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关活动为什么要讲究语言艺术?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相互接触、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公共关系具有沟通信息、增进了解、化解矛盾、促进协调合作、增加收益的功能。为了实现这些功能,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必须采用科学的、艺术的方法来开展相关活动。为了达到公关活动的预期目的,如何充分发挥语言的专业性、勇气和艺术性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注重公关中的语言艺术,会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了解公共关系的活动和职能

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社会组织为了共同发展,利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了解和适应相关公众的一种双向传播活动艺术或管理艺术。

公共关系具有沟通信息、增进了解、化解矛盾、促进协调合作、增加收益的功能。这些功能对一个特定的社会组织和整个社会都非常重要。

1.从微观上看,良好的公共关系对特定的社会组织有以下作用和影响:

帮助社会组织监测社会环境(舆论、意识、态度和行为等)。),收集社会对组织的各种反应,向组织的决策层和相应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咨询;建立和保持社会组织与各类公众的双向沟通,向公众传播组织信息,争取理解和支持,加强与公众的联系;为组织塑造良好形象,扩大组织知名度,提高组织美誉度;督促社会组织有计划地调整组织目标和行动,以相应的政策和行动影响舆论、态度和行为,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双方的合作,帮助组织实现既定目标,增加效益;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保持组织内外的和谐;当组织面临危机时,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缓解和消除冲突,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

2.从宏观上看,公共关系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关系的联系和沟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改善,公共关系活动是各种社会关系产生、发展、变化和改善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人类依靠公关活动继承和创新已有的科学文化成果;协调社会群体的目标、利益、态度和行动,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优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环境。

简单来说,“塑造组织形象,协调内外关系”是公关活动的两大基本职能。美国人莱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它有助于一个组织与公众建立并保持沟通、理解、认同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和事件;它有助于各部门了解民意并作出回应;它界定并强调企业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责任;作为社会趋势的监测者,它帮助企业和组织跟上社会变化的步伐;它使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二,公共关系与语言艺术的关系

1.公关活动中的语言明显不同于普通人际交往中的语言。

公共关系由三个要素构成: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外部公众包括客户公众、社区公众、政府公众、新闻界公众、名人公众和国际公众。第三个要素是主客体之间的联系——交流。所谓传播,就是社会组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利用现代大众传媒向公众传递信息、思想和观念的过程。它是组织与公众共享信息、交流信息的桥梁。

再者,理论上,公关活动是一门管理科学;在操作上,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艺术,这是因为公共关系注重维持组织与公众的良好关系,甚至需要获得好感;公关活动需要说服和影响公众,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公共关系要考虑到各种关系的复杂性和人的心理的丰富性和多变性,才能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和方法。所以说公关活动是一门艺术也不为过。

公共关系的传播在形式上结合了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实像传播和一般大众传播。比如文字形象展示(包括广告和宣传稿)、音频形象展示(演讲、电视广告)、新闻演讲等。).说到交流,当然离不开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公关的传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必须采用恰当的、艺术的语言和形式。公关活动中的语言,由于其主体的性质和传播的目的性很强,明显不同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中的语言。

2.学习语言艺术是公关活动的需要。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当代苏联最负盛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语言是带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弦的音乐家...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有些文字像干草一样无力而感性,有些文字像永恒的星辰一样灿烂,为人类指引着道路”。

田晓琳女士在《谈修辞教学》一文中说:“语言修养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艺术的。”艺术”不是指花哨,而是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中,恰当、得体、自然地运用语言,具有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领域都迫切而广泛地需要公关活动。公关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关从业者的语言艺术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公关工作的水平。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管理艺术,必须以其特殊的、通用的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公关活动离不开语言;公关活动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艺术来达到公关活动的目的?目前已有多位学者、高校教师、公关从业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各抒己见,精彩纷呈。可以说,在公关活动中,语言能力不强,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公关活动中语言艺术的研究和探讨,也会促进公关活动的发展。

三、公关活动中语言艺术的类型

德国语言学家舒查特说“语言的本质在于交流。”耶斯珀森说:“语言是一种人类活动,其目的是交流思想和感情。”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定义是:“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结合了作为人类交流工具的意义。”公关中使用的语言必须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目的性,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公关活动的功能,作者总结了公关活动中的九种主要语言艺术。

1.谨慎规则

公关中的语言首先要注意谨慎。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活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织;它可能代表企业,也可能代表政府。因为对象是公众甚至国外媒体,同时也要负责树立自身形象、解释重要问题、解决相关问题,所以语言在公关活动中首先要注意谨慎,做到“滴水不漏”就是完美的表现。公开演讲、演讲、平面广告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会涉及到主体的形象、意图、层次甚至利益。不能犯错,不能留下漏洞,给对象留下怀疑和误解,给对手留下笑话。

怎么做?(1)小心翼翼,不能轻易答应。不能轻易答应不该答应的事。一般的礼貌问候和聊天可以轻松愉快,但涉及到关键问题时一定要谨慎。虽然可以用轻松的语言讨论,但是陈述的时候不要大意。要小心,不要轻易拒绝。在处理公关时,对方可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或条件,有些一时难以消化和理顺。为了给自己留一个考虑的空间,一般不要断然拒绝。这样既能表现出对对方的重视,又能利用时间主动出击。(3)小心翼翼,不能说什么,但要给自己留有退路或回旋的余地。公关的语言要攻守兼备,不至于尴尬或被动。(4)小心但注意不要暴露。古人云,情绪是无形的。也就是说,谨慎放松,谨慎自然。5]谨慎起见,一定要提前掌握真实详细的情况,在各种情况下做好应对方案。使人物、时间、姓名、定位、政策准确合理,对可能矛盾和质疑的问题做出预测,使公关中的语言准确完整,没有漏洞和瑕疵。

2.真诚的原则

真诚是通往人心的桥梁。公关活动中的语言通常是想打动听众。除了好的创意,打动观众还需要公关活动主体的诚意,因为时间是检验语言真实性的关键,而没有诚意作为基础,华丽的文字和形式只会让人觉得“华而不实、过眼云烟”。公关关系中语言最好的状态就是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要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既感性又感性。有时候朴实无华的语言会特别亲切,会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如赞美一个老人:“你80岁了,气色那么好,声音那么大。我想你一定会活到100岁。”虽然不一定是这样,但是对方因为他的话很真诚,很善良,所以感觉特别亲切。

俗话说,真诚了,石头才会开。公关活动中,受众基本都是成年人,有基本的辨别能力,花言巧语的虚假语言只能让受众更加反感。当然,这种真诚也不是没有技巧的。比如一些商业机密,国家和军事机密,不能毫无保留的互相分享。那不是所谓的真心。

真诚需要庄重,不需要轻浮,需要认真,不需要花言巧语,不需要废话。有些商人为了让人信服,往往会走得很远,甚至信誓旦旦,以示诚意。这也是不可取的。经常可以看到“吐槽货!”最后三天”惊人的广告口号,结果这个口号挂了三个月。一开始大家都信以为真,增加了不少客户。当大家发现这是商家的一个谎言的时候,这个商家的顾客就少之又少,同时这个商家也被大家所厌恶和鄙视。

3.委婉语规则

公关活动通常与一些国家、组织和个人的利益相关。涉及到利益问题,有时候要做好准备,有时候又要圆滑,旁敲侧击。所谓硬有软,软有硬。当对方地位高于主体,对方气势很强,对方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局面,那就“玉石俱焚”地迎面直撞,也达不到说服对方回心转意的目的。

因此,委婉语是公关活动中常见的语言艺术,即应根据时间、地点、气氛、场合、身份、主客体关系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触龙说,慈禧太后的故事就是一个委婉的典型:在这个历史故事中,触龙从来没有动员成做人质,而是用家常的方式达到了说服慈禧太后的目的,这就是委婉的高明之处。

4.简洁的规则

公关活动中的语言也要简洁。这是因为公关活动的对象有时是特定的少数人,而大多数时候是不特定的群体。公关活动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众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公关活动中,要把事情说清楚,尤其是把复杂的事情和想法说清楚,需要有高超的语言艺术,用简洁的文字说明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启正一贯主张清晰简洁,因为他认为长篇大论会让听者搞不清楚讲话的要点,让人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但实际上,讲话者自己已经淹没了新意。面对外国人,尤其重要的是避免谈论“轮子”,让人不明就里。1999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后,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用逻辑推理驳斥了美国政府的谬论:他在回答CNN记者提问时说,美国政府未经仔细调查就匆忙宣布误用旧地图,而且三张都是旧的,正确的一张都没用过。为了让大家认清美国的虚伪,他用扔骰子的例子来说明。因为骰子有六面,所以一面出错的概率是1/6。使用三张旧地图是掷骰子三次,同时出现一张脸。概率是1/216。再加上其他“偶然”的失误,十几个“骰子”同时出现在同一边。概率论告诉人们,这个概率几乎为零。他还补充道,在卫星遥感地图已经被广泛使用的今天,美国空军仍然使用普通地图,这令人费解。这样,任何人都会明白,美国政府所谓的“虚假欺诈”只是一个借口。会后,许多报纸引用了他振振有词的话。其实他这段话很简洁,比喻连普通中学生都知道,更增加了说服力。

在一些书面公关活动中,语言要简洁、精辟。由于平面载体和多媒体的容量有限,一般的公关用语都很短小精悍。比如电视广告中的各种产品广告语,如“某某奶粉――宝宝聪明,妈妈成功”“某某炊具――家和欧有爱”“节目口号――快乐大本营,每天都有好心情”“公益广告――300元起捐,可能改变一个失学儿童的命运”等,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要使语言准确简洁,首先要明确语言主体的思维,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混乱,语言必然含糊罗嗦。其次,要求公关从业者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占据大量的文字,注重文字的锤炼和推敲,这样做好一个字并不容易。第三,可以用一些成语、典故、文言词语来增添文采,简洁地表达内容。

5.幽默法则

语言的趣味性是公关活动语言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作用就像菜肴中的盐。沉闷或严肃的语言像缺盐少糖的菜一样破坏食欲。它的营养价值再高,吃起来总是像嚼蜡一样,不会广为人知,口耳相传。

幽默是瞬间闪现的耀眼火花,是豁达乐观的自然流露,是健康完整的精神状态。幽默的语言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缓和对立情绪,营造一个让公关主客体双方心理都舒服的沟通环境。心理学家也认为,在语言交流中,情感的作用不可低估。语言的刺激影响情绪的变化,情绪可以调节和影响人的认知过程。当公关对象有了好心情,公关主体就会有如鱼得水、顺流而下的有利沟通基础,更好地开展公关活动。

我国前总理朱镕基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他经常让会议室的气氛变得轻松活跃:3月25日下午,1999,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会开幕式上说:“我只想说一件事,欢迎大家向我提任何问题,没有任何限制。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并不是所有举手的人都能提问。所以,我提前向那些没有机会提问的记者道歉。”这句幽默的话,自然幽默,诚实可信,立刻活跃了会场的气氛,记者们争相举手提问,情绪越来越高。

黑约翰摇滚在:& gt它是这样开始的:“女士们,先生们——我来这里与其说是为了发表演讲,不如说是为了给这个场合增添一点‘色彩’”。他的开场白立刻让白人观众大笑。而这种反馈信息——笑声,起到了排除各族障碍,缩短距离的作用。

可见,幽默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吸引观众。广泛应用于开场演讲中,扭转场上意外事件造成的不利局面,改变观众挑剔、怀疑的心理,信任你、亲近你,从而达到被认可的目的。

6.图像规则

公关活动中的语言不仅要简洁幽默,还要生动形象。广告最符合这一条。除了广告,其他公关语言也需要生动的形象。生动的语言能让对方更快地理解你的意思,让对方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给正式严肃的公关交流增添轻松活跃的气氛,让更多的听者接受并记住你想表达的内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启正说得非常生动。他总是通过生动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以达到说理的目的。国外某大媒体曾经做过一个对中国不友好的节目。在会见这家媒体的负责人时,赵启正坦言:“你说报道的内容是实际情况,那么如果一个地方有3个垃圾和7朵花,你的相机拍垃圾需要7分钟,拍花需要3分钟,那么这个地方就会变成垃圾场。”这位负责人最后说,这次谈话很有成效。

当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看到一些年轻人在自吹自擂的学者面前感到羞愧时,他鼓励他们说:“一条小溪是清澈的,即使它很浅,但它很浅。如果是泥塘,谁知道是深是浅?”也许浅一点比较好。“这里没有简单的说教。一句妙语,把深刻的见解和哲学思想表达得非常生动、透彻、有说服力,极大地鼓舞、感染和吸引了青少年。

运用名言、诗词、典故、歌词,甚至引用俗语、歇后语,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比如引用《人桨开船》的歌词:“只需一掌拍,万人高声拍……”来说明量变导致质变的原因;引用《重新开始》的歌词:“昨日的一切荣誉都成了遥远的回忆,我努力了半辈子,如今又在风雨中归来……”说明事物的前进和蹒跚统一的真相;用“两个哑巴坐在对面――无话可说”来表达赞美是非常流行和幽默的。

7.温暖的法则

公关活动往往首先要获得对方的好感,所以如何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消除与对方的隔阂,是公关语言的首要任务。因为公关活动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感情有情绪的,只有打破对方的“坚冰”,以情打动人,以语暖人,才能达到获得好感,拉近距离的目的。

温暖法则非常重要,常用于初次见面、开场白、公共场合,以及对方受挫或不利时。它向对方传递善意,给对方良好的自我感觉。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1)通过感谢来加强感情。在奥斯卡、诺奖等国际大奖得主的获奖感言中,a * * *会在告别演说中感谢老师、父母、朋友、伙伴。在公关的社交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举着酒杯说“感谢您在过去的一年里对我们工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类似的话。⑵主动关心他人,积极表扬。俗话说:“一句好话暖三冬,一句坏话伤六月人。”每个人都有自尊,每个人都想听到对方的肯定和赞美。通过问候、关心、赞美、赞美、肯定,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到开心,情绪高涨。比如说聊聊对方名字的含义,夸夸对方的衣服,问问对方最近的情况是不是生病出院了。在一些外交场合,热情法则更为常用:在接待外宾时,一定会称赞对方国家和组织对双边关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预祝对方此行圆满成功。(3)寻找共同点,从而找到沟通的切入点。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排他性”,往往会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与自己无关的,某种程度上是排斥的。所以在谈话中指出这种关系,让对方意识到他们其实是“亲密”的。这样,无论对方是在你之上还是之下,都可以更好地形成坦诚交谈的氛围,打通初次见面时因陌生而产生的心理“防线”。毛泽东同志经常用这种“打领带”的方法。在会见建国后的民主人士时,与他有些关系的人,以及通过师生、老朋友有关系的人,往往见面就全盘托出,在“我们是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中,气氛亲切得多,使被采访者感到更加亲切。(4)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在公关活动中,不仅仅是直接单方面的表达善意和赞美,更是在一些矛盾冲突发生时,表达“感同身受”的诚意。比如汽车企业在发现设备缺陷时,不隐瞒也不事后处理,而是采取“召回制度”召回已售出的汽车进行维修,更好地体现了汽车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感,消除了消费者的隐患。如果不是设计成“召回制度”,而是设计成“维修制度”,就会给人一种有质量问题的疏忽行为的不良感觉。

8.双赢规则

公关活动不仅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更要注意在过程中甚至在结果中实现主客体的双赢,即双丰收。公关语言也是如此。

2003年8月,为庆祝俄罗斯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圣彼得堡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周”在圣彼得堡举行。这是俄罗斯史无前例、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宣传活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启正在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礼堂出席中俄文化交流讲座,并发表题为《以文化为纽带开创中俄友好新世纪》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赵启正谈到了两国的地理位置,回顾了两国从18世纪开始的漫长交往历史,二战期间两国军民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的代价,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并进一步提出“双边关系先后迈上了从友好国家相待、发展建设性伙伴关系、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四个台阶。 在他后来的演讲中,赵启正将话题从历史拉回到现实,指出对当前的文化交流谈得很少。他说:“中俄两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这是我们在新世纪发展中俄友好关系的良好基础。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中俄都是世界大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中国和俄罗斯在经济结构和资源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互补性更强。加上两国深厚的文化交流背景,这为两国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新的机遇。”会场气氛热烈,赵启正的演讲和问答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由于提问热烈,讲座比预定时间延长了一个多小时。这次公开演讲的成功,得益于赵启正对中俄关系历史发展的认识,同时也离不开他以“双赢”为出发点的语言艺术。

9.时间规律

公关活动中的语言也要注意时机。所谓时机,就是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现在说什么话,现在不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说这个会有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什么时候说这种性质的会适得其反。

同样的语言,如果时机不对,就达不到说话的效果。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家苏秦去秦国游说的时候,他的战术没有错。文字也很有艺术性,推理也很到位。但被秦王婉言谢绝了。后来他的老同学张仪去秦国,成功说服了秦王,当上了秦国的宰相。不是说他比苏秦强,而是时机对了。

前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2003年8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圣彼得堡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周”在圣彼得堡举行,庆祝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为了加强中俄关系,中国非常重视“中国周”的友谊和外交活动。8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莫斯科国际文传电讯社发表题为《以文化为纽带,开创中俄友好新世纪》的讲话,赵在莫斯科国际文传电讯社发表题为《让媒体架起中俄友好之桥》的讲话。在这次演讲中,赵启正分析了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和技术力量的不平衡,西方媒体控制国际舆论的情况。他用准确的数字解释了这种情况:“目前英语是互联网上的主导语言,占80%以上,而汉语只占5%左右,俄语似乎没有达到应有的比例。有资料显示,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新闻来自西方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的七分之一。全球每天传播的国际新闻中,约80%来自西方各大通讯社。西方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量是发展中国家给发达国家的100倍。”赵启正的外交演讲首先选择了在圣彼得堡300周年庆祝活动中促进中俄友谊。第二,我借此机会在庆典结束后在莫斯科国际文传电讯社对俄罗斯媒体发表演讲,分析了东西方媒体失衡的原因。后一个问题其实很严重,需要引起重视,但如果刻意去讨论,就会感受到东西方媒体的对立。选择这个机会,感觉“顺理成章,有帮助”,既自然又亲切,也非常契合中俄交流的目的。

./css/tongji.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