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文物鉴赏

唐代镶金玛瑙杯,由红、棕、白三色玛瑙雕刻而成,层次分明。一端雕刻成杯口,杯口边缘外有两条凸弦,杯身光滑流畅。另一端雕刻成生动可爱的动物头像,圆睁凝视,直视前方。两个长角,结实而有力。兽口有流,不规则,扁圆形,内径最宽1 cm,外径最宽1.4 cm。壶嘴外面有一个金帽,金帽后面的金插管挡住了壶嘴。插管细长中空,金帽雕刻成与壶嘴紧密相连的兽口,使杯中液体不会流出,同时为玛瑙增色不少。

唐代金头玛瑙杯的材质应该来自国外。据《旧唐书·高宗》记载,永辉五年(654),“十二月,倭国献琥珀、玛瑙。琥珀大如斗,玛瑙大如五斗。”《旧唐波斯传》曾有使者献玛瑙床。《旧唐传》载:“地上金银财宝甚多,有夜光玉、明月珠、吓人的鸡犀、大贝壳、车渠、玛瑙、孔翠、珊瑚、琥珀,西域一切奇物,都比他国多。”可见玛瑙贡品多来自波斯、傅、日本等国。

唐代镶金玛瑙杯的形状与西方的“来通”相似。“莱通”起源于西方,这种器物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的希腊克里特岛。希腊人称之为“rhyton”,就像一个漏斗,可以用来注入葡萄酒。当时人们认为莱通牛角杯是一种圣物,注入酒可以防止中毒。如果它被举起来,那将是对狄俄尼索斯的赞颂。传到亚洲后,莱通广泛流行于美索不达米亚到外阿穆尔河,甚至传入中国。兽首玛瑙杯的起源和年代还在讨论中。有人认为它是八世纪唐朝的仿制品,也有人认为它是舶来品,可以追溯到七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