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培伦生平简介

1908年3月,余培伦接到哥哥余的电报,要去云南参加同盟会领导的河口起义。他立即带着这笔钱去了东京,全力支持于的行动,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7月,考入千叶特医学校药学系。千叶医学院是当时日本的名校,也是当时日本政府指定的五所有官方收费的学校之一。进入这所学校非常困难。于培伦能够考上这所学校,说明他在国内学习努力,成绩优异。此时,于因河口起义失败,在甘雅不幸染上恶性疟疾,赴新加波治疗,急需费用。吴得到消息后,他和同盟会的同志凑够了300元钱,几天内就寄到了新加坡。

看到这种情况,余培伦深受感动。他觉得革命不仅是仁义的崇高事业,而且革命同志亲如兄弟,于是要求入团。并经吴介绍,正式入团。

1910年夏,受同盟会派遣,与黄、丹等人秘密返回汉口,准备刺杀清朝北洋大臣段方。由于终端突然分流,失败了。同年秋,他与黄和汪精卫潜入北京,准备暗杀摄政王。由于一次事故,事情进行得不顺利。黄、王被捕,他被通缉,化名、尤逃往香港。通过制作洋蜡烛、牙粉、行医等方式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10年底被任命为广州起义的执行者,专门为起义制作炸药和炸弹。他先是在香港的林德赫斯特广场周围建立了一个秘密机关,然后在广州的甘家巷。他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在起义前夕生产了300多枚各种型号的炸弹。1911 4月27日(1911年3月29日)下午五点半,广州起义爆发。于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率先带领川籍同盟会成员攻向宗都衙门。他炸开围栏后,从后厅打到前厅。接着,他又率队攻打都莲府。队伍刚到李安堂街,就遭遇清兵增援。他们战斗了三个多小时,打死打伤了许多同志。他受了重伤,精疲力竭,被敌人俘虏了。面对敌人,他拒绝泄露组织机密。为了避免被党员和家属牵连,他自称湖北王光明,慷慨激昂地陈述革命宗旨:“我的脑袋可以打死,学术不可以。革命党特别不能杀!”临刑前,他一直高喊:“头可破,论不可止!”“党员可以杀,学术理论不能毁!”他牺牲后,72人和同样困难的战友一起葬在广州黄花岗。

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诏,追授为“将军”,以供养亲属,并建有专门的神社。章太炎为其立传,杨叔侃撰写《俞将军墓表》,俞撰写《俞公培伦将军纪念年谱》,家乡内江为其建有俞培伦将军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