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第一中学的历史
1943年秋(民国三十二年),王伪泗县政府僭取泗县初级中学之名,设班招生,推行奴化教育。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侵华日军投降,学校解体。
1947年秋(民国三十六年),在开设补习班的基础上,恢复国民党泗县初级中学,5个班,300名学生。1948年秋(民国三十七年),泗县解放前夕,学校再次停办。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九月,思贤民主政府根据党的“维持原校,并进行可能和必要的改革”的方针,对学校进行了恢复和改革,更名为思贤中学。学校最初设置1个班,招生55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到1956时,已发展到11班,学生635人。这七年来,学校在坚持“工农建校”方针的基础上,创新课程,促进教师思想转变,改进教学方法,实行民主管理,改革招生制度,着力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泗县中学由65438扩建为0958完全中学,被苏仙行署命名为地区重点中学。但是,由于反右斗争的扩大和三年“大跃进”的影响,学校工作受到了一些损失。
从1961到1965,由于大跃进中过度生产劳动和工作偏离教学轨道的偏向逐步纠正,学校工作转向以教学为中心,正常的教学秩序得到恢复,课堂、教材、教师三个中心凸显,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以1961高中毕业联考为例。在107毕业生中,70%的人上了大学或中等专业学校。
1966至1976“文革”期间,学校教学秩序极其混乱,图书、设备、仪器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教师被打上“牛鬼蛇神”的烙印,受到残酷折磨,教学质量急剧下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工作走上正常轨道,建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体系。在“三个面向”方针的指引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经过20年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全面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996,学校通过苏仙地区示范高中验收,成为泗县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完全中学。
65438年至0999年,泗县中学将高中和初中分开,高级中学迁至原泗县师范学校独立办学,命名为“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学校位于泗县经济开发区中心,北邻东二环和雪峰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占地175亩,建筑面积36682.9平方米,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校园功能分区合理,建筑错落有致,园林特色明显,环境优雅,充分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2367名学生,是建国时期的80倍,建国初期的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