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想国》中的人性思想及其教育内涵
摘要: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在闪耀着光芒。柏拉图主张在“人性论”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等级制的、民主的、和谐的政治制度。他大力提倡教育,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获得正义和善良的美德,但教育直接为国家服务。柏拉图认为,统治者需要做好的重要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教育,通过音乐和体育来培养优秀的公民。培养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集智慧和力量于一身的城邦统治者——哲学之王。柏拉图追求美好生活、净化人心、培养德性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论文关键词:柏拉图;人性论;教育思想
《理想国》又译《国家与共和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公元前427- 347)的著作。写的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全书共分十卷,论述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艺术等各种问题,所谓乌托邦,就是柏拉图推断的充满正义与美德的国家。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之王应该是国家的统治者,主张用哲学思想管理人民。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以“正义”为主题,发展了苏格拉底的人性中的德性思想,开启了西方历史上人性中“知、情、意”和“真善美”的先河,休谟和康德的哲学理论均由此出发。在柏拉图眼里,只有通过教育,理想国才能实现。所以,卢梭认为《理想国》不是一部关于政治的论著,而是迄今为止关于教育的最好的论文。
1.柏拉图哲学思想对《理想国》人性和教育思想的影响。
1.社会基础
柏拉图生活在一个时代,当时雅典正处于鼎盛和衰落时期。为了希腊的霸权,古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进行了长达3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不仅让雅典失去了希腊的霸权,也让雅典的各种社会矛盾一触即发。战争对雅典的经济打击很大,失去了在希腊世界的领导地位,挑战了国内的民主制度,逐渐落入贵族手中,人们质疑其伦理道德,导致衰落。这使得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对城邦极具责任感的思想家开始思考雅典的未来。他们设想组织一个理想的城邦,这个城邦是公正和谐的。
2.哲学基础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他的教学思想影响很大。
(1)理想主义。柏拉图将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与巴门尼德的“本体论”结合起来,提出了“理念论”。他认为“观念”的知识是人类灵魂所拥有的真正知识,可知的观念是可感事物的基础和原因,可感事物是可感观念的衍生物。一种事物有一种想法,各种事物有各种想法。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由它们的观念组成的整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观念世界。在他看来,前者是一个可感的世界,后者是一个可知的世界。柏拉图曾通过一系列隐喻论证了两个世界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是日语隐喻理论。柏拉图将可见世界与可感世界的关系比作太阳与地球生物的关系,认为:“太阳不仅使被看见的物体可见,而且使它们产生、生长并获得营养,虽然太阳本身并不产生。”
(2)辩证法。黑格尔明确指出:“在古代,柏拉图被称为辩证法的发明者。就意味着辩证法在柏拉图哲学中第一次以自由科学的形式出现,即以客观的形式出现而言,这种说法确实是正确的。”柏拉图认为,辩证法是指通过交谈来表现思想之间的矛盾,然后加以分析和综合,进而寻求真理的方法。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辩证法不是诡辩,它是论证思想的重要手段。从《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可以看出,辩证法是认识知识的最高境界的方法,也是教育训练的好方法。通过辩证法,我们可以促进对观念之间关系的探索,学会如何构建观念体系,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想象力。
(3)认识论。认识论是柏拉图获取思想的方法。柏拉图的认识论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思想不能依赖于人的直觉。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有一个存在于观念世界中的本体,即“相”。“象”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第二,认识论经历三个阶段。柏拉图认为,最低级的认识,其精神状态是想象,因此认识的过程需要进一步深化,最终通过理性思考才能获得善的理念。第三,理解概念就是认识自己。柏拉图认为只有了解外部世界和思想,思想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观念是与生俱来的,即每个人生来就有观念,所以他认为人对观念的认识不是后天积累的学习,而是对已有观念的记忆,而这种记忆的过程就是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过程。因此,柏拉图的认识论是一种先验的认识论,通过这种认识论我们可以认识自己,寻求善的理念。
正如波普尔所说,柏拉图的国家哲学最终可以扩展为一种关于‘万物’的普遍哲学。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从伦理学出发,以追求善的理念为目的,追求人性和灵魂的完善。民族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没有对人和人性的深刻分析,政治就会失去正确的逻辑起点,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社会的哲学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追溯到人性问题。
二,《理想国》中的人性观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探讨了“什么是正义”,以及柏拉图对“灵魂”的理解和反思。对“灵魂”的解读和对“正义”的分析,也是对“人性”的解读和展望。正如R. Waterfield所说,“柏拉图提醒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要把他所建构的城邦的许多特征作为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地图或钥匙”,“个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才是这本书所关注的。”
1.人类的灵魂
古希腊的俄耳甫斯派和毕达哥拉斯派很早就涉及到灵魂的问题,提出了灵魂不朽和灵魂转世的观点。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在他看来,灵魂是不可分解的,它是鲜活的、自发的,在精神世界里也是理性的、纯粹的。因为它有追求世界的欲望,所以它落到了地上,被封闭在身体里,所以它注定要经历一次净化。灵魂的净化需要教育。柏拉图对灵魂做了三重区分,称之为灵魂的三个层次,即理性、激情和欲望。在人的灵魂中,理性是灵魂的本性,是灵魂的最高原则,与观念相通;激情是理性的天然联盟,是一种理性的情感;欲望是指生理上的欲望,可以服从,也可以背离理性。“灵魂离开肉体,冥想观念的美好世界,这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如果你想保护你的灵魂不受那些世俗的欲望,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端正你的思想和立场,以德服欲,净化你的心灵。柏拉图的灵魂观本质上是关于人性的。理论探讨是对人自身精神世界的一种追求和探索。他强调理性对激情和欲望的控制和引导,并将这种作用作为德性形成的基础,从而确立了以理性灵魂为核心的人性思想路线。灵魂的状态仍然是国家的超政治基础。灵魂塑造一切美德,如勇气、智慧、节制和正义。柏拉图的灵魂理论使人类找到了获得美德的可行途径。他试图通过首先理解美德的最本质来达到真善美的境界。灵魂论强调人的德性教育,主张人向善,希望通过改造人的灵魂的教育,使公民拥有理性的灵魂,教育和培养合格的公民,进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和谐的理想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