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体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性,另一方面要体现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以下是我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现状,论述了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意义和措施,并初步构建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指标体系;措施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
节约集约用地,总的来说就是如何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需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关键是土地资源的集约管理。土地集约经营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越高。根据生产理论,某种产出对应着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在生产过程中,一定量的劳动力资本等可变要素按比例投入到有固定要素的土地中,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可变要素不断投入土地,土地的边际报酬会先增加后减少,这叫边际报酬递减。
如图所示,MPP在m点之前增加,在m点之后和r点之前逐渐减少到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原来下降的边际成本会上升,而上升的边际收益会下降,直到两者刚好相等时可变要素投入组合为最佳投入组合,T点之前的水平对应土地经营的集约边际。在目前土地利用方式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管理的强度,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中国土地利用的现状
截至2008年6月65438+2月31,全国耕地面积182574万亩,比上年减少29万亩。我国31个省份,共有农用地98.53亿亩,建设用地4.96亿亩,未利用地3911亿亩。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654.38+0.82574亿亩。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548.2万亩中,建设占用农用地466.8万亩,其中耕地287.4万亩。此外,因灾损毁耕地37.2万亩,已有11.4万亩耕地转为生态农田。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7.4万亩,共减少373.4万亩。
虽然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这些数据仍然表明,我国耕地总量在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在增加,我国土地利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问题如下:
(1)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不高,粗放利用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过去没有树立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长期以来形成了粗放用地的陋习,土地资源在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及时的利用。
(2)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土地浪费严重。
从城市发展看,部分地区城市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建筑建设过分强调规模。部分地区除生产及辅助设施用地外,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占较大比例。
(3)一些违法现象严重影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现在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不顾?三令五申?以及未经批准非法占用耕地,修建临时建筑和永久性建筑。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
(4)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强。
部分地区节约集约用地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未建立,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后续监管不够。对闲置土地查处力度不够,对各类违法用地查处不够到位,影响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效果。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是十分必要的,意义重大。
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体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性,另一方面要体现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指标体系的共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指标体系要对应不同城市不同层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空间范围。第二,评价指标体系符合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①一个区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主要从土地分类和分区域两种方法入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城乡两类。再往下,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园地评价指标体系和林地评价指标体系三大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城镇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农村居民点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和交通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②从资本密集度、技术密集度和人口密集度三个方面对土地集约利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区域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整个区域的土地综合节约集约利用为评价对象,从区域总体土地布局、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合理性等方面着眼于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和潜力。例如,可以通过分析比较评价该地区土地利用程度的影响因素来确定评价因子。
4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1)科学规划土地,严控源头。
要转变土地管理的职能和方式,树立土地资源长期开发利用的理念,做好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的衔接,整合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结构。严格监督建设用地项目规划预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集约用地标准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项目,坚决不予供地,从源头上防止土地浪费的发生。
(2)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土地流转的规定,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在实行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和同一宗地两个以上意向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有偿使用。其他建设用地严格实行市场配置和有偿使用。
(3)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要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有关要求,严格核定建设项目的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投资期限等指标。同时,要严格控制和核定各类用地的规模。加强建设用地批后后续管理,对所有新增供地项目实施后续管理,确保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要求使用土地。
(4)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要大力宣传和表彰节约集约用地的地方、单位和个人,在用地政策上给予优惠;对粗放浪费土地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进行经济处罚,甚至限制其用地或收回土地。对于闲置土地,尤其是闲置的房地产用地,应该收取增值地价。同时,积极引导未利用地和废弃地的开发利用,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在全社会营造节约集约用地的氛围,逐步增强全民节约集约用地意识。
土地是国之血脉,民生之本。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集约利用每一寸土地,通过促进集约节约用地来全力支持和保障发展,进一步发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为促进我国发展与保护的和谐、人地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
【1】王华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王·。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03)。
[3]王春雨,龙。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几点思考[J].现代物业,2008,(08)。
[4]董利明,袁丽萍。集约用地?265438+20世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向[J]。中国土地科学,2000,(05)。
[5]周伟,王秀兰。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02)。
邵晓梅,,张。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02)。
[7],王群,王.关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