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寺(朝鲜伽耶山寺)详细信息

海印寺位于南韩的加雅山。曾是新罗时期华严宗十大道场之一,现为曹溪宗五丛林、三寺、三十一禅山之一。寺内有一版高丽大藏经,所谓“八万大藏经”。作为最古老的三藏藏品,巧夺天工的设计和保存技术令人惊叹。1995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级文化遗产《高丽大藏经》有81258件,出于13世纪。名为《八万大藏经》,约5200万字。南北方向平行布置有两座15立面的大型建筑。

基本介绍中文名:海印寺外文名:英文Haeinsa寺类别:历史博物馆地点:韩国加雅山建成时间:公元802年开馆时间:公元802年收藏精品:藏经收藏级别:世界文化遗产介绍、地位、建筑、创作、收藏、大藏经版、藏经版图书馆、海印梵中、海印寺简介中文名:海印寺英文名:Haeinsa寺国家:韩国大陆:亚洲批准时间:1995批准标准:1999海印神庙遗产评估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9届会议报告。地位海印寺是新罗时期华严宗十大道场之一,现为曹溪宗五丛林、三寺、三十一禅山之一。因寺内有一版高丽大藏经,即所谓的“八万大藏经”,被尊为法宝寺。目前寺内有500多名僧人,是海东著名的集佛寺、法学院、讲经堂于一体的寺庙,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根据海印寺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估,海印寺位于伽耶山,属于朝鲜三藏。这是最完整的藏经集。从公元1237年到公元1249年,它被雕刻在80000块木头上。建于15世纪的建筑Pango,是收藏木刻的独特艺术品。作为最古老的三藏藏品,他们娴熟的设计和高超的保存技术令人惊叹。海印寺,位于庆尚南道加雅山南山川郡红柳洞山谷的尽头,是朝鲜最著名的三大佛教寺庙之一。据传说,海印寺是古代一位宰相用他从游龙宫带回来的海龙王的印章建造的,所以它被称为海印寺。事实上,海印寺始建于公元802年的新罗时期,由顺从和李真两位大师创建。后来由于多次失火,除了几千根柱子和石塔外,大部分都被烧毁了。重建于李朝末年,主要建筑包括40多个宏伟和精致的古建筑,如柱门,凤凰门,解放塔,久光楼,冥府,大静殿,法茂殿和经文亭。寺庙的墙壁上画着李朝的风俗画,以及石塔,玉灯和香炉等30多件文物。海印神庙建立了。海印寺位于韩国庆尚南道山川郡加雅山,又称牛头山。它于公元802年由新罗时期僧人向异大师的弟子顺应和李真两位大师创建,以推广华严宗。地点可以在以后的会议中离线搜索。《华严宗》的基本经典是《华严经》。《华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有一个“海中沙门”的名字。海印三摩地也被称为丁海印、海印三摩地和海印三摩地。华严宗以此三昧作为华严经的总依据。佛在说话之前,要先默想法意,检视根源机制。比如说“法华”一说,就是无限意义上的三昧;说“般若”时,持的是王者三昧;你说涅槃,就是入不了三昧。七届华严经,每届都不一样,就是第一届会是如来藏三昧,甚至第八届会是师分训三昧。海印三摩地是七社和八社的总决定。海印以他的比喻而闻名,即当海风止住波浪,平静的水面变得清澈时,天空中的一切都印在了海面上。比如佛心,波涛不生,湛然澄清,罗森的一切都印了一会,第三世界的一切规律都清晰的体现出来了。华严大经就是印在这个定义里的全部。这就是海印庙名字的由来。海印寺海印寺海印寺建于庄嫒国王在新罗的第三年(公元802年)。据说梁朝保智禅师临终前用《踏山行》告诉弟子:“我死后,朝鲜来了两个和尚求法,以此为酬。”之后,顺义和李真两位僧人来到中国求法。致公弟子以《踏山行》为代价,说出了致公禅师的临终语。李真听了这话,问法师葬地,去找,说人有古今,无前后法。当他们进入冥想方法时,已经是七天七夜了。于是他们觉得墓门开着,志愿者亲自出来了。他们用披风传下来,送给蟒蛇鞋子(披风和鞋子作为寺庙宝物流传至今),告诉他:“贵国山西有牛头,佛教大有用武之地。”当你回到中国,你可以在伽蓝建立海印神庙。“偿还你所说的。二师回国,到了牛头山,从东北向西翻山越岭。当它遇到一个猎人时,它问:“你来这座山是为了打猎。有没有适合建寺庙的地方?"猎人回答说:"我们去一个小地方,有一个水泊(毗卢殿现在所在的地方),那里有很多铁瓦(就是今天毗卢殿上盖的铁瓦),我们应该去看看。“当第二师去水泊时,他很高兴,所以他坐在草地上。禅定之后,顶门闪闪紫。当时的新罗三十九王,哀悼得了背疮,求医无果的庄王。王非常担心,派使者到各地帮助他。使臣见路上紫气,疑有异乡人。然后我走到山脚下,往洞里放了一颗榛子。有几十里路,小溪又深又窄,我无法前进。徘徊了许久,忽然看到一块狐边的岩石远去,使节随后也去了。当我看到二师坐在营帐里,顶门透出来的光,我就信了拜,因为我请你跟我去宫里。第二师拒绝了,中国特使告诉国王,他正遭受背部疼痛。老师给他五色线,说:“宫前是什么?”回答:“有梨树。"老师说:"你拿着这条线,一头系在梨树上,一头连着疮,就是没有伤害。使者又向国王报告,国王照着他的话试了试,梨子枯萎了,受了伤。王对深为敬重,于是让国人帮助二师建寺,并送给田二千五百节。后来国王派人到唐朝请回大藏经,建亭安置。海印寺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有一个世界级的文化遗产——高丽大藏经版本,问世于13世纪。有81258个大藏经版本,称为“八万大藏经”,共约5200万字。据说没有错漏,工整精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在现存的大藏经中,这一部历史最悠久,内容最完整。此大藏经刻于高丽高宗帝二十三至三十八年(公元1236 ~ 1251),历时15年,共1251卷,每版宽69.5。在光滑光滑的页面上雕刻的数千个字符都是以欧阳询风格雕刻的,一个人制作了8万多部经典。其高超的木刻印刷技术在世界文化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藏经即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是研究世界佛教的珍贵文献。八万大藏经是现存大藏经中最古老、最丰富、公认的标准大藏经和佛教百科全书。这是日本人新修订《大藏经》时的标准,中国也把它带回了中国。《大藏经》在高丽时代收藏于江华岛上的邓川寺,在李朝第七年(公元1398年)运到海印寺,一直保存至今。储存大藏经的版本库建于1488年。建成后从未遭受战火,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大藏经》的建筑。海印寺八万大藏经是朝鲜宪宗时期(1009~1031)所刻。它被蒙古军队入侵烧毁,然后重新雕刻,所以它也被称为重新雕刻的大藏经。第一部《大藏经》被烧毁后,高宗皇帝19 (1232)为了利用佛祖的力量降低蒙古的入侵,从国家的角度设置了《大藏经》的监狱机构,并开始重新雕刻《大藏经》。起初,大藏经被雕刻在庆尚南道南海,并被转移到江华岛的大藏经堂保管。但因朝鲜末年日军频繁入侵,朝鲜太祖年间(1398)移至现海印寺大藏经堂保管。此大藏经版本是开泰寺僧人对照北宋官版、契丹版,以及韩国第一部雕版大藏经而订正的大藏经版本。八万大藏经据李奎报《大藏经印经祈愿》记载,宪宗二年(1011)契丹军入侵时,所刻大藏经报契丹军已撤退,祈愿因蒙古版大藏经被焚而再刻,以佛力击退蒙古入侵。从高宗二十四年(1237)到高宗三十五年(1248),大藏经版刻了12年,用了16年才完成。八万大藏经是指大藏经有八万多种版本,也来源于佛教对不可数的总结,就像通常所说的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或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一样。海印寺大藏经在朝鲜时代作为国家重点工程进行了两次雕刻。第一尊雕塑名为《老板大藏经》,刻于朝鲜宪宗二年(公元1011)至公元1087年,历时77年完成。不幸的是,在高宗十九年(公元1232年),所有的旧大藏经都在战争中被元军烧毁。四年后,高宗二十三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236-1251),朝鲜朝野向蒙古投降,求佛护佑,立誓再刻大藏经,于16年完成。新高丽大藏经原本放在江华路,但因日军入侵而移至首尔知天宫。朝鲜时代的太祖时期(公元1398年),所有的经盘都搬到了海印寺,共有86525个经盘。从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到同治年间,海印寺因战争等原因遭受了七次火灾,新罗、高丽时代的建筑遗迹被全灭,除了《大藏经》的木板、木板的房屋,简直不可思议。朝鲜大藏经的木材取自岛上生长的桦木和樟木。切好后,在海里泡三年,然后取出横放,晾干三年,盐水浸泡,阴干,用刨子刨平,做成盘子。刻经时要洗手焚香,专心诚心,在佛前祈祷:只愿三宝相加,经书无异。祈祷后,先用毛笔在木块上写经书。每写一个字都要虔诚祈祷,然后按照字迹把经书按顺序刻好。整部藏经前后30余人编写,统一使用欧阳询文字,精致美观,仿佛一人所写,修改严谨。所以《高丽大藏经》是所有大藏经中精致完美的版本之一,最常用的日本新修订的《他正大藏经》就是以《高丽大藏经》为主要底本编纂的。海印寺东、西寺印经堂所供奉的佛教经典与国家所刻的朝鲜大藏经不同,是高丽时期寺院所刻的朝鲜刻本。八万大藏经,集佛教经典、法度、理论于一身,成为研究世界佛教的珍贵文献。日本在制作新修订的《大藏经》时,曾一度奉为圭臬,但中国也从韩国引进,英美法德等欧美发达国家也相继引进,对世界佛教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藏经楼藏经楼海印寺的藏经楼是一座宝库,珍藏着13世纪制作的世界文化遗产《高丽大藏经》8万余册,是海印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南北方向平行布置有两座15立面的大型建筑。藏经阁南面的建筑是修多罗庄,北面的建筑是法鲍堂,东西各有小规模的东、西殿版堂(侧厅)。藏经阁建于1488,采用精湛的科技,增强通风防潮效果,防止木材被板材腐蚀。藏经阁建在海拔最高的海印寺,海拔700米。四栋建筑相对封闭,呈长方形,通风效果极佳。由于夹山的地理特点,从山谷吹来的风可以起到自然通风的效果。特别是墙体上下表面和建筑前后表面的格子窗大小不同,使空气进入室内,上下循环后再排出室外。格子窗使空气自然循环,室内温度保持不变,显示了卓越的科学建筑技术。建楼的时候,木炭、粘土、沙子、盐、石灰挖到地下深处后撒上,可以起到下雨吸湿,干旱加湿的作用。建筑经过了简洁的处理,只具备了作为寺庙所需的功能,没有任何装饰,前后窗的位置和大小也各不相同。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合理的室内温度、板架的展示装置都非常科学,这被认为是三藏版能够完整保存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之一。海印寺藏经版殿修建的确切日期不详,但据记载,朝鲜始祖第三年(1457),敕令重修版殿40余座,成宗十九年(1488),学祖大师得到皇室支持,遂将其命名为普延堂。光海君于14年(1622)修建了修多罗庄,仁祖于2年(1624)重建了法鲍堂。由于藏经殿建在甲山半山腰的海印寺内,自1488年朝鲜建国初期建成以来,从未遭受过火灾或战争的破坏。八万部具有非凡收藏价值的藏经得以完美保存,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藏经殿是世界上保存藏经的独特建筑。海印寺的建筑技术反映了朝鲜早期传统的木制建筑风格。不仅建筑本身美观,建筑内部还采用了自然合理的通风和温湿度调节功能。海印寺位于海印寺的伽蓝布局中,与静寂大会堂位于中轴线上。其木结构属于早期朝鲜传统建筑风格,南北长间,东西小间,形成长方形建筑群。大藏经版图书馆不仅以其精美的建筑而闻名,尤其令人惊叹的是,该建筑没有专门的通风设备,却保持着良好的通风条件,并具有调节温湿度的功能,完整地保存了数百年的大藏经。大藏经版本和版本库分别于1995和65438+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海印寺已被定为第52号国宝进行管理,其文化遗产包括:81,258大藏经(第32号国宝)、2725朝鲜刻本(第206号国宝)、110朝鲜刻本(第734号国宝)。其中1995 65438+二月海印寺(宝藏编号734)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记为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海印梵天钟,两个和尚,用一种罕见的节奏在钟鼓馆里轮流敲响巨大的鼓和铜钟。亭子饱经风霜,因为斑驳残缺氤氲。外围的石栅栏应该是汉白玉重新雕刻而成。虽然精致凉爽,却感受不到岁月流逝的痕迹。不像亭子里的铜钟和立在那里的鼓,即使一眼看到,也让人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存在,就像置身于寂静的黑暗中,非常宁静而深邃。这里的颜色很鲜艳。这两个和尚会继续敲海印寺的钟鼓吗?也许它不需要一直响下去,但这声音一直回荡在加尔达山,回荡在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心中,从过去到现在。海印寺藏经楼周围的石头筑起了一堵墙,把时间和感情封存在这个方院子里。庙里的泉水顺着一段木渠流下,在木渠尽头凭空落下。它在下降吗?也许不是。那一瞬间,泉水落进了整个石头凿成的泉池,汇成了无比清澈的透明,带着叮叮当当的声音。这泉水一定是从大山深处来的,但我分不清她来的路径,它落在我身边,与海印寺有缘的人。为了保持寺庙泉水的清洁,一般会在泉池下面安装水龙头。如果来海印寺的人想喝这清凉的寺泉,他们可以用池架旁边的小水勺来享用。有些树是红色的,有些仍然充满绿色,有些已经开始枯萎,有些可能很久都不会遇到春天了...海印神庙似乎包含了生命的所有可能性,因为它是如此古老、如此长久、如此安静,仿佛无视眼前的一切。我在这里站了很久,脚下是细黄土,周围没有现代的影子。我开始感受到这里的空灵感,然后我意识到海印寺庙无与伦比的光环。至今仍是难忘的一幕:我站在寺泉边,右手舀起一小瓢泉水,喝了一口。此刻,天是蓝的,白云是轻的,秋风是抚的。我抬头看了看天空,以为是一只鸟从加齐山上飞过,但是什么也没有。这时候钟声响起,一直盘旋盘旋,自由的越飞越高。在天空中被跳过的,原来是海印神庙光环之上的一抹自由。只有自己能理解,很感动。我恍惚中感觉到我所有的周期,美好的或悲伤的,然后都像烟雾一样散去,我还站在这里,听着潺潺的流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