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东最发达的两个城市,既没有济南,也没有青岛。

山东,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其实还是挺强大的,可以说是富可敌国,民富可敌国,属于发达省份之一。但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山东电视台浓重的乡土气息的画风),山东似乎并没有像江浙闽粤等东南沿海地区那样给人一种很发达的印象...现在青岛是山东最发达的城市,GDP在中国北方排名第三,仅次于北京和天津。实力挺强的,烟台和省会济南也挺强的。但是,在明朝时期,山东省的城市格局不是这样的。明代山东最繁华的城市在哪里?当然不会是青岛。青岛那时候还没发财,也不是省会济南。明代山东最繁华的两个城市是济宁和临清。据明代万历年间山东城市群的记载,今天所谓的大都市,就是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广西等省(协)。其次是江苏的嵩、淮和阳,临清和济宁,和芜湖,瓜州和景德镇...当时,临清和济宁是山东最大的两个城市。明代山东外交部分为济南府、东昌府、兖州府、莱州府、邓州府、青州府六大府。同时,它还管理着辽东都司。明代山东刺史集宁府属兖州府(县级)散州,临清府属东昌府散州。这两个县级市怎么可能比省会济南市还繁华?封建时代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中心。所以除了景德镇等少数情况外,大部分大型非农人口聚集地都是因为交通的优势,古代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水运(近代是铁路),临清、济宁也不例外。临清和济宁的繁荣是因为运河。事实上,临清府建城时间不长,直到正统十四年(1449)才建成。当时因为汇通河的开通,临清成为南北的十字路口,是京杭大运河沿线著名的大都市。据明代文献记载,临清是南北大都会,四面八方接货,速度之快令人意想不到。那时候各种各样的东西经常被购买和发现。正是在这里,东南绣,北Xi安是棕色的。临清是个四面八方汇聚的地区,地产盛产小麦,但还是向商贩借贷...京杭大运河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经过临清、济宁,临清当地城镇居民达到6万人,加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数倍于此,临清常住人口超过几十万,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要知道,当时江西省九江市的人口还不到两万。直到明末农民战争和满清入侵,中原经济遭受重创,水运不旺,临清受损严重,临清迅速衰落。后来因为海运成为主流,运河运输的地位大大削弱,临清从此一蹶不振。济宁呢?明代,济宁还是全国33个工商业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沿岸的七个对外商埠之一。同样,它的繁荣也与运河密切相关。明初运河重修,京杭运河穿城而过,穿过市区。济宁一度成为咽喉地区。它是山东南部的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其规模是江北最大的。但是到了清末民国时期,由于航运的繁荣和铁路逐渐取代陆路运输,运河在全国交通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这也导致了运河沿岸兴盛的古镇大量衰落,而济宁此时并没有明显衰落,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原因是:当时战乱,国民经济萧条。当时北方的济宁基础不错。反而在周边城镇好,所以政治地位得到了加强。直到后来,随着公路铁路的发展,济宁周边的城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济宁的相对地位有所削弱。明朝的济南是什么样的?济南府城也是男性城市,经济相当发达(但与临清、济宁相比还是有差距)。晋代在城北开凿小清河,直通大海,使济南成为重要的食盐集散地,为济南带来了巨大的财力,也为其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于是在明初,济南取代青州,成为山东的中心。明朝的青岛呢?基本上没怎么发展。明朝时,有驻军驻守,防备倭寇。青岛成为一个城市,直到清朝末年,1899,10,12,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才下令将德租界内新建的城区设为租界的首府,并命名为“青岛”;当月,中国勘界委员于和彭与德国勘界委员罗申达签约,青岛作为一座城市正式诞生。* * *高价收购并拆除了原中国村,并根据其城市规划投入巨资建设了一座完全德国风格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奠定了今天青岛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参考文献:运河与城市变迁——以明代山东临清地区为例——杨秋生《明初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与区域环境》——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