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关于产品思维的30堂课的注释8:如何用系统能力提供确定性。
关键词:系统能力、整体过程、确定性
本次讲座主要通过三个故事来说明如何为确定性提供系统能力。
第一个故事:腾讯这个以产品闻名的公司,在内部交流的时候,没有人谈产品这个词,谁说产品谁就是外行。人们经常使用的词是什么?服务。
我理解这个故事其实说明了腾讯的产品文化和产品思维:
因为既然是服务,就要有服务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客户。这样思考是团队系统能力的一种体现,满足客户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的系统能力。
没有所谓的利用产品的系统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产品是软硬件实体,不包括运维管理、工程客服等服务,所以产品只是服务的一个子集。
正如文中所说:即使是像ATM这样最简单的产品,要想能够保障服务,提供完整的系统能力,也需要战略、运营、现金、密码、硬件、客服、技术七个岗位。
第二个故事:打孔机经典案例说明,用户需要的不是打孔机,而是墙上的洞。
这个故事是我们在做需求分析培训时经常引用的一个案例。所有的需求分析都要以用户为中心,探索用户背后的真正目的。
为用户提供服务来获得这个洞,而不是想着我要做一个打孔机来卖,这就是产品和服务的区别。
如果你定义你做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你的逻辑就会变成:我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能在用户的墙上打个洞?
你说要做一个产品,首先要明确这个产品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然后构建一套系统能力。
那么至少有几种方案:
第三个故事:ATM是最简单的产品或服务。ATM提供哪些服务?拿现金。然后ATM提供的确定性就是问你需要多少,验证身份后给你现金。
在这个故事中,解释了整体过程是提供确定性的基本条件。确认产品策略、运营策略、验证ID、输入密码、吐出现金、保证软硬件正常状态都是一定的基本需求,按照这个流程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满足感。
这是最关键的,因为有稳定的支付。
持续提供用户可以依赖的确定性是关键。
这两天刚看了一份产品项目报告,对这几点深有感触。
材料完全从产品的角度来描述产品的功能,不是从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角度来描述,只是从产品有什么功能的角度来描述,这不是正确的产品思维。
产品必须为用户提供服务,否则没有价值。
企业的组织也是服务,或者说组织本身也是产品。
然后组织要有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系统化能力:比如有客户服务意识的团队,能够通过系统化的流程为客户服务,让用户和客户有确定感(知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做什么,找谁等等。)
如何为系统能力提供确定性?这个主题指的是产品和服务。
系统能力、整体流程和确定性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组织和管理上也是相通的。
学习了梁宁《产品思维三十讲》的讲座后,联想最近看了《管理造就生活》,感觉很多思维模式都想通了,不管是做产品还是管理。
或许这也是一种融合了的跨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