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导师简介

冯,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同济大学工程机械专业本科毕业,1985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在国内率先启动工程机械CAD研究。从事设计方法论、优化设计、工程机械设计的交叉学科研究,开辟了优化方法论的新方向。首先,提出了广义优化设计理论、智能方案生成与柔性优化方法、基于多智能体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技术、基于区间分析的系列化设计方法等。建立了原始理解特征模型和智能概念设计目录,提出了基于遗传工程的概念设计策略。开展工程机械机器人化技术研究,打造集工况监测与故障查找、节能控制、远程无线遥控、局部自主智能控制于一体的液压挖掘机器人。在国内外正式发表论文200余篇,并出版了一本德语专著、多部中文著作及译著。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或荣誉10。现兼任联邦德国工程师协会会员、英国《工程设计》编委会委员、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挖掘机械研究会理事长、国际机器与机构学学会中国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现代设计法学研究会CAD学会副理事长、《中德合作工程设计》主编、《中国机械工程》编委会副主任。他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浙江省CPPCC副主席和中国海外联谊会理事。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与自动化研究所。

于晓丽,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获得浙江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5.08留校任教。1995.07-1996.01日本北海道大学,1996.04-1997.03香港理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车辆工程中的热疲劳和机械疲劳可靠性、车辆热管理、车辆动力和能源多样化等。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项目、军事项目、省部级项目、重大横向项目等近4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20余项、论文200余篇。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重大安全项目、军品配套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和企业委托的技术开发项目(重大横向项目)。现任浙江大学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内燃机学会理事长,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能源与动力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内燃机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内燃机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副主任,中国军事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发动机专业委员会委员。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

郝智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Xi交通大学,学士、硕士,天津大学博士,南安普顿大学博士后(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资助),德国汉诺威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天津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与发动机NVH与CAE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87在国内率先开设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生课程,1996在国内率先开设内燃机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及热机噪声控制研究博士培养方向。培养了70多名研究生,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中国自主发动机开发品牌(ANVL)。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完成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10余项,有7项研究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负责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内燃机气缸压力无孔测量系统”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动力机械装置振动主动控制理论及应用先后获天津市发明金奖、国际发明展银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动力轴系扭振试验台”获天津市优秀发明奖、全国发明展金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内燃机声振动信号测量及其工作过程识别研究”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3年),“阶梯轴系扭振弹性波主动控制研究”和“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危害及其控制研究”获教育部二等奖。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些开创性的科研项目,如“热机结构动力学系统与热力系统耦合性能研究”、“等强度轻量化柴油机设计与开发”、“镁车身前端NVH性能设计与开发”等。获得国家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被EI和SCI检索70余篇。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完成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个人曾获光华科技奖、容闳科技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天津青年科技奖、通用汽车中国大学创新人才奖、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奖、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级。研究方向:汽车及发动机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及发动机轻量化设计、发动机现代设计方法、发动机整机设计与开发、汽车及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设计、发动机橡胶液压悬置设计等。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来源:浙江大学汽车与发动机振动噪声实验室网站)。

周晓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车辆工程、振动与噪声控制与信号处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无损检测、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检测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机器视觉与可视化等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系统开发工作。承担或完成了多项与此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及应用项目。在此期间,取得了包括基础理论与方法、新技术和软硬件应用系统在内的系统性成果。经国际网上查新鉴定,部分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开发了一些先进或空白的应用系统,应用于国防、航空、汽车等工业领域。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理事。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无损检测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制造自动化与光机电一体化、检测、信息处理与质量保证、车辆检测、测试与控制、车辆制造过程自动化、车辆虚拟仪器、虚拟试验与仿真。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制造工程及自动化研究所。(来源:浙江大学功能学院网站)

宋晓雯,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与理论专业,车辆工程专业)。1989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计算几何与图形专业硕士毕业。1996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工学博士。65438-0996留在浙江大学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1.11 ~ 2003.2美国杨百翰大学计算机系高级访问学者。授课内容: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双语)、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承担并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市级项目、企业横向合作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论文1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曾获浙江大学奖学金、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并担任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2010-20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计分会全国模具设计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料工程与模具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工作研究领域-设计理论与方法:-产品建模与设计策划;-创新设计理论;-基于模拟的分析和优化设计技术;-处理和分析图形和图像信息。车辆工程:-车身数字化设计和空气动力学分析优化;-底盘系统的数字化设计和性能分析及优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模具性能模拟和分析优化。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与自动化研究所。

胡,男,教授,毕业于浙江大学。一直从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逆向工程技术、计算机辅助测控技术、基于数值模拟的成型工艺参数智能设计、计算机辅助排样优化系统、计算机辅助模具报价分析、汽车零部件设计、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车轮侧滑仿真分析及悬架参数优化、EPS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汽车转向技术。车辆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汽车模具设计、分析与制造、汽车现代制造技术。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与自动化研究所。

徐沧苏,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内容:柴油机喷雾雾化、激光点火机理研究、汽车电子等。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212室。研究生有、胡、、刘、钟安豪。

熊树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注册机动车评估师,国家能源与动力实验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我毕业于天津大学发动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内燃机学士学位(1994),获得天津大学硕士学位(1997)。200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我的研究方向是车辆和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现任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国沼气学会会员,国家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浙江省、杭州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杭州汽车仲裁院仲裁员,江西涡旋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去过阿根廷和墨西哥短期合作研究。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基金项目、国防军工项目和企业重大研发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氢燃料发动机、CNG、LPG、沼气、燃气等气体燃料发动机、汽车和柴油车微粒捕集与再生装置、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汽车、涡旋机械、新型发动机等。、以及机动车辆检测和测试系统。在国家一级期刊或国际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余篇,申请专利近40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获省部级、教育厅科技进步奖1项。先后担任汽车构造、汽车英语、汽车电子应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性能与评价等课程的讲师,指导汽车认知实习和汽车驾驶实习。是劳动部“二手车评估师”、“汽车碰撞评估师”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讲师,现为《内燃机学报》。国际氢能杂志和军事工程杂志评委,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特聘教授。曾获浙江省高校第五届教学竞赛优秀奖,浙江大学机械能源学院第三届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008年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10年能源部教学竞赛二等奖,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务工作者。曾任台州市科技局局长助理、丽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现隶属浙江省龙泉市,龙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研究领域: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来源:浙江大学个人主页)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工程与自动化研究所。

朱少鹏,女,副教授,2003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控制系,2006年3月获得日本千叶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10获得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入选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研究方向:1。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匹配与控制。2.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3.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教学:本科课程:模型驱动开发与控制系统设计、系统理论、现代电动汽车技术获奖情况:1。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2.浙江大学学年优秀班主任2011-2012,2012。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

李道飞,男,副教授。1999年9月-2003年7月:在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2003年9月-200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攻读车辆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6月-2065 438+00:助理研究员,在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65438年7月+00-2065 438年6月+05:助理研究员;2016 65438+10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期间:2011 8月-2011 10月: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2014 -2016: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安娜堡分校访问学者;研究方向:1、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2、智能汽车、自动/半自动驾驶3、新能源汽车及其控制系统——气动-内燃混合动力汽车。

办公地点: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