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马谷‖的传说动人而美丽。

相传秦岭潼关段的七大名谷道,就是七仙女无意间下凡的锦绣罗帕。如果是这样,马玉就真的是玉帝最讨厌的女儿了。论雄伟和高大,茧的山峰远不及通榆和宇泰;论美景,不如山车峪、好茶峪;论神话传说,比西潼玉的奇幻梦境还惨。正因为如此,其他山谷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而茧却在我的旅途中留下了一片空白,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小遗憾。

前不久和几个文艺朋友去徒步旅行。因为茧的道路崎岖难行,我们不得不放弃进入山谷的计划。回来后一直闷闷不乐,一直在找机会走进茧。幸运的是,两天前,一场暴风雨过后,天气异常凉爽。我带着妻子和朋友约好再次挑战茧。汽车开到马峪口,我们步行。

根据潼关的地理位置,茧被称为茧,因为那里生长着大量的狼毒。但在网上,我还发现了另一种说法:在古代,茧洞口沟的山上有一条龙。这条龙很厉害,经常欺负下面的人。人们虽然讨厌这条龙,但也无可奈何。后来,山脚下来了一个满脸麻子的婆婆。她和龙在山谷中激战三天三夜,终于将龙制服,压在秦岭下。后来人们才知道,麻子婆婆是由南海的观音菩萨变成的。至今,住在马峪口的老人还说,每当下雨的时候,人们还能听到山里龙的吼声。随着轰鸣声,马峪口河水汹涌,山石翻滚,隆隆声响彻群山。为了纪念这位满脸麻子的婆婆,人们把这个山谷命名为茧。

在走访中,我还听到了另一种说法。过去,茧种植和生产的苎麻质量非常好,在秦、晋、豫三省非常有名。一些商人经常来这里购买苎麻,当他们的家人问去哪里时,那些商人会说,去茧,久而久之,茧的名字就这样传开了。在三岔口门口,我们真的看到了村民种的苎麻。

秦岭山脉距潼关古城15km,潼关段有大小山谷道路140余条,其中最著名的有7条,东西跨度28km。从东到西,第五条山谷路是茧。茧属太窑镇管辖,距镇政府8.5公里,南起秦岭岭,北至马峪口村,全长15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最窄处约1公里。

茧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从茧出来的路可以直通洛南,洛南是关中平原连接陕南的交通要道之一。清朝末年以前,朝廷在马峪口设置防御工事,称为马峪关,是潼关古城防御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末王李自成在潼关南塬之战失利后,率领十八骑从秦岭谷道逃往洛南,后又通过秦岭谷道从商洛取潼关,可见秦岭谷道的重要性。虽然马峪关的战争记录不如潼关古城详细,但马峪口周边几乎每一个村庄的名字和来历都有一段战争的传说。湖东村原名罗马湖东。相传,此村是攻打周时,文大师战败受伤的地方。上鹿岭和下鹿岭,原名觉龙岭,是文大师最后战败的地方。

清末河南白朗起义时,白朗军沿秦岭进军潼关,政府军溃败。茧附近村庄的大多数人藏在山里。解放前,茧到洛南的公路更是土匪横行。据潼关县志记载,盘踞在秦岭的土匪有十几个,其中潼关最著名的土匪郭焕朝,在潼关与洛南交界的山脊上劫掠民房,两县百姓深受其害。解放后,郭焕朝勾结国民党特务,袭击我人民政府,杀害我干部群众,破坏新民政权。后来在解放军的连续打击下,秦岭谷道土匪溃败,通往洛南的秦岭古道恢复通车。一直在努力寻找马屿关遗址,只在《潼关县志》地形图上看到了它的标志。

入谷路在茧河的河床上,蜿蜒而上。经过处理后,茧河已经建在河岸防护上,所以不用担心河水冲走道路。茧河的源头是两岔口以上的大岔和瓦罐沟,出了煤峪口后汇入老虎镇村和宇泰河,然后向北流向北麻鞋村,再分成两条小溪。一条小溪经陕豫界河双桥河流入黄河,向北流入龙耳岩,经林芝高原,进入潼关古城白莲池,解决了林芝高原和古城人民的用水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茧周围的人民以“英雄斗三神,茧过山河”的英雄气概,修建了一条长达五里的运河,解决了下芦岭和范遥两个自然村的人畜用水问题。虽然姚焕村的居民已经搬迁,但下陆岭长期以来一直有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但那条运河是潼关人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

茧河的石头经过河水的冲刷和打磨,光滑圆润,轮廓分明,是很好的收藏品。此外,在茧的山谷路有被冲刷的矿物,所以茧河会吸引各地的奇石爱好者。我的朋友曾在茧河的河床上发现一块略大于手掌的石头。正面是中国的地形图,背面是中国的行政区图。不仅黄河和长江显示得很清楚,甚至雅鲁藏布江和澜沧江也能找到。在进谷的路上,也发现了一些花纹和图案都不错的石头,只是有点大,不方便携带。我想带他们下山,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我后悔自己的懒惰。据山脚下的人说,过去有人在河滩上发现过金块。至于是真是假,很多人都说了,大家也都信了。

清朝以前,政府禁止村民进入茧。明末清初,战乱不断,一些人带着家人搬进山里,躲避战乱的灾难。峪口的村子叫王坡,大概最早住在这里的姓是王。窑沟,人住窑洞;曹坝沟,相传最早有一位姓曹的哑巴住在这里...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政府正式允许村民进山开垦荒地。现在山谷里有一个自然村,分为东岔、西岔、盘头沟三个居民点,200多人,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自从扶贫以来,这三个聚居点整体搬迁到了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村里只剩下一些不愿意离开的老人。

据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茧有7000多亩天然林,生活着豹、狼、豺等食肉动物,以及野猪、羚羊、麝、鹿等食草动物。后来,随着人类对土地的开垦,天然林减少到4000多亩,茧的动物大大减少。近年来,政府退耕还林,综合治理秦岭北麓的生态环境,逐步增加茧的动物数量。目前,茧有成群的野猪,它们经常在村庄周围出没,破坏村民种植的庄稼。但野猪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如何协调野猪给村民造成的损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麝和羚羊大多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他们警惕性很高,一般人很少看到。茧的鸟类主要有雉鸡、黄雀、喜鹊、乌鸦等。也许是天气太热,一些鸟藏在茂密的森林里。他们甜美的歌声为这片空寂的山林增添了诗意。

一路上,骑摩托车上山采药的人从我们身边经过。现在是摘连翘的时候了。路上遇到一个下山的嫂子。因为是周末,女儿和孙子要回家了,她得早点下山。短短半天时间,她就捋了十斤左右的连翘,能卖一百元左右。嫂子说,再过半个多月,山上的五味子就要成熟了,山谷里采摘五味子的人会更多。每天下午都会有很多买五味子的商贩围着村子来,在村子周围形成一个集市。除了连翘、五味子,还有柴胡、白头翁、甘草等上百种药材。有句谚语“秦时无闲草”。秦岭是一个巨大的中草药宝库,经过治理的秦岭正在以这种方式反哺这里的人民。

马立安沟也叫马立安口。它是以一种叫做马莲草的植物命名的,这种植物生长在这里。通过网上查询,荷花草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兰花。我没有看到荷花,但我看到了山脚下盛开的一片片野生百合。那一朵紫色的花在微风中摇曳,晶莹剔透,让人心生爱意。在马立安,一棵巨大的天鹅绒树正在盛开。树上有许多彩色的蝴蝶在飞舞。红色的花又软又细。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和那些飞舞的蝴蝶交织在一起,整个天空似乎都是红色的。雪绒花是治疗咽炎的特效药。朋友们在树下捡起掉落的雪绒花。我还看到了开着美丽花朵的野萝卜。据山中老人说,它的根茎是麻醉剂,是止血的特效药。可能是我无知吧。我不仅能写出马立安沟里许多花的形状,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洞穴沟,没人能说出这个神秘洞穴的长度。现在,连那些有经验的草药医生都不能说出它的确切位置,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人了。还有一种说法是龙不是被马压在山脚下,而是趁马不小心从这个洞里逃出来的。据说这个地下洞穴一直通向东海的龙宫。按照我的性格,我很喜欢传说中的山洞,我很想顺着小路去寻找那个神秘的山洞。然而,即使是常年住在这里的老人也说不清它的位置。我真的有点一厢情愿。我有点怀疑这是我们祖先采矿留下的古矿。我正想着,一条绿色的大蛇从我脚下划过,跑进了小路边茂密的灌木丛里。一瞬间,我吓得脸色发白,手脚僵硬。我想去,但我走不动。朋友连跑带跳把我拖走了。过了很久,我的心还在怦怦直跳。朋友安慰我说,那只是一条无害的蛇,很少伤人。

盘头岭距峪口约7.5公里,因其主峰形似一个高髻女子而得名。如果说狗和窑洞狗是蒙着面纱的新娘,那么盘头狗就是一个优雅的女人。这时,盘头峰笼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看着潘头凤就让人想起唐朝的美人,杨贵妃,还有那个女人“她若不过转头一笑,有百符咒铸,六宫粉黛褪化为乌有”。她是在等皇帝带她回长安吗?也许是为了配合唐和杨贵妃的故事,在离这里不远的两个岔口,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依偎在一起,人们称之为爱情石。由于上山的路长满了杂草和灌木,盘头沟似乎只能在视线之内。

茧的村庄三三两两地散布在茧河两岸,村里无一例外都住着老年人。村民住的老房子还在,房子的门都是锁着的。只有院子里的废墟和树木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房子的前后都长满了高大的核桃树,核桃密密麻麻。这里的核桃果实小,果皮硬,富含油气,口感好。古语云:“六月六,加满油。”再过十天,核桃就要熟了,搬到山外的主人该回来采摘他们的收获成果了。

沿着小路拐过弯,几声狗吠吓了我和朋友一跳,然后就听到主人在训斥狗。黄色的土狗摇着尾巴躲在院子的角落里。师傅是个长辈,心地善良,有道家隐士的风范。

主人邀请我和我的朋友坐在屋檐下,给我们泡了一杯蜂蜜水。我和朋友喝着带着中药味道的蜂蜜水,甜甜的感觉在心里激荡,一下子就把疲劳和炎热都冲走了。老人告诉我,他今年81岁,坐在他旁边腿脚不灵便的弟弟今年80岁。他们的孩子都去县城了,一个做生意,一个打工。孩子们让他们住在城里,但他们拒绝了。

除了种了几亩玉米,老人还养了十几箱蜜蜂。刚才老人给我们的蜂蜜是混合花蜜。山里药材多,混合花蜜是最好的蜂蜜。难怪我们刚喝的蜂蜜水有一股浓浓的中药味。老人的院子里有很多花,最漂亮的是马兰花。临走时,老人又给了我们一杯蜂蜜水,我和老人合影留念。

除了老养蜂人,我们还遇到了其他老人,他们都很淳朴,热情,不善言辞,却滔滔不绝地讲着这座山的产品和故事,如数家珍。这些大山的留守人员,在山里生活了几十年,熟悉山里的一草一木,用他们经常感叹的话来说,就是难以离开故土。或许,他们是在守护自己的梦想。

从盘头沟到山顶的路越来越崎岖,森林越来越茂密。到达两岔口,从这里分叉,一条路向西,叫西岔,是著名的矿区;向东走的路叫东方岔路。从东岔到大岔,就到了秦岭,这是潼关和洛南的分界线。

潼关金矿开采历史悠久。据《潼关黄金简史》记载,仅在茧就发现了多达72处北宋时期的矿区。中国历代都禁止民间采金,说“采金多则落后者多,不宜诱之”。政府称采金者为“矿工”。《潼关魏徵》记载,明神宗万历年间,潼关守将肖英公因雷霆处理采金事件,受到政府嘉奖。他采取的措施是“在死亡棒下解散矿工”。嘉靖二十九年,潼关卫司令让盛德没那么幸运了。他率部清剿“矿匪”,遇到抵抗,战士牺牲。由此可见,挖矿和反挖矿的斗争有多激烈。

潼关金矿70年代起步,80年代发展,90年代达到顶峰。1985年,为发展经济,鼓励国家、集体和个人采金,潼关县当年黄金产量达2000余两,一举进入全国产金县行列。到上世纪90年代初,潼关金矿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无序开采、乱采滥挖问题的日益严重,引发了环境污染、黄金走私、资源浪费、抢劫等一系列问题。

潼关小秦岭矿区亟待整改。潼关县人民政府多次集中整治盗窃国家矿产资源和矿区“三小”采金,特别是矿产资源重新整合,扭转了矿区混乱局面。

我们下山的时候,正好遇到几个从矿区下班的工人师傅。他们来自陕西南部的汉中,其中几个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很多年。他们仍然记得过去茧采金业的混乱。据他们说,当时从事采矿、采矿、经商、运输的有几千人,每天都在上演人间悲喜剧。他们还表示,近几年经过整改,已经将资源分配给有资质的公司。公司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人安全有保障,工资有保障,不会打架,再也不用担心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听到工人师傅的话,我心想,他们是茧“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见证者。

回到马峪口,正巧有个老人在村口乘凉。老人给我们讲了削家沟的传说。传说在讨伐王的过程中,看到了马峪口王的崛起,用自己的龙泉宝剑斩断了,确保了李家的永世太平。因为老人用方言说话,我一直不知道老人的“斩家沟”怎么写,只好发明一个词来代替。很多地方都流传着李世民砍头龙脉的传说,不管是在哪里,无非是想表达他的家乡是一个不平凡的地方。

夜幕渐渐降临。在夜色的掩护下,回首望去,茧峰显得异常的宁静和神秘。突然发现自己主观上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马玉并不是玉帝最讨厌的女儿。她美丽而睿智,他没有得到赞美和欣赏,因为她美丽的脸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她在等人揭开面纱。当我回来的时候,我看到潼关电视台正在播放茧盛开的芙蓉的短片。我在山上看到了大片盛开的芙蓉。红色的芙蓉使茧看起来是红色的,就像一朵红色的云从山上升起。真的很漂亮!

看来这个神秘的女孩离揭开神秘面纱的日子不远了。

詹建军,2021,1,《Xi晚报》,10月24日。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