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规模绿林起义的领袖名气这么小?
秦朝从始皇帝嬴政传到第二皇帝胡亥,再传到秦王子婴。王莽不仅是新王朝的开国国王,也是这个王朝的殉道者。
但两个朝代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死在农民起义军手里。刘璇是农民军反抗莽建立起来的皇帝。
一个
绿林山农民军与官军作战时,刘璇还是一名逃犯。
刘璇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韩晶皇帝。汉景帝的儿子刘发被封为长沙王,刘璇是刘发的后代。
关于刘璇的身世,《后汉书》中只有一句话:“光武兄。”因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是刘发的后裔,所以刘璇应该比刘秀年长,所以他是光武帝刘秀的弟弟。
此外,刘璇和刘秀一样,住在涪陵。虽然是皇室血统,但刘璇已经是皇室的一个远房分支了。
刘璇从青年到青年的经历在历史书上有简要的记载。据说刘璇的弟弟被人杀死了(原因和被谁杀死,今天不得而知),所以刘璇交了朋友,并计划为他的弟弟报仇。
有一次,刘璇请客人到自己家里喝酒,并邀请村里负责治安的游勇一起喝酒。结果这些客人喝醉后拿游泳开玩笑,惹得游泳暴怒。这些客人喝醉了胆子大,看到游生气了,就把他打了一顿。
这一次刘璇害怕了,客人是刘璇邀请的,所以刘璇自然也参与进来。现在不能为哥哥报仇,就先逃跑,于是刘璇离家出走,跑到林平避风头(林平在今湖北随州东北),这可能和他母亲是林平人有关。
俗话说,当地政府逮捕了的父亲刘,并迫使投降。刘璇自首了吗?
当然不是。刘璇想到了一个普通人想不到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诈死。
刘璇让人声称他已经死了,然后把棺材抬回老家。当政府看到这个人已经死了,它没有说刘璇会再次被捕,刘璇的父亲必须让他走。
就这样,刘璇救出了父亲,但他无法留在家乡,只能继续逃亡。
以上是刘璇加入义军前的唯一记录,也颇具传奇色彩。或许,在逃亡中还有其他不平凡的经历,但都不为人知。
二
天风四年(17),发生了三件事。
先是临淮县人易(本名)拉起一支队伍造反,在会稽县常州(今江苏吴县东)与王莽军队作战。
二是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南)一位姓陆的妇女(史书记载为陆的母亲),因其在县上做工的儿子犯了一件小罪,被县上的屠户杀死而怀恨在心。陆妈妈家很有钱,也算是地主了。她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给予各种各样的好处,并吸引了数百名贫困和失业的年轻人到东部招募逃犯,很快发展到数千人。然后从海上回来攻打海曲县,斩杀县令,为儿子报仇。然后他称自己为将军,再次向东出海。
作为一个女人,这个陆的母亲为了个人的复仇而揭竿而起。关于鲁母之乱是否可以称之为起义,我引用黄先生《刘秀川》中的一段话:“历史上称为革命的大事都是很具体的,有些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神圣壮观。”),又聚集数千人,成功杀了郡宰,堪称女中豪杰。
第三,南方闹饥荒。饿了的人跑到野地里挖野荸荠吃,但经常有纠纷,比如他们之间的“地盘”。这时,荆州江夏县(今湖北京山东北)的两个新城王匡和王峰站出来,为大家解决了一些纠纷。
这两个人是什么来历?历史不包含它。估计也是普通农民。按照农民的习惯,大家都喜欢有个领头的,于是王匡和王峰自然就成了众人的领头兄弟,手下有几百人。
这时,在江湖上走投无路的马武、王昌和程丹前来投奔。马武,南阳县人,曾为避敌而居江夏县,后加入县内一支反莽义军。王昌是颍川县人,弟弟被杀。为弟弟报仇后,王昌逃到了江夏县(看来他比刘璇幸运,能为弟弟报仇)。
程丹也是个逃犯。这三个人投靠了王匡和汪峰,应该对他们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毕竟这三个人都不是普通农民,两位国王应该对他们格外尊重。
应该说,王匡、王峰被提拔为首领,不是起义,而是农民想当“老大”的心理反映。但马武等人加入后,这数百农民在二王的带领下开始走上反莽之路。攻打后离开家乡,去了一个山里躲起来,后来出名了。这座山是今天湖北省京山市大红山的一部分,“侠士”由此而发。
天丰五年(18),东海县(位于山东郯城北部)的(或刀都、刁子)因饥饿而起义,移驻徐、燕地区,发展数万人。
同年,琅邪郡(今山东诸城东南)的樊冲纠集数百人在莒县(今山东莒县)造反。莒县没能打赢,也跑到了一座山上——泰山(当时叫泰山)。
樊冲的生活经历也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这个人很勇敢。当时青州、徐州闹饥荒,很多人都加入了他。一年之内,他赢了一万多人。
琅邪郡的沛安、徐铉、谢禄、东海郡的杨隐也揭竿而起,纷纷响应。他们与樊冲联手,攻打莒县,樊冲在那里崛起。没有攻下,就对周边各县进行掠夺,甚至夺取了青州,然后回军驻扎在东海县的程楠(今山东枣庄北)。
此时起义军数万,却没有军事组织,没有军事法纪。樊冲领导集团仿照当年刘邦刚进咸阳时立下的约法三章(杀人、伤人、盗窃),还立下了一道圣旨:杀人者死,受伤者赔。
作为“带头大哥”的樊冲自称“三老”(三老是村里有纪律的官员,属于村里的基层干部,在百姓中普遍威望较高)。叛乱者用这个称呼来显示他们的单纯。农民造反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为了生存。史书上说起义军“总以为老而熟,不得不还乡”,就是很好的证明。
如前所述,王匡、王峰、马武、王昌等人,带着几百人,离开家乡去集合(集合规模比乡上略小),跑到青林山上。不断有人来这里投票,人数一下子增加到近万人,引起了当时荆州牧民的焦虑。
荆州牧亲自率领两万官军“剿匪”,结果一败涂地。荆州牧逃跑时,被马武追上。马武杀了随从后,不敢动荆州牧,说明叛军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百姓对朝廷还是有一种本能的恐惧。
这一次绿林好汉杀了几千人,收获了不少辎重,带着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攻打杜云(今湖北京山)、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等地,带着抢来的女宝回到绿林山。
此时绿林英雄的人数已经达到了5万多人。据史书记载,此战之后,“郡县不可制”。
虽然外部威胁已经消除,但叛乱分子内部存在问题。5万多人住在山里,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直接让人数减少了近一半。和领导商量后,这座山一定不能再呆下去了,只好下山寻找出路,最后决定将起义军一分为二:
一路由王昌、程丹和支部率领,向西进入南郡,称为峡江兵(长江在鄂西的那段叫峡江);
王匡、王峰、马武、朱碧一个支部,带领另一支部队到北方南阳县,称为新军(王匡、王峰都是新军)。
当新军北攻睢县时,来自林平(在睢县东北)的慕辰、廖湛也集结数千将士响应,自称平林兵,迎击新军。
就在这个时候,刘璇加入了平,并进入绿林英雄,在那里他担任安吉玉,负责组装军队。
虽然率领的平与绿林山无关,因为他与绿林英雄并肩作战,但说到绿林英雄,却是峡江兵、新市兵、和平三大门派。
当绿林好汉在荆州成功抗击时,徐州的起义军也迅速发展,活动范围从泰山附近扩大到清、徐地区,并取得了持续的战果。先是杀了前来“剿匪”的王莽大师父Xi仲景尚,引起王莽大怒。
王莽决心与清徐地区的“义军”媾和。这一次,他派了一个新姓王匡(与绿林好汉王匡同名)和一个新的开始将军连丹率领数百名军队从长安东部前往齐(即青和徐地区)。
为了避免叛军和王莽的亲信混淆,樊冲把每个人的眉毛都涂成红色,因此红眉毛的称号就诞生了。
关东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但太师王匡和改邪归正将军连丹的军队烧杀抢掠,恶行累累,军纪涣散。他们一路上对人民的所作所为,可以从人民传唱的歌曲中反映出来:“遇红眉不如改姓!太师还行,重新开始会要了我的命!”
这首歌谣在写王莽大军镇压起义时经常被引用,与樊冲领导的赤眉军奉行的“杀人者死,受伤者赔”的原则形成鲜明对比。
王匡、连先在(今山东东平东)消灭了首乌惠率领的起义军,后在(今山东东平西)与赤眉军激战,惨败。王匡逃脱,连丹被杀,王莽损失数万人。
此战之后,赤眉军扩充至数十万人,活跃在辽阔的东方,攻城掠地,王莽不得不转入防守,增派兵力镇守敖仓和洛阳。
樊冲接着想到了他的家乡莒县,那是他组建自己的军队时没有赢得的地方。后来又联合裴安等人再次进攻,还是没有攻克。这次王莽的几千个老师都被自己打败了,一个小县城怎么可能拿下?
于是樊冲率领十多万军队包围了莒县。经过几个月的围攻,莒县没有投降。这时有人劝樊冲说:“居,父母之国,如何能攻之?”樊冲退席。
此后赤眉军东进,与依平尹达(即东海司令)会战失利,向西向南发展,“劫掠楚、沛、汝南、颍川,回陈留,攻潞城,转濮阳。”
在北方,除了赤眉军,还有几十支义军,如同马、杜青、大同、友来、大千、檀香、阜平、城头子路等。,均以山川、土地或首领或军容命名。其中,童妈是河北、和城头子路最强的一个(首领叫曾,路,
此外,这一年,陆的母亲病逝,其部下分为奇美、、同马等起义部队。
在北方起义军中,还有一支由一个叫池昭平的女人领导的武装力量。至于池昭平起义,史书上记载的只有一句话:“池昭平,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子,可以说是以八票投了经,还在河块聚集了几千人。”(《汪涵·莽传》下)
你说的“八票能讲经典”是什么意思?傅谦(东汉儒生)注:“游戏经八箭投。”
可见池兆平并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她能解说比赛,八箭投(赢),集千人造反,堪比陆牧。
妇女参与起义并成为领袖,也显示了起义的深度和广度。
洛阳以东和以北是活跃的起义军。
三
在南方,绿林好汉一分为二后,新军与平合而为一,活跃于南阳郡。
帝皇三年(22年),南阳郡诞生了一支新的反莽武装,即柳岩、刘秀在家乡(今湖北枣阳南)率领的涪陵兵,柳岩自封“诸天都司”。这支部队大概有七八千人。成员多为刘氏宗亲和富家子弟。造反的目的也和农民起义军有着本质的不同。刘氏兄弟着手推翻王莽,重建汉朝。农民起义显然是为了生存。
刘氏兄弟原计划与宛城(南阳县,今河南南阳)贵族李通联手,但李通泄露了计划,李通独自逃亡,全家被杀。
这样,只有涪陵单方面揭竿而起,刘氏兄弟孤军奋战,内部人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刘氏兄弟很自然地想到了活跃在南洋的两支农民军——新市和。由于与莽人的斗争是一致的,柳岩等人决定与农民军联合,并派自己的族人刘甲到新市和军与他们的首领王匡和商议联合作战事宜。
说到在新军攻打睢县时的反应,两军联合作战的结果历史不详,但可以推测应该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发展,而反对刚愎自用的涪陵的刘又希望联合,农民军的首领自然不会拒绝这支友军,于是双方很快就达成了联手的协议。
双方结盟后的第一仗,就是攻打一个军事重地——长居(今河南唐河),新野县尉亲自坐镇。(正是在这场战役中,由于涪陵士兵缺乏战马,刘秀不得不骑牛参战。)
联军初战告捷,杀了新野县尉,夺了他的武备,然后攻打王莽军队存放辎重的地方唐子乡(今湖北枣阳北)。此地属湖阳郡,由湖阳县尉亲自驻守。结果联军也大获全胜,杀了湖阳郡尉,夺了不少辎重。
盟军乘胜追击,攻占了济阳县(今河南南阳以南,宛城以南不远,因在刺水之北而得名),获得了巨大的威望。
几次胜利使柳岩感到自豪。今年十一月,他决定立即进军南阳郡首府南阳。结果到了小长安,遇到了前队医(南阳郡守)甄宓和下属(南阳郡守)梁丘,给了他一顿乱射。那一天,天空有雾,他在一场仓促的战斗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柳岩收拾残兵,向济阳投降。(刘秀的二姐刘渊和她的三个女儿,刘秀的二哥刘忠,以及几十个族人都在这场战斗中丧生。)
现在来说说西进南郡的峡江兵。下江兵起初发展并不顺利,被官军击败,但很快又复兴起来,北上南阳郡,驻守义丘居(今河南河西唐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甄宓和梁丘得意忘形,率领数百大军南下,企图消灭南洋反莽武装。
危急关头,联盟内部的人动摇了。当柳岩得知峡江士兵正在向邱毅推进时,他亲自联系刘秀和李彤(李彤从宛城逃到柳岩),星夜劝说峡江士兵首领王昌达成联合。
12月除夕,联军派人突袭官军辎重所在的蓝翔(在黄春河以北,官军驻扎在黄春河以南、绥水河以北,即“阻川入川之营”)。第二天(大年初一)上午,联军发起总攻,大获全胜,斩杀甄宓和梁丘。
王莽派南下镇压叛军的将军闫友和陈矛赶到宛城保护。柳岩再次进军宛城,双方在濮阳(今河南南阳南)会师。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起义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严友和陈矛弃军而逃。
此战之后,曾在平兵临的刘璇被提升为将军,另起炉灶。
起义军能多次胜利,得益于盟军的团结合作。显然,这不仅仅是柳岩的工作。
《绿林英雄》开始的时候,没有文件,没有命令,没有横幅,没有歌曲,没有威胁政府的口号。这是一支相对原始的武装力量。然而,自涪陵刘氏家族开始与农民军联合以来,反莽斗争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柳岩作为一个宗室,着手重建汉朝,带有浓厚的皇权色彩。王莽听说了柳岩的名字,出高价买下了他的人头。
起义者的数量也在增加,许多普通人开始叛变。人数的增加让叛军的领导人觉得没有团结。必须选出一人作为最高领袖(皇帝)来协调各方力量,统一指挥。
我该选谁?无论是王匡、汪峰、马武、程丹、慕辰、廖湛,都不具备这个资格,因为当时所谓的皇权思想普遍存在,农民需要权威统治。刘汉政权过去不久,就有舆论认为刘氏家族复兴(自秦末第一次农民起义至今,西汉已建立200多年,统治深入人心),于是大家一致同意从刘氏宗室中选。
柳岩作为宗室的代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得到了涪陵兵和南阳豪族成员,以及峡江兵首领王昌的支持。然而,新市军、林平军的指挥官和峡江士兵万章不同意,他们有另一个候选人,那就是刘璇,另起炉灶的将军。
它的原因是什么史书上说“在新城和林平,将军们会放纵自己,害怕博成名,贪婪圣人和懦夫。”(柳岩字伯生,刘璇字龚升)
事实上,刘璇的懦弱并不一定是真的,从他聚集宾客为哥哥报仇,以及他后来反政府的智慧就可以看出来。他的优势是刘璇也是宗室;但是,劣势更明显。刘璇只身去了农民放羊,官位小,容易控制。因此,与能力强、威望高的柳岩相比,刘璇显然更适合做一个傀儡。
至于王昌为什么偏爱柳岩,可以推测,当柳岩亲自来见王昌并寻求帮助时,两人结下了友谊。
农民军决定建立刘璇后,把柳岩叫来“商量”,当着所有领导人的面了解了这件事。柳岩确实有点惊讶,但还是说了一大段话,希望不要立皇帝(因为柳岩知道现在肯定做不到):
将军幸尊宗室,德甚厚。但是,他们无知,各有各的看法。时至今日,已有数十万人听闻南阳宗室成立,恐赤眉再立。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内部纷争。今王莽未灭,宗室相攻,是疑世失权,不必破莽。第一批士兵开始吹号,但很少有人成功。陈升和吉翔做了同样的事情。我去万里三百里还不够。自尊地站出来为这个世界说话,让后人来承担我们的艰辛,做计划的不是好人。现在自称国王,发号施令。若赤眉贤惠,随之;若无所立,破莽降赤眉,再扬爵位,为时未晚。我想详细考虑一下。
众将听了,以为有理,那张炎坚决不同意,拔剑叩地,大叫:“疑是无益。今天绝对不能有两个讨论!”
就这样,刘璇最终被确定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