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鸿基和郭氏兄弟的简历呢?
继承父业,再创辉煌。
郭炳湘的三个兄弟是新鸿基地产创始人郭得胜的后代。新鸿基地产成立于1972,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投资。目前,物业销售和租金收入的来源分别占利润来源的63.3%和26.6%。其他行业包括酒店管理、建筑、金融、保险、剧院、仓库、服装、公共交通和电信。
说到郭氏三兄弟,首先要说到他们的父亲。郭得胜祖籍广东中山。他早年和父亲一起经营杂货批发,战后移居香港。1952成立宏昌进出口公司,专门从事国外商品批发。后来郭取得了拉链在日本的独家代理权,当时港内制衣业蒸蒸日上,生意不断,一举夺得“洋杂王”的称号。1958年,郭得胜和他的好朋友李兆基(李兆基,广东顺德人,1928)在他父亲在广州开的一家银行当学徒。1948年,年仅20岁的李兆基带着1000港币从广州南来到香港,在金浦买卖外汇黄金。从1958开始,他与郭得胜、冯景熙合伙进入房地产行业。1963年,三人各出资1万港元成立新鸿基公司。郭得胜任董事长,李兆基、冯景熙任副董事长。
1972 7月14日,新鸿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8月23日上市,市值4亿港元。从业人员约30人,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投资。
20世纪80年代,新鸿基地产已经发展成为香港地产界的五大巨头之一。1987 10,新鸿基地产与信和集团合作,以33.5亿港元巨资在湾仔投下一块土地,兴建当时亚洲第一高楼——中环广场。
郭得胜死于心脏病发作。出席葬礼的有李嘉诚、包玉刚、邵逸夫、霍英东、郑裕彤、李兆基等工商大亨。当时报刊评论说,这些精神上的帮手掌握了香港经济命脉的一半。当时新鸿基地产市值已经达到254亿港元,比上市时增长了63.5倍。
1992年末,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过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被称为“地产巨头”,是市场公认的最成功的家族企业。
在去世后,新鸿基地产由郭氏家族第二代掌舵,长子出任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次子和三子分别出任副主席、副董事长和董事总经理。郭氏兄弟很顺利,上了一层楼就把公司做起来了。
新鸿基地产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香港,其土地储备仍是香港房地产开发商中数一数二的。除了物业销售和租金收入,其他业务包括酒店管理、建筑、金融、保险、剧院、仓库、服装、公共交通和电信,一方面可以减少对房地产收入的依赖,另一方面为其物业增值,有利于销售。
在其本地移动电话业务Digitone分拆上市后,郭炳湘于1999年8月投资100万美元,与北控合作成立了一只风险基金,专门投资于国际定位系统。同年9月推出Cyberlncubator,以避免出租换取中小型科技公司的股权;此外,还投资了Quamnet,进军金融互联网。此外,新鸿基地产还与SunMicrosystem、微软等一些国际知名的电脑公司建立了战略联盟。除了与SunMicrosystem合作开发AsiajavaVentureCapitalFund,我们还合作推出了SuperHome.net网站,介绍其住宅和商业建筑。此外,我们与微软合作开发了一个DigitalDashboard,向其租户提供。新鸿基地产提升资讯价值被视为未来物业发展的趋势。
作为香港乃至亚洲的地产巨头,新鸿基的投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被业内外人士视为地产投资的风向标。新鸿基在中国大陆的业务主要是发展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房地产。他们与北京东安集团公司合作,重建并运营新的东安市场,工程造价约35亿人民币。上海建成的中央广场是淮海中路最先进的国际一流商业建筑之一。此外,新鸿基在上海徐汇区开发的上海名仕苑也受到在沪外资企业的欢迎。仅上海两个楼盘就投入了30亿元。
从2006年开始,新鸿基开始加大在内地的投资。目前,企业在北京、上海、杭州的项目已经开始具体运作。2007年,他们在内地的投资将达到6543.8+00亿元,这是新鸿基过去几十年在内地投资的总和。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作为香港新鸿基集团董事局主席和副主席,郭氏三兄弟——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联,他们在香港地产界的不败纪录被称为中国地产界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