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我曾经对自己承诺,大学四年,每半年做一次总结,认清自己的背景,审视自己的内心,从而探索自己的未来。到目前为止,你正在读的这篇课文是我的第四篇总结。

刚开始写第一个总结的时候,我只是把它当做日记的加长版,但奇怪的是,我越来越意识到,每当我遇到重大事件,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候,我的半年总结就会浮现出来,有时给我力量,有时劝我提高警惕,影响了我的行踪;与此同时,随着摘要数量的不断增加,读者也越来越多,甚至是一些陌生人的兄弟姐妹。总之,我每次都要更认真的对待总结里的每一个字。

这一次,第四期总结的主题是“当我长大”,涵盖了2020-3-1到2020-10-4这段时间,主要记录了我在大二下学期、2020年夏天和大三30天的经历和感受。虽然这段时间经历了平淡的经历,但也想了很多。在反复考虑和权衡之间,我决心在这篇文章中省略复杂的思想,尽力呈现最纯粹的收获。另外,我通过与过去的自己,也就是现在的自己对话,来建立文章的对象感。所以,你会看到的是,我一层一层的读自己的心,总结自己的所思所想,真诚而富有同情心。

在开始阅读之前,我要做一个非常必要的说明:我喜欢在公众平台上写文章。文章是属于我自己的,也是属于每一个读者的,但归根结底是献给我自己的。所以文章的个人色彩很强,并不是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也不一定是处处对大家有益的参考经验。还是希望理性批判的对待他们,期待和大家交流不同的想法。

说实话,高二第二学期开学上线的消息并没有扰乱我的思绪。寒假期间,中国、大小创等科研实践项目的成功,让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领导力有了蜜汁般的信心。我成绩不算拔尖,除了因为脑子笨。其实很大程度上和我的血性性格有关。在学校,我的小雷达会收到各种课外活动的信息。(曾经)我精力充沛,忍不住到处瞎逛。没有明确目的和实质的尝试消耗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好在这几天在家学习帮我隔离了影响,让我获得了整个学期“身临其境”学习的体验。

这学期结束有什么学习小技巧的话,我就说两个:重复和计划。我用把琐事外包给家人省下来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磨得慢”的个性。第一遍不懂就再学,第一遍再学。我已经习惯了每一个题目和作业都“小题大做”。不得不说这是“低效”的,但每次享受获得新知的啊哈时刻和心流体验,我都无法自拔(很高)。真的,量变引起质变。

学习规划也是我这学期的尝试。与其说我在计划我的学习和时间表,不如说我在计划获得一种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不得不说,这种掌控感有助于“成功寓言”的自我实现。

这学期的学习,我特别幸运有了一个新的伙伴——我最好的伙伴。遇到一个绝对互补的学习伙伴真的很难得。他的“极度精妙”弥补了我的粗心,我的跳跃性思维为我的作品增加了一点空间。每当我们与云信合作和聚会时,都是为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当然,也有很多像云信这样的学习伙伴,他们让我相信,学习不全是一个人的苦行,也是和同伴一起的探险。

再者,高二下学期我得到了什么?最近仔细重读日记,两个答案渐渐清晰——家人和自己。

19年第一次潜入《缘起缘灭》这本我以为很熟悉的书,在欢聚与离别、欢声笑语中体会亲情的意义;我第一次观察我成长的生活环境,思考它是如何塑造我的性格的。我渐渐明白,家人是不管混多少口都要在一起的人,对那些刁钻的人很包容。太吵了,他们甚至有老死的倾向。吃完好菜,他们还是会嘟囔着要给对方留一份或者愿意剪脚趾甲。我渐渐明白,作为一个孩子,我的外貌或多或少都是被家庭投射出来的,我的性格自然和这一山一水相呼应。我渐渐明白,没有必要刻意去改变那些我改变不了的东西。成长的第一步是学会接纳自己。

最重要的是,我终于拼凑出了我六岁以来一直在寻找的奥秘,但真相往往是有刺的。最后我决定用“主体分离”的方法去面对那些崩塌的认知和记忆。我学会了分辨——那些爱和温暖是属于我的,那些委屈,就让它封存在上一代的记忆里吧。最后,我对我的童年有一个交代。

至于“自我”,是指我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远离同龄人竞争的压力和信息泛滥的焦虑,我的生活有了自己的节奏:周六早操早上起床10分钟,每天9: 30到10: 00阅读时间;下午和妈妈叔叔在镇上溜达,或者和海涛在村里打球,和爸爸阿姨PK“室内羽毛球”;晚上和爷爷奶奶坐在屋檐下,听虫鸣,看星星,或者听雨声,听竹林里的窃窃私语。

回想起来,这段时间我可能过得和老家一样闭塞,但那是我心里最安稳最满足的一天。我没有远程练习、研究、参加比赛,但我的书桌见证了我吹灭台灯、被月亮覆盖的日子。没有电影、吃饭之类的娱乐活动,但当我憋不住论文的时候,我可以在夕阳下爬山,在“逃”到“得”的过程中反复品味,在中学操场上和如意姐姐踱步,讨论“存在主义”,人生追求和意义;在我的家乡,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有时有点困难。买一袋太空要好几个人,智齿拔完了还要早起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诊所,但是我奶奶会自己做一个大包子,我爷爷可以从山上采新鲜的蘑菇,从树上摘枇杷,我妈妈可以用采来的艾叶做粑粑。我没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人,但我在斯科特的网络课堂上神奇地认识了纪晨——一个看到他的名字就让我想起星空的新朋友,慢慢发现我们之间有那么多相似之处,我们愉快地分享着我们的故事。

总之,我的生活很简单,但是很有味道,每天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即使再过十年八年,我相信也是我这辈子幸福指数最高的一天。

我记得我拿到面试的时候说:“我要在这里充分的学习和思考,然后满怀信心的告诉大家,告诉我的同龄人:我要对未来有恰到好处的预期,要敢于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生活。”

我一直标榜自己是“一个向往诗和远方的金融专业学生”。知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专业赛道上利用假期进行实习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我的手机在滑过各种金融招聘信息后依然无动于衷,但在看到齐纳老师发布的管培生招聘信息内容后五秒钟,我就开始疯狂写简历了。但是北京疫情突然回来,学校停课,回北京实习无疑是有风险的。作为一个永远听大人话的好姑娘,我违背了他们的意愿(说服了他们),只身来到北京,当时我的十个亲戚中有九个反对,一个劝她辞职。

其实真的有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来“弄”。我的回应可以是:一是因为我有预感我喜欢并且擅长这份工作,二是因为我年轻,试错成本低。私下里我也会说:我喜欢罗振宇先生很久了,所以我是来“得到”偶像化的(说实话)。其实我还是有这个想法的:连一个公司都愿意出钱让我读大二,学习提高自己?不去是愚蠢的!

“得到”给我带来了什么?是试跑1.5倍工作量后磨练出来的抗压能力,还是刷80+本后的谈资?是我结识了很棒的同事,还是我在微信官方账号和微博里得到了站里留下的痕迹?再进一步,工作、社交、与自己和同事相处的能力?想一想,似乎两者都有,但并不是最好的答案。我发现自己问错了问题。正确的问法是:在经历了“得到”之后,我留下了什么?

请原谅我在这部分尽情发挥。我想写下那些在一段时间里,在《得到》里给过我温暖的人。

云韵是一个比我大很多的台湾妹妹,但因为她的娃娃脸和娇小的身材,我常常有一种错觉,以为云韵是我的妹妹。当我第一次搬到我的新住处时,云韵的来访成了鼓励我继续快乐生活的温暖阳光。她让我知道了作为朋友的主动真诚的关心,那就是不管路途多远,一两个小时,不管雨下得多大,风多大,我都愿意来看你;但即使聚会的内容很简单,去超市,做饭,看《重启》也会兴奋地回应:“我真的很喜欢!”。云云的出现让我反思,以前对待和经营友情是多么的笨拙。她用行动教会了我,愿意主动付出是友谊加深的前提,以后我会努力珍惜。

万爽是一个从发色到走路姿势都散发着自由气息的女生。当我想到她最冒险的梦想时,我所能想到的就是她在冰岛的公路旅行。万爽教会了我“热情”有多重要——面对罗老师,他的认知起点是常人的认知终点,只有万爽敢于站出来捍卫自己的原创书目。“在报道题目的时候,其实我们心里应该有一团火,把这本书推荐给用户。刚才你辩护的时候,我在你眼里看到了这团火,那就写吧。”

万爽也让我意识到如何应对来自别人的压力。离职的时候,我和公司的每个人说了再见。万爽是回复我最多的一个,包括一段话:

当我看到危机感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第二反应是非常抱歉。我惊讶的原因是,如果我在学校,我永远是那个有危机感的人。现在是我在施加危机感。我亲身经历过别人的压力能让人喘不过气来。我深深理解那种软弱,所以对于自己无意的表现,以及给别人带来的困扰,我感到非常抱歉。这样的反馈之后,我开始反思“同辈压力”的存在,以及我应该如何看待。思考的答案是,不要刻意,不要逃避,把“永远有竞争力”变成给自己的“鲶鱼效应”。

大四玉林是我“得到”的一个意外收获。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三观还是爱好,我们都像是平行时空里完美对应的两个人。无尽的相似,无尽的话题,以及我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意识到“遇见人”是多么重要,“遇见人”中的“遇见自己”是多么难得!世界上很少有如此投缘的人。难得她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给我看迷宫,告诉我“别怕,只要我能走这条路,你也能。”我真的很荣幸能够“得到”你的人生轨迹,以后也会一直参与其中,绝不远离。

其实有很多很多朋友是我很想写下来的,但是时间有限,所以一直把你放在心里?。

除了工作本身,实习期也是我第一次尝试走出家庭的保护圈,学会独立生活。这期间,我的生存技能真的提高了很多,从“炸酱之王”到“盐可甜”,从做选择和“发号施令”到能把大包小包扛在肩上。学会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生活作息;自己动;坐在蛋壳哥电瓶车后座在北京找房子。这些经历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人生经历,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了父母的经历,让我真正明白了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爷爷奶奶养活生活的艰辛。这样一来,我和父亲就有了更多的话题可以聊,而不是只说“你吃饭了吗?”还有“保重!”你可以问爸爸怎么煎荷包蛋,也可以问爷爷怎么在茶壶里煮鸡蛋而不打破它。(烹饪新手总是对鸡蛋有意见的定律)

还交了一个特别的“朋友”——打扫公司的阿姨。我和我阿姨是在洗手间擦肩而过的时候认识的。我看到阿姨的手指划破了,但是她只用纸巾包了一层。想到最近刚买了个创可贴,我就跟阿姨说给她弄一个。结果是创可贴没找到,却让姨妈记住了我。以后每天早上阿姨都会来到我的工位跟我打招呼“早上好,美女”(我离职后阿姨才知道我的全名,我也是),手烫了还会关切地叫我涂牙膏。对我来说,和她见面就像看到在外地工作的亲戚,每天打招呼,分享零食。这听起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另外,我要感谢我的妹妹。其实刚来北京的时候,我经历过心理和生理上的抵触和冲突。我不习惯半夜回家的生活节奏。我不喜欢地铁站里行人总是匆匆忙忙、愁眉苦脸的样子。我讨厌那些钢筋水泥堆砌的没有情感只有闪烁灯光的高楼,因为它们挡住了我的星。我不想过多描述那段经历,但我隐约意识到,这可能是新一代“农民工”(只是描述从农村生活转移到城市工作的这部分人口)将要经历的感受。是我姐提前帮我看房,让我熟悉环境,还经常打电话关心。在我准备回学校的时候,我姐姐搬到了我家附近。又一次,我去吃饭。饱餐一顿后,我坐在沙发上。我们谈到了家、童年和未来。聊着聊着,突然想和姐姐住在附近,不想回学校了。因为我们在一起,就像回家一样,仿佛我们是孩子;因为她的存在,我感受到了只有亲人才能给予的安全感和踏实感。

那么,“得到”给我留下了什么?想留给下次实习后我来回答。

我先说实话,这一个月给我的感觉——好累(我经常回复“是,是”就被我的输入法暴露)。从上学期期末考试和实习的结合,到实习结束和开学的无缝衔接,我的能量池已经消耗殆尽。这几周两三点就睡着了,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因为升学的焦虑(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大一会处理迷茫,大二会处理焦虑,大三会有坚定的目标,不停的冲,没想到大三可能是迷茫和焦虑的叠加)。

大三的时候,似乎每个人对这个新身份的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和期待: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三学生,我至少要在校园里过着知书达理的生活,被大三的人问起经历我也能说出一二——我是大三的,你不知道吗?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三学生,我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学习经验。即使觉得学习很难,也没有信心去问哥哥姐姐——大三了还用问吗?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三学生,我应该做过投行的打工者或者证券公司的小黑人,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一定的了解和适当的规划——现在还有时间去思考“薪资和爱情”的困境吗?所有这些想法折磨着我的耐心和动力。

但是年级和年龄的增长也带给了我比大一大二更健全理性的头脑。保持冷静和耐心。那些没完没了的问题都会一一解决。和学妹交流的时候,我会想起当初懵懂的自己,反思自己如果再走一遍,最优解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似乎明白了杨军学长(像哥哥一样陪伴我成长的学长)当时回答我的问题:“你为什么愿意教我那么多东西?”因为帮助你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当初是谁。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之前多次听到同事告诫我要“珍惜大学生活”,学校和社会有什么区别。短暂的思考后,我似乎有了答案——返校的那天晚上,刚下车,门卫大叔拿着我的行李说:“我等你很久了”;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温柔可爱的122满床;与舒云交谈的一个下午;看到嘉兴哥哥深夜发来的回复短信,泪水反复涌出;在我为P&G的招新项目熬夜的那些日子里,我和开朗、张磊在紫藤花园看两点半的星星,晚上和开朗、张磊在自行车后座绕着学校走一圈;因为宇博哥的话,他的职业观逐渐松动;大四川师大谁愿意花一个下午听听我的烦恼,帮我清理思维障碍.....哪怕这是一座卷起的象牙塔,总有人会是我的蜡烛和灯塔。

两个节日八天,回家养精蓄锐。我争取回学校的时候,我会有一个满满的血槽来应付今年的持久战。

我曾经以为,认识自己,就是反复质疑自己的内心。不如列个清单,把那些问题一个一个的回答,企图从答案中剖析自己。

但是发现其实还有一种更客观的认识自己的方式——在做一个任务和与人交流的时候,发现自己,了解自己。这段时间收到了很多反馈,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有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品质,但是很珍贵。他们是真诚和热情。这听起来很空洞,很鸡汤,但只有在我遇到虚伪,感受到冷漠之后,我才知道,我有这两种品质是多么幸运。真心希望经历过千万次之后不要失去他们。

另外,每次总结的时候,我都会留两个关键词给自己练习。第一学期是毅力和执行力,第二学期是逻辑思维和爆发力,第二学期是方向感和纪律性。大三上学期,我决定一丝不苟,一丝不苟。

附:高二上学期半年总结。

我的半年总结告一段落。下面是最近几天特别的人的纪念。(表示看到这里其实可以叉出来了,谢谢阅读~)

叔叔,我想你应该在这里读。这就是我想对你说的:

我还记得刚认识你的时候我是多么不情愿给你打电话,生活中无缘无故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严重的玉米。后来据说连我妈都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渐渐接受了你。也许是因为你在大雨中背着我涉水而过;也许是因为你在寒冷的冬天骑着摩托车来接我;也许我看到了。因为你,我妈妈会变得像个小女孩,我爷爷会很高兴有你钓鱼。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我父亲没有的东西,那种大度,决心和责任感...总之,这些年来你把我们照顾得很好!你真是一个优秀的父母和丈夫!

那天我接电话,我妈说她出院了。在我以前的认知里,出院就意味着好起来,但这次我意识到,出院也可以意味着没必要。到了老房子,床边的氧气瓶好像已经吸收了撒的颜色,我只能听到他忽长忽短的呼吸声。几次视线模糊的时候,我想了很多——想到房子外面在装修,但是房子里面可能住不上新房;我突然想到,在餐厅的时候,我笑着想付我的脸,为什么我躺在床上只有一只手和脚在动?我想再过两天就是你的生日了。你会怎么花?

没想到的是,老人的去世和你的生日很快就到了。很抱歉我没有准时到达早上的典礼。对不起,那天我没有给你蛋糕。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看着你膝盖处的裤子颜色逐渐加深,只能看着你几天不睡觉坐在椅子上打个盹。我只能看着你默默承受和处理。

我知道你是个很孝顺的人,对待你爷爷奶奶甚至我爷爷奶奶都很温柔。我很高兴我妈会陪你一辈子,但你可能需要时不时的忍受她的唠叨和吵闹。人心是相互的。即使未曾谋面,以后我也会像你对待长辈一样用心对待你。所以你看,世界上还是多了一个爱你的人~

我从来没叫过你爸爸,因为我觉得叔叔就是叔叔,就算你不叫爸爸也是爸爸。我知道你再也见不到和照顾你的爸爸妈妈了,你很难过。但是我有两倍的父母,所以我把我妈妈的一半给你,我们一起照顾她!

../css/tongji.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