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萧岿、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造字时间。
青铜器铭文:商代晚期和西周
书法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西周晚期
小传:春秋战国
隶书:战国晚期
草书:汉代
行书:东汉末年
楷书:汉魏
各种字符和字体介绍: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被认为是汉字的一种文字。它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首次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它属于古汉语,而不是其他语言的古代或原始语言。
甲骨文,又称“文琪”、“甲骨文”,殷墟或“龟甲兽骨”。甲骨文记载和反映了商代的政治经济状况,主要是指中国商代晚期(14 ~ 11世纪)王室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其内容一般为占卜所问之事或所得之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间,是研究商周社会历史的重要材料。甲骨文的形体结构已经独立并趋于合体,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继承了原始的雕刻符号,启迪了青铜器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式,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在总共超过65,438+百万块带有字符的甲骨文中,有超过4,000个不同的字符和图形,其中大约2,800个字符已经被识别。
甲骨文有一种对称而稳定的模式。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从甲骨文开始的,因为甲骨文准备了书法的三要素,即用笔写、结体写、章法。
第二,金文
金文是中国古汉字的一种书写形式。商,西周,春秋战国。金文有四种,即商代金文(约公元前13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西周金文(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东周金文(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第三,篆书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笔法细而有力,直线较多。有方笔、圆笔、尖笔,写字有很多“吊针”。大篆是指金文、青铜器、六国文字上的铭文,保留了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征。小篆,又名“秦篆”,是秦国的常用字,也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字形统一工整,比文淑更易书写。
篆书继承了西周金文,开启了秦代篆书。
秦始皇统一中国(221年前)后,小篆实行“文以类同,车以同轨”的政策,统一计量由宰相李斯负责。小篆在秦国《大篆》原始文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简化,取消了其他六种文字,创造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在中国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逐渐被隶书取代。但由于其字体美观,一直受到书法家的青睐。
第四,隶书
包括李芹和韩立在内的李殊,一般认为是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宽平,横画长竖画短,讲究“蚕头鹅尾”和“曲折”。根据出土的竹简,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相传程邈为仆射,在东汉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书法界素有“韩立唐凯”之称。
五、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结构简单,笔画连续。形成于汉代,为书写方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草书分曹彰和今草,今草分大草(也叫狂草)和小草,狂中觉得美。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草书、曹彰草书和现代草书。
六、行书
有行书和草书两种。它是在楷书这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的基础上发展和起源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楷书书写速度慢和草书难以辨认的缺点。“行”就是“走”的意思,所以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笔直。本质上是草书还是草书。花纹多于草花纹的,叫“跑花纹”,草花纹多于花纹的,叫“跑草”。行书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楷书是一种文字符号,实用性高,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的艺术性很高,但实用性相对不足。
七、楷书
楷书又叫楷书、真书、隶书。它是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变得更加简化,更加横平竖直。《辞海》解释为“形方,笔直,可作典范”。这种汉字字体是正确的,就是现在流行的手写正字法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