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二号为什么连续两次推迟发射?晚了九天才宣布胜利
作者郭朝凯,刘莎莎
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亮夜空,成功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经过九天迟来的胜利,发射场所有试验队员的心终于落了地。
原定于5月20日凌晨发射的天舟二号任务为何连续两次推迟?在过去的九天里,科研人员是如何解决技术难题,最终完成任务的?
发射地点。罗·
异常现象,一场艰苦的战斗
19年5月26日晚21时40分,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前不到3小时,发射指控大厅数据信息显示:“某压力参数异常!”顿时,发射大厅的现场陷入了寂静。
庞大的火箭,庞大的系统,漏洞在哪里?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动力系统总指挥邵叶涛感慨地说:“我们的低温火箭又要经受一次严峻的考验。”
火箭一定不能出差错。当时火箭体已经加注完毕,尾舱一直处于热氮气吹的状态。这也意味着,试验队员必须佩戴呼吸面罩才能进入舱内。
随即,两名组装人员换好衣服,戴上口罩,从50厘米见方的舱口钻进箭体。船舱里漆黑一片,吹煤气的声音震耳欲聋,但他们来不及顾及密闭空间的密闭性和-183的寒冷,继续在箭形结构上攀爬,小心翼翼、沉着冷静地摸索着检漏点。
“我找到了!”经过两次检查,问题暴露出来,但很快后方传来消息,不是罪魁祸首。5月19日晚,离预定发射时间不到2小时,型号领导一致决定:“推迟发射。”
失落占据了测试队员的情绪,大家都觉得“三心二意”。但是,大家更清楚:这是总部精心研究的结果,是铁的纪律,是不让火箭带一丝隐患上天的底线和不可动摇。
当晚,测试队紧急部署,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故障排查中。5月20日,试验队员分四批再次入舱排查,发现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扭转了局面。
“又有希望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精神饱满地迎接5月21日凌晨的发射。然而,在推进剂补充8小时后,异常再次出现,发射再次推迟。
发射地点。罗·
冰与火的持续
原定于5月20日凌晨的发射被推迟了两次。距离下一次发射窗口还有九天时间。火箭燃料的添加和排放。在高温高湿高盐雾中,长征七号的“冰箭”会经历怎样的训练?这注定是一场恶战。
没有耽搁,发射延期后,型号团队迅速调整状态,重新编组,逆转计划,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归零。为了进一步排查故障,测试队员还是要分批进舱。舱内又冷又闷,一个试验队员刚出舱就吐了一地。然而,没有人因此退缩。连续作业48小时,没有人哭苦,没有人喊累。
长征七号火箭是名副其实的“冰箭”。火箭第一次延期后,试验队发现箭体被冻住了。“火箭在加入大量低温燃料后暴露这么长时间,这在我们的航天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天津大火箭公司57车间副主任赵鸿飞介绍。
5月的海南,酷暑难耐,室外温度36,湿度达到90%以上。冰箭中,低温零下183。“冰与火的两天”考验着长征七号火箭和每一个测试者。箭体上,氧气盒前的短壳上,冰块一个接一个,大的有30-40厘米长,10厘米宽。队员们用现有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切开冰块,有人专门拿袋子接住冰块,以免冰块伤到产品。
在这批天津大火箭的总装团队中,90后的年轻人占到了90%以上。故障排除时,队员们眼睛里混着红血丝,腿上长满痱子,但他们说:“我们还能做到。”为了赶时间,赶进度,塔下送的绿豆汤,谁也没来得及喝。
这群在发射场“第一个看到火箭”“最后一个退伍”的年轻火箭兵,又一次用实际行动续写了“后墙不倒”的铮铮誓言。
发射地点。郭文斌
“稳步成功”来敲门
推迟发射是为了确保成功,成功是唯一的标准。面对火箭异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盘棋,对定位、归零方案、逆向流程方案进行了验证,型号办快速反应,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5月25日,归零工作告一段落。5月26日,模拟发射演练;5月27日、28日,准备灌装。5月29日,火箭推进剂加注完毕,当晚20时55分成功发射。
经过九天的锤炼,长征七号火箭顺利走完全程,最终取得圆满成功,赢得了荣誉之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长征七号火箭型号总工程师程堂明说:“这是空间站建设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战。我们有且只有一个目标,我们追求的是‘稳步成功’。”
对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院长王小军表示,火箭连续两次延期,三次准备发射,期间推进剂全部排尽。今天能取得最后的发射胜利,是科研团队仅仅用了7天的艰苦努力获得的。航天员在工作中坚持“严、慎、细、实”,也是在为胜利、为使命、为荣誉而战。
发射地点。郭文斌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一艘飞船。此次任务将首次实现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运送空间站宇航员所需的生活用品、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的物资以及为空间站和核心舱补给的推进剂。随着天舟二号的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完)
编辑: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