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下,不敢生育的职业女性如何获得支持?
我们被要求做一个好母亲、好媳妇、好妻子、好员工...但是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
怎样才能做好自己?
并且和身边各个年龄段的朋友交流发现30+的女性已经生的比较严重了——
你只管生,我们老人帮你照顾。你该怎么办?
无论男女,都不能让孩子太孤独。
……
我在社区采访过生二胎的妈妈,大家都会说“我不是为了孩子一个人”,但这是“我不这么认为”。真的有很多孩子跟妈妈说“我好孤独。你还要一个吗?”
人是很难撕开的,这些二胎妈妈的话语里有一丝无奈。我不想深究。
直到昨天,我还在帮一个女生修改简历。32岁的她有了两个宝宝。现在她的简历上写着“没有三胎计划”,但是求职一样难。
我意识到三胞胎对女性的影响已经显现。
比如我最近辅导了一个全职妈妈4年的女人求职。上周,我连续遇到三个这样的回复:
看了简历,不太合适。
面试的时候聊了一下,感觉不太对。
而一位从未停止过事业的女性,带着一个2岁的孩子,在求职时被面试官反复问到:
你上班要一个小时,我们就加班。你能在家安排吗?
不要怪这些企业无良(虽然这些企业确实目光短浅),这个困难是结构性的。所以,即使如何举报网络上的性别歧视,即使每年的大数据显示男女收入差距在拉大,即使国家要求不得有性别歧视,女性依然独自面对这些枷锁。
为什么女性职业发展的实质性改变来之不易!这是因为没有从社会机制层面解决生育的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做这件事的收益,但我自己支付成本。那我会损失很多,外部性可以从根本上解释为什么女性不想升职。追求利润的企业不会考虑女性生育和照顾角色的外部性。因此,如果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支持机制将这些外部性内部化,企业将继续偏好男性。
同时,家庭内部的分工并没有根本改变——不要跟我说现在男人都在做家务,情况可能会宽松,但是固定线路的性别角色并没有被颠覆。我们在用严谨的数据说话。有一个研究叫“90后家务分工调查研究”。研究发现,90后因家务分工引发的矛盾严重。生育后,女性的家务劳动量明显增加,而男性的家务劳动量变化不明显。90后家庭出生后,平均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为35.7小时(吐槽赶上一个全职工作班,一份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5天就是40小时),其中女性完成24小时,主要是打扫房间、做饭、收拾东西,男性主要是出去买、洗车(PS不是陪孩子的时间)。
一楼,不存在你说的这些问题。女人现在骑在男人的脖子上。多公平啊。
所以我摆事实讲道理。
二楼,就算女人真的很难,也没有办法。
其实通常做不到的事情,就是系统性的问题。
任何系统性的问题,就像一根缆绳,都是我们每天编织的线之一,到最后都断不了。那么如果我们每天拆一根线,最后能不能断了它,活得自由?
那么我有三个建议。
第一,女人会因为孩子而感到幸福,但也会感到被束缚。
感觉被困住不是因为你自私,不是因为你不够称职,不是因为你没有女超人那么坚韧。被困住说明你的感情是真实的。所以想生的女人是勇敢的,不想生的女人也是正义的。
从感情上支持自己,即使全家人都不理解你,你的辛苦和抑郁也是合理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那几年的产后抑郁症。我妈说:你以为你在干嘛?大人小孩都齐全。你没有那么多东西。那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过去太多愁善感,太脆弱,后来更受伤了。
第二,有人说“只要能安排好,家庭和事业都能兼顾”,我说你能做到。
当谈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时,社会的建议通常是让女性有资格努力工作。你得聪明,坚强,温柔,敬业,你才会平衡。这种说法是以牺牲女性个人福祉为代价,勉强满足家庭和事业的任务,是不均衡的。真正的平衡不是女人拼命安排,而是别人分担——无论是雇佣家政人员、购买商业托儿服务还是男人分担,我都会平衡任务。
不要低估家务的微小和巨大。去阳台整理衣服,倒垃圾,帮孩子准备衣服,做饭...这些项目可能只需要30分钟,但加起来就很多了。如果你愿意投资,你可以摆脱自己。
第三,坚持任何决定都以自己为先的原则。
不管你生几个孩子,怎么生,出生后怎么养,作为生育的具体执行者,我建议你先拿出自己的看法,再和家人明确态度。在这个原则下,你才能真正平衡任务。
最后,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这与男女无关。也请用人单位客观看待女性应聘者的能力,不要求你照顾她们,但请尽量按其才能录用,长远来看会更好。这不是我说的。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早就通过研究发现,性别平衡、尊重女性的企业在更长的时间线内有更好的盈利表现。
我是一个好姐姐,好女孩,好女孩,提供有温度运营的专业辅导。
参考资料:
[1]张。90后家庭家务分工的调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
[2]杨华磊,胡浩裕,沈正。目标不一致、正外部性与生育补贴[J].中国经济问题,2019(04):8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