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讲解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解释的方式方法常用的方法如下。
(1)引导叙述。在引导观众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按照展示顺序进行讲解和解释,既能把整个展示内容从头到尾讲出来,又能根据观众的要求对展示的某一部分进行讲解。这种方式气氛轻松,适合接待分散的观众。它被广泛应用于博物馆。
②课堂教学。这主要是接收把博物馆当第二课堂的学生。他们有组织有计划的参观博物馆,讲解员参考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讲解,穿插必要的问题。这种讲解方式教学氛围浓厚。
③总论。在观众参观之前,对展览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进行集中概括的介绍,让观众了解自己要参观的内容,并产生兴趣。这种方式适合接待大规模群体。
4讨论型。适合接待少量有目的来馆参观的专业工作者。解说员和观众不时边看边聊,气氛热烈,双方都有所收获。
⑤说话操作。在讲解的过程中,给观众提供一些模型、复制品或仿制品,让观众“触摸”和操作,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讲所看内容的理解。这种讲解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中被广泛使用。
每个博物馆的性质、内容、形式、规模都不一样,观众的职业、年龄、受教育程度、目的、侧重点以及对展示内容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
因此,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应该有不同的基调和做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受众,我们应该给出不同的解释。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不可能总是以同样的方式接受他们。
内容的深度,表面的侧重,细节和取材的角度,表情,语音语调,情感的运用,都要“因馆而异”,“因人而异”。
解说稿是解说人员进行解说的基本依据,其水平直接关系到解说的效果。说明稿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针对性。要观点正确,脉络清晰,史事结合,有理有据,言简意赅,妙趣横生,旗帜鲜明,恰如其分。
讲解员是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的主要体现者,也是观众的老师。口译人员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并赋予人审美的外表和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等心理素质。
叙述者必须注意讲解艺术,用口语吐字清晰流畅,节奏恰当;发音圆润洪亮,声情交融;掌握逻辑重音,逻辑停顿;语言简洁易懂。在无声的语言中,要用表情来表达讲解内容所衍生出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和感染听众。
讲解姿势要自然大方,手势运用得当,在听众眼中制造视觉错觉,激发听众的想象力,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为了便于参观,解说员要善于选择合适的讲解位置。
除专职讲解员外,还可以设立和聘请兼职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