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新的代理公司应该如何拓展业务

浅析物流企业如何开拓市场

编者按: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冲击和影响仍在向纵深发展。这些影响集中在哪些方面?物流企业如何度过寒冬,寻找商机,完成战略转型,是我们都在关注的问题。近日,河南工业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孙红玲教授到新乡交运集团公司进行了一次讲座,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范围的经济动荡,中国经济也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国外需求的减弱和进出口贸易的减少,物流业作为整个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很高,因此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一、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随着产品制造和进出口贸易的不景气,物流业也进入了“寒冬”期,物流基本要素发生了很大变化,流量大幅减少,流向开始出现混乱。物流行业更容易受到其他行业的影响。各行业业务流量遇冷,交易量下降,流量自然减少。金融危机迫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这将带来货物供应地和接收地的变化,进而导致货物流向的变化。(一)国际物流企业业务量大幅减少。目前,国际物流企业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外贸依存度在60%以上的地区受危机影响较大,外贸依存度在45%以下的企业和地区受影响较小。但这种趋势正在从外贸相关行业向产业链上游传导,预计今年三季度将出现在整个物流行业。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港口吞吐量增速连续数月下滑,煤炭、焦炭、原油、钢铁等重要基础原材料行业出现明显下行拐点。随着国际贸易的萎缩,去年上半年蒸蒸日上的航运业务也急转直下。天津港保税物流园区已有两三家物流企业倒闭,全园区企业不足10家。即使是初创的物流企业,业务量也没有饱和。一旦有发货的消息,国内各个港口的物流企业都会竞相发力。尽管中国政府在6月5438+065438+10月上调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但受海外需求市场低迷、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进出口贸易仍处于低迷状态。由于货运量减少,港口停泊的船舶数量减少,港口收入也相应减少。(2)国内物流企业网络亟待优化。大型物流企业原有的国际物流业务将减少,国内物流市场将被其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水平重新洗牌。固有的物流体系和网络体系需要调整和优化,物流网络的布局和节点的辐射会发生变化。在国家刺激经济、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中,1.8万亿用于物流相关行业,物流渠道发生变化,网络体系需要优化。例如,客运专线的开通将缓解铁路运输的紧张局面。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也将大大提高公路运输的效率和效益。由于金融危机,经济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市场份额下降,中国在世贸组织承诺开放服务业。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会以先进的设施、设备和管理技术抢占市场份额,这也要求国内企业尽快优化自己的网络系统,以应对冲击。(三)公路运输“无货可运”国家发改委2008年6月7日发布的前三季度全国物流业运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同比增长36%,四成以上物流企业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部分企业甚至亏损。2008年9月,成都一家物流企业的上游客户订单锐减20%。去年8月,全国道路运输货运周转量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同时,8月份全社会完成的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9%,连续两个月呈下降趋势。奥运前北京到成都的公路运费大概650元/吨,现在降到550元/吨左右,担心拿不到单。全国道路运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增长曲线从去年8月份开始画出了一条快速下行线。这些情况都说明物流企业的业务量在快速萎缩。二、中国物流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寒冬”?全球经济对中国物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业务量下降;二是资金压力大;第三,投资减少;第四,恶劣影响仍在蔓延。那么,物流企业如何应对这个经济“寒冬”?(1)广阔的腹地和庞大的消费群体。虽然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但我们不能忽视两点:第一,中国经济只是放缓了,没有出现衰退,这与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有本质区别。第二,中国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大量有待开发的欠发达地区,这些都是经济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由于中国积极扩大内需的措施,物流外包市场的增长率很可能保持在20%左右。(二)“抱团”过“冬天”物流市场竞争激烈,整个行业将面临洗牌,这为资源重组创造了条件。一些有实力、规范运作、勇于创新的物流企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优先获得快速发展。所以这次危机是一些规模大、实力强、服务质量好的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的好机会。而大量中小物流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同时,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将服务延伸到供应链两端,与客户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不断强化行业协会的职能,为行业安全出谋划策,争取有利的物流政策。(3)资本不代表实力,稳定不代表“寒冬”来临,人心不能乱;当危机来临时,我们不应该迷茫。面对减少的流量和混乱的人流,无论是积极主动的应对还是消极被动的等待,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作为物流企业,首先要有科学清晰的战略思维,正确审视和判断自身能力,做到有思想、有战略、有前瞻性,这样才有驾驭复杂市场的能力和措施。资本不代表实力,稳健不代表保守。其次,要及时抓住拉动内需的机遇,准确定位市场,树立优质服务、诚信道德的意识,继承创新。虽然“寒冬”来了,但春天还很远。物流企业要立足长远,稳定队伍,找准客户。一方面,我们准备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通过管理创造效益;另一方面,注意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保证自己的资金链没有问题,保证客户的资金链安全。(D)正确的导向:悲观和乐观不应该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经济的“寒冬”有短期因素,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有美国金融危机的因素,也有中国自身经济的因素。既有宏观经济问题,也有区域经济问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对于中国的物流行业来说,第三方物流发展先于且快于企业物流,基础薄弱,供应链未成型,功能单一,信息不畅,更不可能独善其身。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中,有一张多米诺骨牌是物流业。在巢的下面,有蛋吗?物流行业并不乐观。当然,国际物流企业因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而受害最深,但中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三大方针减缓了对内陆物流企业的冲击,要做好“抗寒”的准备。一个企业不能总在夏天,要在秋天准备过冬的粮草。作为物流企业,为了迎接“寒冬”,需要调整心态、战略战术,布局市场。一旦经济进入下行轨道,无论用什么方法刹车,惯性都是不可避免的。(5)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近期,国外物流企业完成了对国内多家知名民营企业的收购,多家优秀的民营物流企业正在加紧与外商洽谈。包括快递、综合物流企业,未来几年中国物流三大支柱都会有负面变化。尽管当前危机重重,但正如温总理所说,面对经济困难,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基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大量前期投入和良好的硬件环境,只要企业有足够的发展信心和客观认识,对促进物流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将是极为有利的。经济“寒冬”对物流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冲击是必然的,整合升级也是必须的。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4万亿投资中,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1.8万亿元,占比45%。此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占26%,灾后重建占25%。将有2万亿元的投资来推动物流流量的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据铁道部发展计划司杨忠民司长介绍,铁路货运装车满意率不足35%,每天客运缺口约654.38+0万个席位。2009年6000亿元的投资可以拉动GDP 1.5%。2009年和2010年,交通部投资2万亿用于高速公路和机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宽阔平坦,物流业大发展的时候到了。四、物流企业发展策略(1)向第三方物流转型1。完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2.形成自己的物流网络体系;3.提高物流效率;4.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二)联合舰队与供应链管理美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过,在21世纪,市场上只有供应链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而是供应链之间。随着“寒冬”的到来,广东和江浙一带的制造业是如此的脆弱。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不是产品竞争的时代,而是供应链竞争的时代。要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供应物流、产品制造、订单处理、配送物流、终端销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产品制造是所有环节中利润较低的环节。有人认为中小企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没有竞争力。正好“寒冬”来了,应该消除。试想,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的90%以上。即使淘汰一部分,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就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而且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是由很多中小企业支撑的。是否已经到了“以大欺小,以强压弱”的时代?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制定了《中小企业法》,通过法律保护中小企业。后来通过资源整合和协作分包,形成了“联合舰队”和供应链,为90年代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不妨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不仅要打造“航母”企业,还要通过建立伙伴关系,组建“联合舰队”,为供应链管理打好基础。(3)退出市场进入郊区,集聚物流,拉动内需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传统物流企业被城市建筑包围,不仅造成交通拥堵,污染环境,与城市建筑格格不入,也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通过土地置换,让城市中的物流企业和设施逐步退出市区,向郊区物流园区聚集,既能缓解交通压力,又能解决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只需要一点点分给物流企业,就可以实现退市和郊区建设。修桥铺路投入大量资金固然重要,但有一点不容忽视。路桥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要被物流所用,可以扩大内需。物流设施建设也是扩大内需,应对“寒冬”的措施。基于以上分析,在当今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物流行业不能心存侥幸,悲观厌世,轻视害怕。在去年的汶川地震中,中国人民没有害怕,而是冷静应对。现在,金融危机的“寒冬”来了,中国的物流业不能怕。而是应该勇敢面对“寒冬”,积极适应,安全度过,努力抓住机遇,扩大市场份额,开拓新市场,才是上策。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