李静怡的二战经历

1938年6月6日,河南省会开封失陷,日军占据河南半壁河山,并从晋南、豫北抽调重兵威胁洛阳。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政府主席程潜任命范为河南自卫队第四路军司令。范和是朋友,所以他邀请去参军。经中共豫西特委同意,李静怡赴第四路军任副军长兼第一营长。为了解决军费困难,在母亲的慷慨允许下,我卖掉了家里的40亩好地,用于军事。

1939年4月,第四路军奉命从郑州到豫东敌后抗日,再到鲁西南东明地区。李静怡与中共豫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这里靠近八路军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范与八路军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会见时,与杨得志取得了联系。之后,杨派大队长常炳贵去与频繁联系,并送了一些文件给。在此期间,李静怡要求杨得志带他的部队去八路军。杨指出:要爱护统一战线,团结友军,争取范抗日。暂时不要动。

四路军从东明北上渡过黄河,进入濮阳、内黄地区后,李静怡在井店镇率领一大群。一天,哨兵抓住了一个可疑的人,并把他送到了李静怡。经过巧妙的劝说,对方才弄清楚,他就是沧州专员李,是蒋介石派到洛阳濮阳的。李静怡知道自己一定有重大反动秘密,于是果断处置,稳定住对方过夜。第二天“押解”途中,从他身上缴获了蒋介石写给濮阳专员丁树本、已沦陷日本的国民党军司令石友三、国民党军将领高树勋的机密文件,要求他们共同对付* * *和八路军。李静怡立即将这份文件送给杨得志司令,为八路军提供了重要情报,有力地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在斗争形势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杨得志司令员要求尽可能做好争取范的工作,并派常炳贵旅到达尼埃尔进行活动和协调。然而,范却一反常态,决心南下日本。不顾个人安危,连夜独骑去见范,宣示大义,劝其配合八路军,走抗日救国之路。范公开表示宁与日军妥协,不与八路军合作,并命令各旅连夜在日军驻地长垣附近指定地点集结。行军途中,毅然率旅与樊步分道扬镳,带兵至滑县马迹林村,于4月1940日举行起义,重回八路军怀抱。

1940年4月,李静怡领导的起义部队改编为冀鲁豫支队新四路军,他任军长。在支队的领导下,投入敌后抗日。同年5月,经杨得志、陆绍武介绍,李静怡重新入党。之后,李静怡在豫北濮阳、滑县、内黄、清丰等地的抗日斗争中,先后任新四军军长和第二、第六、第九、第四师副师长、师长五年多。在党委和军区的领导下,带领部队英勇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0年5月5日,日军对冀鲁豫边区发起扫荡。没有得到很好休息的新四军奉命坚守濮阳北部一个狭小的地区,形势十分严峻。一些不安定分子闻风而动,特别是以副区长赵启山为首的一伙人,秘密密谋杀害、和八路军派来的政工人员,并拉部队投靠范。就在他们要行动的那天晚上,他们被教官发现了,并向李静怡汇报。进一步了解后,李静怡果断决定,召集全体官兵开会。他当场指出了阴谋者并把他们绑了起来,宣布了他们的叛国罪,处决了7名主谋,其余的经过教育后释放了。紧急关头,教育救了大多数,救了新四军。

1941二月,李静怡调到二师(六月改为六师),先后任副师长、师长。新四军是该师的主力。该分区位于京汉铁路东侧,辖濮阳、滑县、长垣、内黄等地,众多日伪据点纵横其中。蒲、滑北部有一条东西长50多公里、南北宽20多公里的沙丘枣林带,是游击战争的有利地区。但是,那里土地贫瘠,人民贫困,给部队的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李静怡率部以此为家,背沙地区,面向蒲滑平原,与日伪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他灵活运用毛泽东的持久战和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或从敌后对敌人进行打击和袭扰,或集中兵力歼灭小股敌伪军,或声东击西打破敌伪军据点,或诱敌出巢伏击歼灭,积极向敌人进攻。同时,发动群众,组织民兵,破坏敌人交通线,打击敌伪据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进行全国范围的抗日斗争。1941 4月12日,5万余日伪军围攻分割二区,占领了大部分村庄,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企图一举消灭这里的抗日武装。共造成142个村庄、5万多间房屋、4000多人死亡。阳谷村70多户人家被日军杀害。在反扫荡中,李静怡指挥师团和民兵抗击敌人。在沙区人民的配合下,他度过了七天七夜,给了敌人很大的打击,减少了人民的损失。鉴于敌我悬殊,为保存有生力量,李静怡率新四路军连夜撤出50多公里,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到范县、南乐休整。很快,它又回到了沙区。为了鼓舞和告慰部队和群众的抗日热情,在内黄县白条河建立了4月12日阵亡将士和殉难同胞公墓。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军区政委崔田民题词,李静怡亲笔书写了“继承烈士牺牲精神,坚持沙区斗争,誓将日寇赶出国门,为死难同胞报仇,为民族解放而战”的条幅。

李静怡治军一向很严。他经常对部队进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1941年秋,一名战士借口向群众勒索150元。受害人到部队揭发,当场指认,钱被查出后已物归原主。第二天,李静怡召开了部队和附近村庄的群众大会,重申军纪,严惩这名士兵。部队和群众钦佩李静怡严格的军纪。所以新四军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人民生活多么艰苦,都要拿出粮食和物资支援部队,都有军民团结抗日的动人场面。沙区人民到处流传“新四路,人员少,战斗纪律严”的歌谣,赞美这支人民军队。

李静怡善于运用毛主席的争取多数、打击少数的策略,利用矛盾和各个击破,孤立敌人,壮大自己。每到一处,他都为上层阶级举办座谈会,试图团结他们抗日。对于国民党军队,他以交友联谊、互通信息、互相照顾的形式,与那些爱国军官达成君子协定。即使在日伪据点,我们也采用进或出的策略,在复杂的斗争中建立耳目,从多方获取准确信息。1943 65438+十月,侵华日军席卷冀鲁豫边区。在反扫荡斗争中,通过各种努力,争取到等地的回门领袖贾、等3000多人脱离日伪,加入爱国抗日阵线。1943年5月,国民党李部进攻冀鲁豫根据地。其中,国民党将军杜枢率杂军九个旅配合日军进攻华县中心。李静怡率领新四军21个团2000余人抗击敌人。这时,敌人的情况很严重,李静怡的脚受了伤,所以他不能走路或骑马。部队和党政干部都有点害怕。李静怡在战场上坚持不住了,人们抬着他去指挥战斗。在军事进攻的同时,他利用过去与四路军和杜树部的一些旅长的交情,多做统战工作,最终瓦解和消灭了杜树部的六个旅六千多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发挥了单靠枪炮无法达到的独特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破坏十月十日协议,进攻解放区。* * *坚持“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自卫战争迫使国民党停战,并在北京成立中、共、美三方参与的“军事调停执行部”。1946 1月,军事调解执行部新乡第十执行队成立,负责豫北、华东军事冲突的调解工作。中共代表团由首席代表黄镇、李静怡和金中组成。李静怡不仅参与了谈判,还承担了联络国民党军队、收集情报和确保黄镇安全的任务。在代表团工作的几个月里,李静怡以其政治敏锐性和广泛的社会活动,为国民党将领做了大量工作,争取他们不要打内战。在谈判桌上,他理直气壮,大义凛然地揭露了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的阴谋,对停战毫无诚意。面对来自对岸的种种困难和威胁,他立场坚定,大义凛然,批驳了国民党的谎言,震慑了敌人,赢得了主动,成为黄镇的得力助手。在黄镇的领导和代表团全体成员的努力下,蒋芳被迫改变了立场,但他们仍未能挽救自己的被动局面。

1946年6月,蒋介石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迫使谈判中断。7月,国民党非法拘禁黄镇,李静怡奉命营救。一个多月,往返新乡、北京10余次,不避风险地争论,多方协商。最后,黄镇被安全释放。不久,李静怡回到冀鲁豫四师,率领部队抗击国民党军队在豫北的进攻,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7年夏,随着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中央军委决定,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秦基伟、黄镇指挥的第九纵队,第八纵队第二十二旅,孔从周、汪锋指挥的第三十八军联合起来,组成8万余人的强大兵团,陈赓任司令员兼前委书记,谢富治任政委兼副书记。1947年8月。8月22日,以第四纵队为左翼,从大郊渡河至袁绍以南灌阳;以38军、22旅为右翼,从三门峡毛金渡以东渡河。23日,李静怡的第九纵队分别从灌阳、李河沟、惜福渡过黄河。与此同时,太岳区委副书记裴、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孙定国带领数千名当地干部和两万多名原农民工随部队南下。由于战前准备充分,两个团只用了半个小时就突破了黄河天险,切断了陇海铁路,在豫西广大地区开辟了战场。

9月初,李静怡被任命为第九纵队副参谋长。10年初,兵团和九师领导根据他通晓豫西,关系多,有威望,能独当一面的有利条件,任命李静怡为三师师长,使他在卢氏栾川地区创建了豫陕鄂三师。他和25旅政委冷玉光率领旅部、753团和部分地方干部65438+万余人。65,438+0947年6月3日从益阳(今汝阳)出发,转战益阳、宜川、嵩县等地,6月3日65,438+0947,65,438+00。由于豫西和卢氏县的大片地区已经解放,军队进入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保安队纷纷逃往山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欢迎解放军的到来。

部队占领卢氏县栾川镇后,师部驻栾川西街庚欣小学(千佛寺)。1947 10 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栾川县委、栾川县民主政府在栾川成立。此时豫陕鄂地委书记为石祥生,专员为龚丕基,师长为李静怡,下辖栾川、嵩县、伊(阳)南、罗(宁)南、宜川、宜阳(今汝阳)等县。伏牛山区的工作局面迅速打开,为谢忱兵团开辟了后方。

在创建栾川县的斗争中,李静怡十分重视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壮大革命队伍。他经常亲自向当地干部汇报情况,教育他们革命的前途。同时成立豫西军政干部学校,他也担任校长。为了开辟新区,他专门帮助建立栾川县大队和各区干队,使县区武装不断发展壮大。他从实际出发,不同程度地抵制“左”倾“煽风点火”和“捣乱杀人”的政策,积极向县委和上级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国民党军队进攻栾川时,他率部掩护后方,最后撤离,然后率队回栾川。他带领师团部队在栾川积极开展剿匪斗争,立下了汗马功劳。1947秋冬,六安土匪很严重。尤其是1947年冬,趁着胡宗南攻打潞安,解放军进驻潞安,党政人员转移,土匪卷土重来,疯狂报复。他们翻水果,屠杀农民,反动气焰十分嚣张。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师团部队与土匪的斗争依然顽强。1948 1.2、李静怡带领先头部队从远处进攻栾川镇,在拂晓时分抓获团伙头目尤永玉、尤永新手下30余人,缴获枪支20余支。2月6日,1948,38军17师返回鲁栾地区剿匪。李静怡率领各师部队积极配合。他们从蛟河、三川出发,兵分多路,深入大小山沟,大力剿匪,直扑明川一带,俘获土匪300余人。除了沉重打击各路土匪之外,还摧毁了鲁栾的联庄队和红枪会,沉重打击了土匪、暴君反攻倒算的反动气焰。2月中旬,700多名县党政军军民在潭头欢度春节。土匪头子胡俊平、任宗禄等。,纠匪八百余,入潭头村。得知敌情后,2月26日晚,李静怡率师部两个营、县旅攻打潭头,击溃土匪。此战之后,土匪不敢再得罪潭头。

解放军主力离开鲁栾作战后,地方武装仍无法对土匪造成致命打击。因此,第三师六安以南地区基本上与土匪相持不下。自胡宗南入侵六安以来,六安以北地区和大青沟已基本被国民党军队控制。尤其是卢氏县巷子坪地区抱犊寨村的顽匪更是肆无忌惮,疯狂袭击解放军。因此,在抱犊寨打土匪就成了鲁栾剿匪的首要任务。

被鲁乱匪占据的宝都村,是一个天然的天险,位于卢氏县巷子坪宝都山顶。村子是西南高,东北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有柴有水。村子周围都是悬崖,有几十英尺高。只有东门和西门的窄路可以通行,并修筑了碉堡和防御工事,被称为“一人守之,万人不得”的关口。因为宝都村的危险,自古以来,要么是亡命之徒上山抵抗官兵,要么是剑士以武力取山为王,卢氏县等地的头面人物纷纷逃到山顶躲避战乱,在山上设置城墙和城门。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这个远近闻名的“抱犊寨”终于建成了。1948年夏,豫西军区决定全面解放宝都村,为全面剿匪扫清了道路。此时抱犊寨的土匪头子谢润玉聚集了500余人,其中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7挺,长短枪300余支,手榴弹3000余枚,炸药800余公斤。土匪依靠险要的地形和精良的武器占领山寨,对鲁栾地区的工作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是打击土匪的硬钉子。

为了消灭这支顽抗的土匪,豫西军区副司令员温剑武亲自指挥,第三师师长李静怡、第五师师长李锡福、第七师副师长殷宜生等攻村指挥部成员,通力合作。

8月21,65438,265438,20旅64团突然进攻,包围了宝都村。22日,参演部队到达指定阵地。8月29日上午8点,部队发起进攻。由于小屋的危险和突如其来的暴雨,士兵的衣服和弹药都湿透了,进攻村庄的部队伤亡惨重。指挥部果断决策,下令退出战斗。根据六安的实际和群众的建议,李静怡提出了长期围攻的作战计划,在运动中诱敌出寨,使敌人惊慌失措。军区副司令员文建武召集翟伟指挥部成员讨论并通过了这一方案。据此,部队立即调整部署,向西门方向收缩兵力,组织力量夜间佯攻,使敌人处于临战状态,搞不清进攻的虚实。

在长达一个月的围攻中,土匪在解放军军事力量的打击和群众力量的政治瓦解下,陷入了士气低落、弹药和粮食告罄的困境。虽然胡宗南多次告急,但援军受阻,我们只好派飞机空投。空投物资大部分落在村外,被解放军获得。土匪于1948年9月22日午夜弃村,当时求救无望,难以保护。23日拂晓,人民解放军包围了丈布正沟,敌军溃逃。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除土匪头子谢润玉带着10多名亲信逃跑外,其余500余名土匪全部被消灭。

拿下宝都村,吓吓敌人。李静怡乘势组织群众开展政治攻势,很快就发动了发动群众、争取家属、帮助亲友、说服同事的政治攻势。形势所迫,政策感召,通过军政努力和各方面努力,1,244人逃回投降,区、镇嘉宝1,83人投降,1土匪交出迫击炮65438门,机枪1挺,长短枪250多支,子弹2000发。从此,鲁栾反匪斗争由被动转为主动。

1948 165438+10月,李静怡从豫西第三师师长调任中原军区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负责淮海战场上中原人民解放军的粮食弹药供应。他团结同志,合理组织运输力量,圆满完成了后勤补给任务。1949年2月,淮海战役结束,中原野战军改为第二野战军。李静怡被调到第二野战军后勤部任副参谋长兼场部部长,负责南方渡江部队的物资供应。1949年4月,二野渡江,解放南京。在接管南京的过程中,李静怡还担任了南京军事管理委员会的副秘书长。不久,第二野战军准备向西南进军。李靖应该是同年8月到上海,担任上海第二野战办公室主任。11年6月调任二野司令部军政二处处长。在去西南的路上,他还担任了二野司令部直属队第二梯队的指挥官,负责把野战军司令部直属机关人员带到重庆。1950 65438+10月到重庆。2月调任野战军司令部军政处兼作战处处长兼参谋长。5月任西南军区军政处处长。6月,成渝铁路建成,军区直属部队组建第一军筑路兵团,李静怡任兵团司令员。165438+10月,西南军区成立运输指挥部,由李静怡任指挥长,将抗美援朝部队从西南经长江、夏川公路调往华北、东北。1951 3月,李静怡调任重庆警备区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成立重庆警备区。1952年6月调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参谋长。

李静怡在19岁时叛逃到军队。经过艰苦的探索,在中国的指引下,他终于从一个有报国救国之志的老军官成长为解放军的一员,一名高级将领。在中国* *的培育和领导下,李静怡策马奔腾,驰骋沙场。历经种种磨难和生死考验,成长为一名无私无畏、干练果断、勇敢博学的军事统帅。他光明磊落,豁达大度,善于社交。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始终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贡献。1955165438+10月,李静怡在成都去世,享年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