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洋务运动的故事

张之洞(1837 ~ 1909)与孝、向涛、项燕并称龚毅,无争。晚年以自己的名字捧冰。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基本纲领的总结和概括。毛泽东高度评价他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贡献,曾说“说到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左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

主要工业

张之洞的产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监管芦汉铁路(卢沟桥-武汉,著名的韩晶铁路,还记得吗,北伐时韩晶铁路罢工),二是把内陆武汉建设成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以修建芦汉铁路为契机,张之洞试图“自强不息,抵御外侮;在他执政的18年间,推动实业、教育、训练新军、应对商战、劝农桑新城,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规模居全国之首,总资本约11.3万两白银。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与重工业尤其是军工形成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成为国家重工业基地。中国一些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相继涌现。湖北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奠定。湖北经济由此进入了现代化的新阶段。汉口从一个商业中心跃升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国际贸易口岸之一。65438年至0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后,主持湖北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重企建设。汉阳铁厂于1894建成投产,开始炼钢。炼铁厂有6个大厂,4个小厂,2座炼钢炉,3000名工人,40名外籍技术人员,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大型钢铁厂。炼铁需要铁矿石、煤等原料和燃料,于是张之洞派德国技术人员到大冶附近考察,发现这里铁矿石丰富,从而用现代技术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露天铁矿——大冶铁矿。张之洞先后下令开发大冶石三煤矿、道石伏砖煤矿、江夏马鞍山煤矿、江西萍乡煤矿(安源煤矿,太祖发迹的圣地)。就这样,以炼铁厂为中心,集采铁、采煤、炼钢为一体,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远东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兴起,开创了中国重工业的先河。此外,张之洞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完善的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汉阳制造”名扬天下(记得抗日战争用了八年汉阳步枪),在中国近代军事建设和国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鹿晗铁路的建成,也是张之洞督粤汉、川汉铁路的开始。在他主政湖北期间,湖北武汉在商业、工业、教育、金融、交通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成为武汉早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此外,制度创新是湖北新政成功的关键。据统计,张之洞督鄂期间,新设机构36个,其中根据清廷指示设立的占25%,根据张之洞设立的占75%。明显标志着张之洞的自主创新。新机构的设立既是张之洞锐意革新的标志,也是张之洞推行“新政”的重要手段。“湖北新政”孵化出来的社会生产力、民族资产阶级、新知识分子、革命军人,最终都成了封建王朝的掘墓人。

创办一所新学校

办新军,办新学校,大力引进人才,尤其是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张之洞一直彬彬有礼。张之洞渴望向日本学习,已有数百名学生被派往日本学习。虽然当时风气开放,但出国还是有很大阻力。张之洞极力主张把自己的几个后代送到日本学习。当学生出国时,他们会在他们的洞穴里被送行,当他们回国时,他们会被设宴款待。总督衙门里有个挑水的。据说州长今天得到了一位国际学生XXX的宴请。挑水人说:“这个学生是我儿子!”“张之洞很喜欢学生。每当学生与官员发生争执时,张之洞往往会偏袒学生。注意,当时海外留学生1/4不回国,四分之三留了下来。可想而知当时武汉的气氛!对了,张之洞也是六君子之一——杨锐的老师。张之洞创建新军(记住,双十节,武昌起义!楚王台!)返回湖广前夕,江南自强军前营五百人被调往湖北“教洋操开风气”。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张之洞在省城东门外的卓刀泉创办了农校。1900正式开学,聘请了两位美国农学家指导农桑畜牧研究。1906年,农事校址移至武胜外多保安(今湖北大学校区),开设高等师范科目,更名为湖北高等农业学校,并附设试验田。这是湖北最早的现代农业学校,也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张之洞还在湖北铁路局创办了一所工艺学校。课程包括涡轮、车床、拉丝、竹木、洋油脂、玻璃等制造工艺。张之洞改革书院,兴学,倡导游学,使包括汉口在内的武汉三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传统书院教学重在学习儒家经典。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革,先后对江汉书院、京新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进行了大调整,各有侧重,以“真材实用”为宗旨。在兴办新学校方面,他创办了数学学校(1891)、矿业学校(1892)、强子学校(1893)、湖北省军事装备学校(1897)、湖北省农务学校(1898)、湖北省农务学校。普通师范学校(1904)、女子师范学校(1906)等。,涵盖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纵观张之洞的一生,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了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他为南疆抗法的伟大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是武汉成为中国近代重工业基地的奠基者。他修建了贯穿中国的大铁路,建立了各种学校和新军培养了大批人才,直接催生了武昌起义的革命火种。他是晚清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