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一,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
优化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业在空间布局上协调有序发展。围绕喀纳斯生态旅游区和可可托海景区两大“龙头”景区,阿勒泰地区构建了三大旅游环线、六大旅游发展轴和六大功能分区。此外,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4个功能区。
(一)三大旅游环线
1.西环路:西部边境旅游环线。
范围:从北屯市(兵团)、福海县到阿勒泰市,途经喀纳斯,沿西部边境景点轴线,经217国道到布尔津县,再到北屯市、福海县。
旅游特色:集自然景观、边陲风光、西域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环线。
功能定位:以喀纳斯景区为龙头,整合以地貌景观为主的系统旅游资源,进行生态观光。开展以边境、口岸、边防为依托的边贸旅游活动。以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为载体,开展西域旅游活动。
2.东环线: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游环线。
范围:从北屯市(兵团)到阿勒泰市,沿阿勒泰文化走廊到富蕴、清河、塔克什肯口岸,沿青格里河,沿324公路到福海,再到北屯市。
旅游特色:以阿尔泰文化为主题的观光休闲旅游环线。
功能定位:以游牧文化、草原丝绸之路、成吉思汗路为主要内容的阿尔泰文化旅游。以阿尔泰山度假、乌伦古湖水上休闲、阿拉善温泉疗养、阿勒泰冬季旅游、夜间旅游为主的休闲旅游。以塔克什肯口岸和三道寨子为依托的边贸旅游。
3.阿勒泰地区的综合旅游环线。
范围:由西域边境地区综合景观西环路和阿尔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路组成。
旅游特色:阿勒泰旅游资源收集环线、形象展示环线。
功能定位:将阿尔泰山、山前平原、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流域、乌伦古湖、边境口岸和阿勒泰地区主要城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串联起来,形成聚集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和景点的大环线。阿勒泰地区旅游形象展示的窗口。阿勒泰地区已成为区域旅游目的地旅游交通的主要框架。
六个旅游发展轴心
阿勒泰地区旅游发展轴线包括两条水平轴线和四条垂直轴线。
1.阿尔泰(金山)文化旅游横轴规划。
范围:东起塔克什肯口岸,沿阿尔泰山山麓,西至阿赫图贝克口岸。
特色:集草原丝绸之路、成吉思汗路、游牧文化探险为一体的阿尔泰文化旅游走廊。
功能定位:以李倩岩画走廊为代表的游牧文化遗迹聚集之路。探索草原丝绸之路之路。探寻成吉思汗行踪的途径。一条贯穿阿尔泰山几大旅游区、景点的旅游交通大动脉,缩短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比例。连接清河、富蕴县和阿勒泰市的快速通道。
2.提升额尔齐斯河(银水)景观旅游横轴
范围:东起青格里河,依托额尔齐斯河,西至额尔齐斯河南北海湾。
特色: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河流——何鄂银水风光带。
功能定位:以鄂河沿岸风光、河谷及沿途景点(点)为主要内容的公路观光。水上漂流和游船是水上观光的主要形式。靠近额尔齐斯河南北海湾,争取开通中哈水上短途观光旅游。贯穿阿勒泰南部吉木乃口岸旅游区、乌伦古湖休闲旅游区、多彩城风景旅游区的交通大动脉。连接北屯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和中蒙哈三国口岸的快速通道。
3.提出了西部边境风情旅游的纵轴。
范围:北起那仁夏季牧场,沿中哈边境,经阿赫图别克口岸和吉木乃口岸,南至黑山头。
特色:游览中哈俄边境,领略西域风情。
功能定位:以额尔齐斯河南北湾、阿合土别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和规划中的喀纳斯口岸委为代表的中哈俄三国观光旅游和边贸旅游。以185、186团为代表的军垦文化旅游和以白哈巴中国西北第一哨所、北湾边防站(额尔齐斯河出口)、西北边防一连、吉木乃边防站、达尔罕边防站为代表的边防旅游。集阿尔泰山、喀纳斯湖、那仁草原、额尔齐斯河、白沙湖、鸣沙山、木斯套冰川为一体的系统化景观观光旅游。以沿线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展示西部风情。
4.提升喀纳斯生态旅游的纵轴。
范围。从国道217到布尔津,沿省道232,到喀纳斯景区。
特色:喀纳斯经典生态旅游轴,人间仙境。
功能定位:连接布尔津和喀纳斯景区的快速通道。游客进入喀纳斯景区的主要通道。阿尔泰文化轴和额尔齐斯河风景轴的主要连接线之一。
5.阿尔泰山休闲旅游纵轴的构想。
范围:国道217至布尔津,省道232至喀纳斯景区。
特色:阿勒泰山水暑假游。“人类滑雪发源地”冬季滑雪度假游
功能定位:国际国内游客进入阿勒泰地区的主要通道。连接北屯市、阿勒泰市及其周边景区(点)的便捷通道。集阿勒泰山地度假、乌伦古湖水上休闲、阿拉善温泉疗养、阿勒泰冬季旅游、夜间旅游于一体,突出阿勒泰山水休闲度假区特色旅游轴。
6.提升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纵轴。
范围:国道216连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经蔡五市、恰尔库头镇,再经省道226至富蕴,再至可可托海景区。
特色:奇特的西部景观,多彩神秘的国家地质公园。
功能定位:游客从阿勒泰地区东部进入的通道。与阿尔泰文化轴和额尔齐斯河风光轴一起,为作为阿勒泰两大龙头景区之一的可可托海打造旅游交通框架,使其成为风景旅游目的地。它连接了蔡五市、卡拉麦里有蹄类动物自然保护区、古恐龙化石区、可可托海、地质三号坑、深中山和额尔齐斯河源头,展示了阿勒泰地区以沙漠、丫蛋地貌、地质、矿产为特色的西部景观旅游轴。
(三)六大旅游资源功能区
在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将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划分为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等六个功能区。
1.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
功能区包括:大喀纳斯景区、布尔津县、哈巴河北部。
该地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河流和冰川湖,如喀纳斯湖、阿克库勒湖、喀纳斯河和和睦河。山地和冰川地貌,如友谊峰、山地冰川和第四纪冰川。自然生态景观,如西伯利亚太加林景观、高山草原牧场。喀纳斯村、和睦村、白哈巴村等特色村。
功能定位:该功能区是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金牌”旅游区,可以带动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以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特色旅游、特色旅游、夜间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喀纳斯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2.可可托海观光度假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富蕴县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可可托海、三矿、可可托海镇、大东沟河段、野鸭湖、萨依亨布拉克沙牧场、唐巴拉岩画、可可托海温泉、额尔齐斯河源头。
功能定位:该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第二大旅游区,地位仅次于喀纳斯生态旅游度假功能区。直接推动阿尔泰东环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的发展。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科普研究旅游、金矿奇石旅游、摄影绘画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共同打造可可托海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3.阿勒泰市景观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阿勒泰市、北屯市(兵团)、福海县北部和中部地区、富蕴县西北部地区。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有:红山嘴口岸、蝴蝶谷、陶金谷、阿拉善温泉、五指泉、华林公园(沙里富汗公园)、西部滑雪场、金山滑雪场、将军山滑雪场、小东沟冰雪度假村、萨热阔布、托勒哈特景区、乌伦古湖、李记湖。
功能定位:该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以山水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以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特色旅游、商务会议旅游、都市旅游、养生旅游、特色旅游、冬季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的旅游区,共同把阿勒泰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知名的冬季旅游目的地。
4.西部边境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吉木乃县、哈巴河县中南部地区。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吉木乃口岸、木斯套冰川、神石城、额尔齐斯河北湾、白沙湖、鸣沙山、阿合图别克口岸、华林公园、下龙沟等。
功能定位:该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突出西部风情、西北边境旅游和中哈边境贸易的旅游区,是西部边境风情旅游西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出入境旅游、边境边贸旅游、西部山水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购物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喀纳斯景区和吉木乃口岸的辐射带动作用,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形成哈巴河县和吉木乃县的整体旅游资源。
5.三岛海子游牧文化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清河。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三道寨子、陶查干郭乐湖、萨穆特墓、塔克什肯港、河狸自然保护区等。
功能定位:该旅游区是阿勒泰地区突出原始草原游牧文化、成吉思汗之路追寻和中蒙边贸旅游的旅游区。是阿勒泰文化观光休闲东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游、边贸旅游、特色商品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为主导旅游产品,加强中蒙旅游合作,打造草原生态的草原游牧文化旅游品牌和亚欧国家祭祀中心,形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合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壮大。
6.准噶尔盆地干旱荒漠景观旅游功能区
功能区:福海县南部、富蕴县南部。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古恐龙化石、鸣沙山、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七彩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
功能定位:本旅游区是阿勒地区干旱荒漠景观集中的旅游区,适合开发利用沙漠观光休闲。是阿勒泰地区综合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沙漠观光、休闲和野生动物观赏的主要景区。打造以沙漠观光、沙漠摄影、地矿科考、野生动物观赏、沙漠休闲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产品,注重旅游资源的整体协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游客通过国道216进出阿勒泰地区的门户旅游区,使之成为北疆旅游线上的一个亮点,成为中国最美的丫蛋地貌景区之一。
(D)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四个功能区。
根据国家、新疆主体功能区规划、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阿勒泰地区划分了旅游禁止开发区等4个功能区,并提出了功能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管理政策。其目的是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开放和封闭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和控制四大功能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旅游禁止开发区
下列区域可以划定为旅游禁止开发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冰川、重点保护河段、重点保护湖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一级生态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基本农田等区域为主体。
禁止开发区管理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25日颁布,同年6月10日实施)及相关规划,对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自然集中分布区、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址和文化遗址实施强制保护,保持其原生态。区内严禁开发旅游资源,人口逐步有序向区外转移。区域内禁止建设各类旅游接待设施,严禁旅游、生产等活动。依法禁止开发区内破坏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关停并转,实现污染物零排放,避免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
2.旅游限制开发区
旅游限制开发区是指生态环境系统脆弱、生态重要性高、自然灾害风险高、大规模旅游开发条件差、涉及面广的生态安全区域。此外,还包括以生态敏感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景区(点)为主题的区域。
旅游限制开发区管理政策。在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地区,严格限制旅游资源开发强度,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限制发展旅游业、农林牧生产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产业。在对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严格限制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明确规定旅游活动的种类、方式和强度。限制开发区内企业的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确保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水平下降,实现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
3.旅游优化开发区
优化开发区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强度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突出的区域,以及以风景名胜区和特色古村落为主体的区域。
旅游优化开发区管理政策。在旅游资源开发强度大的地区,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开发方向,切实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旅游开发强度较低的地区,要适当建设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组织适宜的风景旅游和休闲旅游活动。在旅游优化开发区,要实现更高的减排目标,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加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种类,增加旅游效益。在旅游开发区,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保护和治理。
4.重点旅游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是指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旅游业发展潜力大的区域,主要指旅游景区和特色旅游小镇的中心区域。
旅游优化开发区管理政策。在提高旅游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引擎区。区内可集中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活动。在重点旅游开发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旅游区存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应进行综合治理。
第二,战略措施
(一)组织编制和实施区域、市、县旅游发展规划。
阿勒泰地区和6县1市旅游资源丰富。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按照《旅游法》的要求,按照本地区、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旅游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对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专项规划,对特定区域的旅游项目、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出特殊要求。建立旅游规划调整或修订程序,推进规划动态实施机制。
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包括: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文化建设、旅游形象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和促进措施。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各级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和设施的空间布局以及建设用地要求。规划和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当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和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本级政府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进旅游休闲体系建设,采取措施推进区域旅游合作,鼓励跨区域旅游线路和产品开发,促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卫生、体育、科教等领域融合发展,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
(二)编制和实施阿勒泰地区冬季旅游发展规划,注重环境保护,促进旅游资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在全球视野、市场和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特点和市场状况,编制实施冬季旅游发展规划。规划应当突出地方文化,体现阿勒泰特色,注重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加强冬季旅游产品开发,促进区域旅游资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统一规划阿勒泰地区冰雪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滑雪场、滑冰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冬季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水平等相关软硬件的配套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按照国际知名滑雪场、滑冰馆的标准进行建设。逐步建立适合高水平冰雪旅游的标准、设施和服务,提高冬季旅游的国际化水平。
规划要明确冬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滑雪场、健身房等)的数量、布局、时序、投资和游客。)在阿勒泰地区。要根据市场需求,形成合理的滑雪场布局和密度,形成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分工协作的滑雪场体系结构。避免滑雪场、滑雪馆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和设施闲置。
滑雪场(健身房)的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滑雪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同步建设相关环保设施,在项目实施和运营阶段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滑雪场(馆)的建设应尽可能与其他景区(点)的现有设施和设施相结合,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植被,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滑雪场(馆)建设过程中,对雪道布局进行定位时,应沿山坡修建,尽可能避开林地和大型土方;必须进行的破土工程必须在两年内完成;需要砍伐的珍贵树木应尽可能移植。在旅游禁止开发区内,禁止从事乱采滥挖等破坏环境的活动,尽量保持原有的环境风貌。
(3)建立和完善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建立健全阿勒泰行署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由于旅游资源行业由多个部门管理,导致政策多、责任不清、执法不一致等诸多问题。加强政府在旅游资源产业发展中的综合协调能力,对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机制和制度建设管理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协调和解决办法。
建议成立以阿勒泰行署专员为首的阿勒泰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发改、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税务、工商、国土、公安、环保、林业、渔业、畜牧、水务等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上述部门要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与旅游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壮大区域旅游资源产业。
阿勒泰市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①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阿勒泰市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组织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资源产业宏观调控。②协调解决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旅游资源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三)组织编制旅游项目区域投资指南,推动和引导境外投资者和社会资金投资旅游资源产业。(四)建立部门间定期或不定期的议事决策机制,制定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年度计划,对重大旅游资源产业发展问题进行决策。
(四)建立旅游区绿色GDP考核机制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在考虑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等)影响后的最终结果。)和人文环境因素(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换句话说,就是GDP减去自然资源的耗竭价值和环境污染的损失价值后剩余的GDP。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后,核算环境资源,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环保服务成本,结果就是“绿色GDP”。旅游区绿色GDP考核机制的建立,将抑制一切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资源效益的行为。阿勒泰地区应积极推行绿色GDP评价考核机制,以绿色GDP代替GDP作为旅游区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通过绿色GDP考核机制促进旅游区旅游资源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