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截至2020年底,65438+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9682万人。超过0.19%的老年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呈现孤独生活。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1拿起手机,盖着被子刷短视频,每天玩手机9个小时以上...最近有媒体报道了一些网瘾案例。与以往不同的是,报道中不再是沉迷网络的年轻人,而是不久前还让社会担心与网络时代脱节的老年人!从“数字鸿沟”到“网瘾老人”,变化既令人惊讶又令人担忧。老年人网瘾的背后,折射的是复杂的现实,对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字时代,技术迭代迅速,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新模式、新功能、新应用、新场景层出不穷,让很多老年人难以适应,感叹跟不上时代。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基于手机的很多功能,如网上购物、非接触式支付、信息查询、身份验证等,在给大多数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不能熟练使用的老年人带来了很多困难。为防止老年人在数字时代落伍,老龄政策频频出台,有效解决老年人上网问题;社会各界也共同努力,鼓励年轻人尤其是家人帮助老年人熟悉手机功能,融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企业也针对银发族开发了很多“适合老年人”的手机应用。老年人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熟练使用手机功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5438+2月,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9682万人。但由于过去对老人的服务经验不足,保护不到位,导致部分老人受伤。上述报告显示,超过0.19%的老年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我国可能有超过65438+万老年人在手机网络上生活极度孤独,几乎整天生活在移动网络上。
感到孤独和缺乏社会交往是一些老年人染上网瘾的原因之一。家人不在身边,不善社交,重叠疫情期间聚会活动受限,加重了部分老人的孤独感。了解外界,通过手机进行社交和娱乐互动成为为数不多的选择,久而久之,对手机产生了依赖。
容易上手,成本低是老年人染上网瘾的另一个原因。很多老人要帮忙照顾代沟,每天都很辛苦。而很多老年人自己的父母还健在,这种升级版的“老少咸宜”让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手机作为一种易学易得、低成本、零门槛的娱乐方式,自然成为了老年人的最爱。闲暇之余,拿起手机玩一玩,对于无法欣赏《诗与远方》的老人来说,无疑是最直接实惠的选择。
移动互联网的吸引力是由它的便携性、海量内容、强娱乐性和互动性,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系统的支持所创造的。老年人也不能因为年龄的原因而对网瘾免疫。老年人时间控制相对自由、没有硬性作息要求的特点导致外部约束力下降,也是容易沉迷网络的因素之一。
从社会角度来看,营造适合老年人的网络环境,加强系统性保护,让老年人停留在安全舒适的互联网“养老模式”才是正道。
“舒适养老”的网络环境需要家庭、社会等各方共同推进建设和维护。家人或社区工作人员在教老人上网的同时,也要教给老人网络安全的知识。互联网平台要避免重娱乐轻内容的导向,引导老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社会也需要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娱乐设施和场地,增加老年人放下手机的动力。
解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不应该是数字时代关爱老人的终点,更应该是“适应老人”之后的“关爱老人”,让老人真正拥有幸福美好的晚年。
如何看待老年人网瘾现象2?收获与放弃:算法控制让老年人无处可逃。
石家庄市民张萌为自己和父亲打开了一个新闻App,两人的界面几乎是在两个不同的时代。在父亲的阅读推送中,“秘史”、“秘闻”、“中央内部会议”等字眼格外醒目。
“我父亲喜欢看历史类的文章,却不认可内容的真实性,人也变得有点激进,让人很担心。”张萌说。
记者走访发现,网络上的“戏说”和“口述”文章对老人的影响很深。很多老人总是说“在线”,然后把同样的想法灌输给年轻一代。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孟赢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内容推送已经超过整个互联网信息内容分发的70%。
不少老年人表示,自己很容易被极端言论吸引,主要是因为“那种确定性,以及确定性带来的自信;简单,以及简单带来的心灵的平静;容易识别的,通过容易识别快速集结的情感群体,容易产生共鸣。”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心理学专家吴艳敏表示,虽然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但沉迷网络的老年人实际上更加孤立,与社会、时代和现实脱节,分层更加明显。
腾讯110平台发布《2019中老年人防骗白皮书》显示,2019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被骗报案2万余起,其中97%的被骗人群遭受过100元至数万元不等的经济损失
从天津市公安局今年破获的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统计来看,虽然老年群体占比不大,但容易出现诈骗金额较大的案件。
“年纪大的人在被骗走全部身家后,往往会更加绝望。一方面,他们的身体条件决定了他们无法再次谋生以赚取收入。另一方面,他们更容易陷入自责,走不出来。”石家庄一位基层民警说。
上瘾和成瘾: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隐形和沉默的损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数字鸿沟和网瘾在老年人中尖锐并存。多位受访医生表示,长期上网的老年人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脊柱疾病、眼疾等疾病。心理上,上网本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但长期沉迷却适得其反,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空虚感和焦虑感。
68岁的崔文杰住在天津市西青区喜盈门街道文瑞嘉园小区。她经常弓着背坐在床上看秧歌视频,但周围人的劝说都置若罔闻。“去年我玩手机经常头晕,脖子疼。坐久了不舒服。没有人关心我。我一天可以玩8个多小时。手机没电了,就用游戏机充。后来家里人制止了我,但我心里还是痒痒的。”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孙说,近年来,因眼部问题前来就诊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长期接触电子设备。
“老人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引起干眼症。如果在黑暗中看手机,背景光和屏幕光的巨大反差会严重伤害眼睛。此外,长期接触大量蓝光会对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造成损害,因此老年人是黄斑疾病的高危人群。”孙对说:
除了视力受损,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张立星说,老年人往往伴有颈腰椎疾病,长期弯腰会对颈腰椎造成负担。
“低头看手机的时候,为了维持低头的姿势,脖子后面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头越低,对肌肉的拉力越大。久而久之,导致颈部肌肉损伤,颈椎曲度改变。”张立星说。
多名医护人员反映,目前很多老人在就医前经常会上网查询症状的信息。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和辨别力,他们选择性地接受负面信息,擅自“对号入座”,所以来看病时往往会对医务人员的专业诊断产生怀疑,延误治疗。
适老养老:防范巨头“争鹿”最好的药是“网外”
针对“触网”后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缺乏自制力的现象,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老年人面对互联网束手无策,各类平台应进行改革,让“银发族”看得更清楚。同时要考虑特殊人群的手机操作习惯,更加合理、安全、规范地使用互联网。相比经济效益,老版本身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不应该把老年人当成流量收割的对象。
文化娱乐设施供给不足、建设滞后、形式单调也是老年人脱离现实、走向虚拟的重要因素。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关新平表示,目前我国对老年人公共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投入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老年大学普及率不足也成为很多“银发族”沉迷手机的一大诱因。天津开放大学西青分校(西青开放大学)校长韦敏说,老年大学开设兴趣爱好、健康、生活专业,满足了老年人“求知、健康、愉悦、交友、行为”的需求。但目前老年教培场所受益率低,大多数老年人“无学可上”。
“我们提供免费教育。每年招生的时候,老年朋友都要在网上‘杀’,很快就满了。”韦敏表示,老年大学学生的覆盖面远远小于该地区的老年人口数量,需要进一步深化供需改革,以促进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
石家庄老年大学学生李也建议加快老年设施建设,如举办老年大学,丰富社区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等...并尽可能为老年人创造社交、健身、学习的条件,让他们有放下手机走出家门的动力。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袁鑫教授建议,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智能手机使用的科学辅导,并扩大活动范围,引导专业社工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孩子层面,要更好的照顾父母,从生活、心理等方面丰富父母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