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广昌简历

董广昌,教授,1928-65438+10月28日出生于江西景德镇。1950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59 * *加入中国。历任浙江大学讲师、教授,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高等学校工程应用数学教材编委副主任,《高等学校应用数学学报》主编。偏微分方程,数论,计算几何,数学教育。

董广昌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做了三年助教,1953至今一直是讲师。1957至1958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学习。1978年晋升教授,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79到1981,去美国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1986-1994应邀赴澳大利亚、香港、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和研究。他在数学研究和教育领域辛勤工作了50多年,为浙江大学数学的全面发展,乃至为中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贡献。

董广昌潜心研究数十年,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4部。“船体放样精确光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1978主持“船体数学放样”和“数控制图”两个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专著《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获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奖;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历任中国数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浙江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首任常务理事;国家教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应用数学教材建设组副组长;《高效应用数学杂志》主编;《数学年鉴》、《偏微分方程》等5种国家级学术期刊主编。现为浙江省数学学会名誉主席。他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董广昌,父亲叫董世芳,母亲叫余德凤。1928 65438+10月28日,董广昌出生在江西省浮梁县南安乡横坡岗村。他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长。他的家境原本殷实,但因为另一个姓董的家族要侵占他们景德镇的祠堂,他的祖父和父亲被迫上法庭抗争。我在州府周边打官司,离家180里,奔波多次,费了很大力气准备。虽然最后赢了官司,但已经负债累累,只好卖掉祠堂还债,买几亩薄地种水稻维持生计。他的父亲曾经有过利用荒地卖西瓜通过卖西瓜籽获利的最初想法,并付诸实践。后来邻近村民纷纷效仿,只好作罢。他父亲年轻时体弱多病。经过多次医疗无效后,他看了很多医学书籍,终于治好了自己。后来他进一步研读医书,成为当地的名医。周围几十英里的人都来看他。他父亲开了一家药店,一边行医,一边管理药店维持生计。他家渐渐好起来,买了房子和田地。他的父亲非常支持他的孩子上学,并把他赚的钱都花在了四个孩子的教育上。家庭的坎坷经历给董广昌的童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并对他后来的成长产生了许多潜在的影响。

七岁时,董广昌去了离家八里的私立学校,后来又去了胡翔街南安乡中心的高级中学。小学毕业后,他在进入省博洋中学的500多人中获得了第一名。他在中考中的优异成绩在于他很早就开始自学。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有一次我解了一道很难的算术题,于是对自学的数学书产生了兴趣,我自学了六年级的课本。到了六年级,我已经读了很多中学课本。中学时,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由于当时日本侵华,交通中断,中学的书籍并不丰富,学校也相对封闭,但他仍然坚持放学后自学,读了很多数学方面的书,如查理斯·蓝雨青代数,霍尔·奈达代数等。

1946高中毕业后,他和几个同学顺长江而下,去上海报考大学。在船上,我听说浙江大学数学系有两位著名的数学家,苏和陈。我以为在浙大数学系学习对我以后在数学方面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在申请其他大学的同时也申请了浙大,最终在几所学校都录取他的情况下选择了浙大。

高考完,因为回不了家,提前几天来到浙大。在宿舍里,学长告诉他可以去系图书馆自习,但是因为没有注册,需要系主任批准,于是他找到了当时的系主任苏教授,给了他一张纸条,马上到系图书馆借书自习。

大学四年,毕业后做了两年助教,学术环境比较优越。名师陈和苏曾亲自授课并主持讨论课。其他高水平老师的教学,同学同事之间的学术交流,都为他学习数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由于系图书馆有很多书籍杂志,为董广昌课后学习数学提供了充足的来源。这期间,董广昌奠定了他一生的数学事业的基础。

1953,董广昌升任讲师,开始给学生上微积分等基础课。因为家乡口音重,为了让学生上课听得懂,他做了很多卡片,正面写拼音,背面写拼音,练习正确的发音。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基本纠正了江西口音,保证了上课质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1952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浙江大学数学系被撤销,教授本科的讲师以上教师全部调离浙大,大部分书籍杂志转到复旦。在这种极其艰苦的学术环境下,他坚持在浙大进行数学研究,并取得了成绩。他成为中国较早研究数论问题的学者之一,发表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学术论文。他改进了以往关于除数偏差上界估计的结果,并给出了新的公式。由此,他在平方均值的下界估计和渐进估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得到了华、闵四合等数学家的高度赞扬,并介绍给国外访问的专家。这些成果虽然发表于20世纪50年代,但在20世纪70、80、90年代被国际重要杂志多次引用,包括数论最高水平的杂志《算术学报》,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成果之一。为什么他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是他在大四时自学了朗道的三部数论名著,数论知识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

早在1952,受顾朝浩启发,他认为偏微分方程比数论更接近工业实践,在国家建设中应该更有用,于是开始自学偏微分方程入门书籍。1954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开设了大学偏微分方程暑期学习班。董广昌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争取参加学习。因为浙大数学教研组只争取到一个学习名额,他和郭只能以旁听者的身份进京上课,在数学所张苏成教授家里打地铺,解决住宿问题。1955暑假自费到北京数学学院继续学习,和方程的人一起研究偏微分方程。

1956年,周总理在国务院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向科学进军。董广昌希望改善学术研究环境,给学校写了一份报告,报告中描述了华和闵四合的言论,被校领导视为新发现的向科学进军的优秀人才,于是向省委报告,安排他在当年浙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向科学进军会议上担任第一发言人,并在当年成为省特聘委员。

董广昌以1957考入华研究生院,希望能更好的改善个人科研条件。但学校领导不希望看到优秀人才离开学校,拒绝批准。最后,他不得不去北京的中科院数学所深造,作为学校和个人双方的解决方案。在北京期间,他听了苏联专家的讲座,发表了一篇关于混合偏微分方程的论文。

1957浙大数学系复课,他返校在1958教大四学生课程,指导学生毕业论文。1961年招收了两名研究生,是国内第一个以讲师身份招收的研究生,也肯定了他的教学科研水平。1962又招了一个。到1964,已经有5个学生报名了。

董广昌对偏微分方程有深入的研究。例如,在绕障碍物的亚音速流中,他改进了以前的结果,即解只存在于低马赫数(m不超过0.7),并达到了任意马赫数(m & amp;lt;1),也就是论文《空间亚音速流及这种边值问题在更高情况下的推广》。这是董广昌准备在《数学学报》1966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但由于“文革”原因,在《浙江大学学报》1979发表。这项研究成果在80年代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所以他出国访问时,国外大学专门为这篇文章印了小册子。

1966之前,董广昌主要研究线性方程组,比如混合偏微分方程,退化椭圆方程。1978后开始研究非线性椭圆方程和非线性抛物方程,在国内外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比如他真的在国际上第一次证明了自然结构的完全非线性抛物型方程解的存在性。这些成果使他获得了1990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斯坦福大学的D. Gilbarg教授评论说:“董广昌教授的工作在可压缩流的数学文献中永远是重要的。”

除了在国内外发表一系列偏微分方程的学术论文外,他还出版了两本学术专著《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和《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这是他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成果。《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一书被美国数学会收录在其专著翻译丛书中,并于1991翻译出版。美国科学院院士L·尼伦伯格教授说:“这本书包含了许多好的、深刻的先验估计,是数学估计的百宝箱。”

在“文革”中,董广昌也受到打击,被打入冷宫,政治上受到歧视,入党转正被推迟了一段时间,但他和许多有前途的科学家一样,只要不正常的政治审查一过,他就迅速投入工作。

从1970开始,他花了近10年的时间研究船体数学放样,是当时第六机械部(船舶工业司)该领域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之一。1970年,六机部把船体的数学放样定为国家造船业的发展方向,希望将来实现我国造船业的自动化。国内很多省市都把它作为研究项目,浙江省交通厅也不例外,决定和浙江大学数学系联合研究这个课题,董广昌是项目负责人。

起初,他和易大一、梁有东一起去嘉兴造船厂实习,向放样工人学习。他用木样条和压铁进行人工放样,回到学校后再用电脑计算数据。后来因为学校的计算机不能满足计算的需要,他去上海与求新造船厂和交通部船舶研究所合作研究这个项目。船体数学放样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光滑吗?在这个问题一时难以搞清楚的时候,董广昌的指导思想是数学放样忠实模仿人工放样,人工放样的自然设置,两次贷款,直尺的粘贴,都进行了数学模拟,形成了比其他课题组更忠实于人工放样,深受放样工作者喜爱的船体数学放样回弹法。1978由苏推荐到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赫尔回弹法数学放样》。

在长期学习船体数学放样的过程中,他花了很短的时间学习数控制图。1976年,挪威商人来华,在北京和上海展示他们国家的绘图仪,并现场绘制了船体线型图和肋骨图。上海造船技术研究所认为,绘图仪是要买的,而是否买绘图软件,取决于我们能否在短时间内写出一个好的绘图软件。当时,董广昌等人正带领学生在船舶工业学院实习,接受了这个暂定的软件开发任务。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任务,编制的软件画图效果比挪威软件好。以前,挪威的表演者都很珍惜他们的表演纸磁带,他们不能随身携带。董广昌开发出我们自己的软件后,他们不再爱惜,研究所也不再购买国外的绘图软件,为国家节省了几万元购买绘图软件的费用。

1978年,他主持的“船体数学放样”和“数控制图”两个科研项目,都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他还获得了科学技术重大贡献个人奖。

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如船舶技术研究所)和船厂(如上海求新造船厂、中华造船厂)一直在用“回弹法”平滑船舶型线。为了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这一领域的理论成果,时隔20年,董广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上述研究内容,形成了更为准确的理论体系来描述“光滑”的含义。国外著名计算几何专家A. R. Forrest教授认为董的线性光顺工作是“将数学和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典范”。在此基础上,董广昌带领的课题组实现了船舶线型光顺过程的自动化,实际光顺效果超过了国内外同类研究水平。

(3)

董广昌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计算方法、混合方程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非线性二阶偏微分方程、完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粘性解、数据与图像处理等课程。在他近50年的研究和教学生涯中,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1956被共青团浙江省委选为“向科学进军”优秀代表;1965作为浙江省劳动模范代表赴京参加国庆典礼;1978获全国科学大会“有重大贡献的杰出科技人员”奖;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4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鉴于成绩显著,从65438到0978直接从讲师晋升为教授。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其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初,从1979到1981,董广昌被公派到美国深造两年,主要访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库朗研究所。在取得一些成就后,库兰特研究所的著名教授建议,如果(董)能够访问更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将会更有收获。董广昌设法与其他大学取得联系,克服了费用上的困难。应邀访问威斯康星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更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做学术报告,受到欢迎,拓宽了学术交流的接触面。从此,坚持利用各种机会与同行开展学术交流,成为他研究工作的一种风格。

董广昌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颇有建树。浙江大学数学系65438至0957重建以来,作为数学系的学术带头人,致力于高层次数学人才的培养。他继承和发扬了老浙大数学系治学严谨、学风清正的优良传统,努力在数学系形成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并取得了成绩。60年代毕业并在海军工作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80年代毕业的林芳华(芝加哥大学教授)、李建树(马里兰大学教授)是向国际数学家大会发出邀请的著名青年学者。今天的成绩和董广昌的悉心培养有很大关系。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一直在指导研究生。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担任要职的沈研究员是他在60年代培养的研究生。多年来,他培养了10多名医生。他的学识、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特定历史条件下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研究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培养的博士都成为了学术骨干。其中,洪敏春一毕业就获得了霍英东青年教师科研一等奖,边宝军和汪徐家也是天元基金项目组成员。在他的带领下,浙江大学偏微分方程研究组成为国内该领域的一支劲旅。

除了在科学研究和数学方面的贡献外,他还对学术界新的学术思想和新事物起到了积极的评判和支持作用。比如1973,他帮助浙江省科技局解决了决定先设通用计算机还是专用计算机的困难,为浙江省计算技术研究所的成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再比如,上世纪70年代,他带领年轻人从事船舶数学放样和数控绘图的研究工作,并在浙江大学率先引入“计算几何”研究分支,这将有助于浙江大学建立CAD & amp;CG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基。再如,65438-0994期间,他十分重视与应用数学密切相关的非线性科学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领域的应用,先后在《中国科技报》、《浙江日报》和报纸上发表文章,并在数学系组建了一个主要面向年轻人的团队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董广昌是浙江大学高等数学研究所的发起人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他积极争取在数学所建立浙江省第一个数学博士后流动站,指导了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他不遗余力地支持和推动青年学者,组织各种学术活动,不断开辟新的学科,为浙江大学数学和中国数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贡献。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