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厂办集体退休医疗保险问题

保险边肖帮你解答,更多问题可以在线解答。

不值一两百块钱。

观复矿一负责人:“我是当地最大的乞丐团伙头目。”

去年和今年春节前,《经济参考报》记者两次来到王家,看到房子孤零零地立在一个土坡上,屋内通风阴冷。“没有暖气,脚冷得像猫咬的一样,晚上睡觉还得戴厚厚的棉帽子。”说着说着,与王相依为命的70岁的母亲痛哭起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有企业为安置回城知青和职工子女,兴办了许多挂靠集体企业(简称厂办集体企业),主要为所在国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随着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机制不活、人员过剩、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大量工厂和大型集体停产,大量职工下岗。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应当与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经济补偿,并履行社会保险缴纳义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约1.8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工程。但是,涉及几十万下岗职工的厂办集体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集体企业无力向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还拖欠了多年的养老和医疗保险费。员工到了退休年龄,拿不到养老金,生病没钱看,生活长期陷入困境。这日子真不好过!”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抚顺矿区一家集体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我应该算是当地最大的乞讨团伙头目,应该去各个地方讨钱要物,帮助困难职工维持生活。”

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袁一家已被纳入低保,但全家每月六七百元的低保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个月买个煤气罐要80多元,儿子上学坐公交吃午饭要300多元,每学期2200元的学费可减免1700元。这500块钱我得自己承担,再扣水电暖的费用。家里剩下的伙食费已经很紧张了。更重要的是,看病没有医保,退休没有养老金。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辽宁工厂大集体主要集中在福矿所属企业、鞍钢所属企业、福矿多种经营公司等企业,总人口约20万人,是全省居住地最集中、人口最多、生活最困难的群体。这些企业经营极其困难,拖欠社会保险费、下岗职工工资等各种内债。其中以福矿的集体企业最为严重。

由于拖欠职工养老保险费,很多集体企业职工到了退休年龄也无法领取养老金,生活日益艰难。为了拿到养老金,员工被迫东借西借。除了缴纳个人缴费外,还要缴纳本应由企业承担的保费。有的人甚至要为企业缴纳近2万元的保费。他们不得不把养老金卡交给债权人,每月从债务中扣钱。一般来说,他们需要两年的时间来还清债务,然后才能领取养老金。

福矿集体企业局副局长应时说:“到2010年底,集体企业职工为企业缴纳的保费为190多万元,都是亲戚朋友借的,巨额债务压在他们身上,生活更加艰难。未来五年将有几万人退休,解决困难职工养老保险日益迫切!”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福矿集体企业建设公司1.700多名员工全部下岗,只剩下少数留守员工。女工王因车祸瘫痪。她和母亲在简易棚里住了十几年,靠每月500多元的低保生活。去年和今年春节前,记者两次来到王家,看到房子孤零零地立在一个土坡上,屋里透风冷。“没有暖气,脚冷得像猫咬的一样,晚上睡觉还得戴厚厚的棉帽子。”说着说着,与王相依为命的70岁的母亲痛哭起来。

袁打开了假肢的上端,有些部分裂开了。他告诉记者:“假肢要两年换一次,但换一个假肢要一两千元。我怎样才能改变它?已经六七年没换了。”由于拖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福矿集体企业3万多下岗职工基本没有医疗保险。

多年与下岗职工打交道的基层干部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由于没钱治病,很多职工的小病被拖成了大病,因病致贫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据鞍钢所属企业统计,患有肿瘤、脑血栓、心脏病等严重疾病的下岗职工超过6100人,占职工总数的6%以上。据了解,鞍钢、富源矿集体企业欠下岗职工医药费5亿元,下岗职工平均死亡年龄正在向低龄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尽管辽宁省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了多种方式的临时救助措施,但有限的救助资金对于庞大的厂办大集体群体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今年春节前,辽宁省政府继续下拨250万元援款给福矿的集体企业,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工人被称为“吃饺子的钱”。鞍钢也在节前筹集了500万元的救助金,发放到每个职工手中,也就不到100元。

年龄大、身体差、没有一技之长,导致下岗职工难以扭转生活困境。鞍钢附属公司办公室主任唐旭东、福矿多种经营公司副总经理张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下岗职工多为“4050”(指40岁女性、50岁男性,下同),技能低,体力差。很多家庭都是夫妻双方下岗,虽然近几年当地政府也在尝试安排一些公益性岗位。

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大型厂办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离婚率上升,精神疾病增多。某大型厂办集体企业有800多名精神病患者。

改革成本巨大,没钱支付。

根据《经济参考报》记者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资金问题的确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因为没钱,这个问题从2005年试点以来一直比较难。虽然有些地区取得了成效,但有些城市进展缓慢。

据辽宁省政府部门知情人士透露,大型集体工厂问题的相关解决方案已经基本成型。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钱”,政府部门都在想尽办法筹集资金。

根据《经济参考报》记者对辽宁厂办集体6年的追踪,资金问题确实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因为没钱,这个问题从2005年试点以来一直比较难。虽然有些地区取得了成效,但有些城市进展缓慢。

2005年6月,165438+10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批复》下发,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妥善解决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问题,并适时在全国推开。记者对抚顺、鞍钢、阜新的调查发现,改革需要巨大的成本,一些城市受困于资金无力推进改革。

据调查,辽宁有1400多家大型集体工厂,其中70%以上是亏损企业,一半以上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厂办集体企业的资产质量差,不可持续。很多都没有资产,没有经营活动,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143%。

截至2010年底,抚顺矿区集体企业局职工总数约6.7万人,其中在岗职工仅3300人,下岗职工3.3万人,退休职工3万余人。40多家二级公司的166家工厂中,只有10家仍有经营活动。福矿集体企业欠社会保险费17亿多元,欠医疗费、取暖费、工伤职工工资等各项债务9亿多元。福矿多种经营公司欠下岗职工养老保险3亿多元,鞍钢所属企业欠下岗职工医药费、取暖费8亿多元。

抚顺市每年一般预算收入只有67亿元,而福明矿集体企业改革总成本需要45亿元;福矿多种经营公司近2万名员工为企业缴纳了保费,缴纳总额高达3亿元,应全部偿还,赔偿等整体改革成本约30亿元。但阜新作为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城市,财政状况十分困难,2009年一般预算收入仅超过6543.8+08亿元。

近年来,鞍山市加大了集体改革力度,为此投入了数亿元。与鞍钢共同拨款2400万元一次性偿还职工丧葬费和医疗费,通过建设合作医疗制度解决鞍钢大集体无力支付医保费用的问题;并为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提前缴纳5-10年的采暖费,为退休员工免除2亿元托管费;对困难家庭进行定期定点帮扶,对3800名重病职工、8500名特困职工和32850名困难职工进行专项帮扶。但如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如果因为财政问题而放慢改革的步伐,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时间拖得越久,解决员工赔偿等问题的成本就越高。

根据改革总体框架,工厂改制、关闭、破产的,应当与在职集体职工终止劳动关系,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企业、地方财政、中央财政共担改革成本。据鞍山市有关部门测算,鞍钢下属企业解决遗留问题的成本每年将增加2亿元。福矿集体企业欠的养老保险也在以每年四五千万的速度递增。

富矿多种经营公司副总经理张华告诉记者,5年前,按照当时的工资基数,经济补偿金只有7亿元左右,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计算,补偿金还要翻倍。此外,由此产生的不稳定压力也越来越大。

着力解决生活和社会保障的衔接问题。

抚顺矿区一家集体企业的基层干部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他们企业下岗职工平均年龄比较大。如果给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或工作满30年的职工内部退休,并按文件规定发放基本生活费,福山集体企业大量下岗职工将符合内部退休条件,但企业根本无力支付生活费,应采取新的解决办法。

采访中,一些厂办集体企业的基层干部拿着从网上下载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集体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20110号文件)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最新的改革意见比上次文件含金量提高了,中央加大了支持力度。

文件规定,厂办大集净资产不足以支付在职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的,差额部分由主办国企、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大型集体,中央财政补贴50%;中央财政对中央下放的煤炭、有色、军工等企业兴办的大型集体工厂补贴100%。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可统筹用于工厂大集体职工安置。

为加快改革速度,降低因时间延误而产生的成本,文件还规定了激励政策,对大型集体工厂改革进展快、实施效果好的城市,中央财政将提高补贴比例。2011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80%;2012年底前完成的,中央财政补助70%;2013年底前完成的,中央财政补助60%;2014及以后完成的不予奖励。

许多基层干部和下岗职工认为,这表明了中央解决大集体遗留问题的决心。他们建议政府组建精干的办公室,解决大型集体工厂的问题。考虑到厂办大集体企业的特殊性,对于大多数面临关闭破产的改制企业,政府应尽可能承担企业改革的成本。

关于职工的安置和补偿,尽可能把更多的职工纳入养老保险的统筹范围,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抚顺矿区一位集体企业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他们企业下岗职工平均年龄偏大。如果给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或工作满30年的职工内退,并发放基本生活费,抚顺矿区大量下岗职工将符合内退条件,但企业根本无力支付生活费,应采取新的解决办法。

同时,要用市场化的方式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采取收购、兼并、重组等有效措施,对停产、亏损和停产的企业实施全面改革和重组,最大限度地减少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资产损失,努力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和逐步增值,支持厂办大集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新的发展。

此外,以人为本,重点解决员工的生活困难和社会保障问题。

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建议,加快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必须按照最新的政策原则,从实际出发,化解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特别是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

相关链接

黑龙江创新四种方式改革“大集体”

□记者董亮哈尔滨报道

厂办大集体改革面临着改革成本严重不足的问题:经济补偿自筹部分难以落实,“三无”企业问题突出,企业所欠保险费数额巨大,企业无力承担职工所欠债务...

据黑龙江省国资委政策法规处处长田琛介绍,改革之初,黑龙江省国资委确定了“中央补助一块,地方财政支持一块,主办企业自筹一块,集体企业赠送一块”的资金实施办法,改革费用由国家、省财政和主办企业共同承担。为确保改革稳步推进,不留后患,试点城市哈尔滨根据企业资产质量、经营状况和职工情况,以及企业分类情况,创新了大型集体企业改革的四种方式。

-重组。对资产质量好、生产经营正常的厂办大集体企业,要进行资产重组,改造成产权清晰、市场化、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促进企业发展。哈尔滨精密特种轴承厂是由哈尔滨集团投资的厂办大型集体企业。工人们自愿申请参加工厂的大规模集体改革。经主办企业同意,主管部门批准,他们重组改制,脱离主办企业,用新的机制和体制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分离重组。对生产经营正常的厂办大集体企业,根据国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直接脱离母体,面向社会吸引经营者、技术骨干、工人和社会资本,兴办股份合作制企业。

-出售产权。对生产规模小、资产债务清晰的大型集体工厂,在妥善安排职工、处理债务的基础上,采取职工收购、股份制组建或社会拍卖等方式出售。哈尔滨第九砖厂是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一个厂办集体。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609%,职工全部下岗。经道外区批准,拟采取整体出售的方式筹集改制资金,妥善解决职工安置,稳步推进了整体改革工作。

-清算和解散。对没有改制或长期停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大型厂办集体,在妥善安置职工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财产清算,企业依法解散或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