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简介

“歌王”——舒伯特

舒伯特(1797—1828)出生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学教师家庭。他8岁开始学音乐;16岁当助教,教私人钢琴谋生。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成为一名“自由艺术家”时,他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是,他的时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反动王朝复辟。

他一生写了1500部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乐,100多首合唱歌曲,600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乐《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王”的美誉。他的歌曲优美、质朴、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沮丧、欢乐和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

欣赏:

1,小提琴独奏《小夜曲》(2: 46)歌词大意:①“我的歌穿越深夜飞向你,在这静谧的小树林里,我的爱人,我在等你!”

②“你能听到夜莺在歌唱吗?她在恳求你。她会用那首甜美的歌诉说我的爱。”

2.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鳟鱼)的第四乐章(7: 35)。创作背景:1817舒伯特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鳟鱼》,分为两部分。第一段描述了鳟鱼在清澈的河里快乐地游泳,第二段描述了一个狡猾的渔夫,他把河水搅浑了,能够浑水摸鱼。后来在创作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时,采用了这首歌的曲调,所以也叫鳟鱼五重奏。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钢琴家和作曲家。出生在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居住在波兰的法国人,是一名长笛手。他的母亲是波兰贵族家庭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在音乐会公开演出。16岁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师从埃尔斯纳院长学习乐理。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旅行演出。他来到巴黎,这是明星的艺术之都。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在这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849 10 17年10月,他在巴黎去世。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温柔,这一切都表现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爱国热情上。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人留下了200多首钢琴珍品,其中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具有民族风格的565,438+0马祖卡舞曲,具有阳刚之美的降大调波兰舞曲(也叫博洛尼亚舞曲),他的265,438+0夜曲是钢琴音乐中的杰作,他还创作了。

欣赏:

1,降D大调一分钟圆舞曲(小狗)(1: 51)

2.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15: 06)演奏:伦敦交响乐团,钢琴:鲁宾斯坦,指挥:安德烈·普列文。

(注)安德烈·普列文(1929—)出生于德国柏林,犹太人。二战期间随家人赴美,从1963开始指挥生涯。他先后担任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和常任指挥。

1813 10年10月10日,威尔第出生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个农民,开了一家客栈。威尔第被米兰音乐学院拒之门外,但他并不灰心。他师从著名指挥家拉维尼娅,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天才。

威尔第生活在意大利最动荡的时代。他的成名作《纳布科》反映了奥地利人对意大利的残暴统治,因此受到意大利人民的极大欢迎,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从纳布科开始,威尔第踏上了辉煌的征程,他的歌曲带着金色的翅膀传遍了意大利。

从65438年到50年代,威尔第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他的三部代表作《小丑》、《吟游诗人》、《茶花女》相继问世,他还相继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歌剧:《西西里的晚祷》、《西蒙·博卡内格尔》、《化妆舞会》、《命运的力量》、《茶花女》。

《阿依达》让一个歌剧大师的名声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这部歌剧是应埃及总督的邀请而创作的。它描述了一个著名的古埃及历史故事。1871 65438+2月24日,开罗首映大获成功。一个半月后,这部歌剧在米兰斯卡拉剧院上演,威尔第亲自指挥,意大利国王前来观看。剧场内外盛况空前。

威尔第八十岁时,写下了他最后一部歌剧《福斯塔夫》。如此长的艺术生命不能不令人惊叹。

1901年65438+10月27日,威尔第在米兰去世。在无边无际的送葬队伍中,自发地响起了一首动人的歌曲:那布科最著名的咏叹调,飞翔,思想,骑在那双金色的翅膀上!》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

作家生平作品:大学节日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安魂曲、第一交响曲、第四交响曲、匈牙利舞曲和布鲁斯。

学院节序曲写于1880。1879年3月,布雷斯劳大学授予勃拉姆斯哲学博士学位。他写了这首曲子来感谢他,但直到1880年8月才完成。1881年1年在作曲家本人的指导下在布雷斯劳大学首演。作者曾说这是“宴席上欢乐的学生歌合集”。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确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四部小提琴协奏曲之一。无论是技巧还是风格,都和贝多芬等人齐名。有人说,如果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是男的,门德尔松的就是女的。那么勃拉姆斯的是男人中的男人。乐评人说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表面平静,但内心充满风暴。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怎么样?相信大家都能听出来,第一、第三乐章浑厚粗犷,热情豪放,巨人的纵横性格与贝多芬的内向性格不同。这也是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特别雄壮的原因之一。可与其第一交响曲相提并论,相互呼应。但这似乎是问题所在,对吗?几位欧美日乐评人认为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成熟的构思深刻有趣,几乎是一件完美的珍品,这对于其他作品来说并不容易看到,但唯一的瑕疵恰恰是因为它的交响乐个性。这是因为乐团的结构还是小提琴本身的特点?小提琴协奏曲就不能丰富多彩,铿锵有力吗?勃拉姆斯第1号钢琴协奏曲也具有交响性。管弦乐队咄咄逼人,但似乎争议较少。也许是钢琴响亮的音量和深邃的韵脚。置身于乐团的风雨浪涛中,依然能凸显其作为弦乐器的独特音色,有着独特的美感。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协奏曲伙伴是弦乐器和管乐器,小提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独奏小提琴音量有限,音程与协奏曲小提琴重叠。一旦面对合奏,Solo似乎就不知所措了。这样解释是不是太肤浅了?20世纪也有一首哈尔查·杜娟小提琴协奏曲,粗犷豪放,优美动听,但却闻所未闻独奏因风格雄壮而被淹没?还是因为协奏曲与交响乐基本不同,不适合“交响化”。还是因为协奏曲的表达更侧重于独奏乐器的乐章表现。

勃拉姆斯的《为德国而作的安魂曲》在安魂曲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它不仅是用德语演唱的(“德国”在这里有“德”和“德”的双重含义),而且它的歌词摆脱了传统拉丁文经文的规范,在精神上更加人性化,从天主教的神性转向了马丁。自路德以来在德国兴起的新教精神(这个意义上的“德国”)。勃拉姆斯从1857开始写德国安魂曲,当时他才24岁。到1861,安魂曲已经写了四个乐章。从1865到1866,勃拉姆斯增加了两个乐章来纪念他母亲的去世。直到1868才写出最后一首曲子(有女高音独唱的第五乐章),作曲历时11年。德国安魂曲的最终版本由七个乐章组成。勃拉姆斯是一个虔诚的新教徒,《德国安魂曲》的歌词是他自己从路德翻译的《旧约》和《新约》中关于死亡、信仰和永生的段落中精挑细选编辑而成的。因为勃拉姆斯对《圣经》非常熟悉,歌词作曲天衣无缝,不留痕迹。就文字而言,已经是大事了。他写的音乐和他选择的歌词非常和谐。这里虽然有哀悼和悲伤,但没有传统的关于末日审判的恐怖,没有奉献、赎罪和超越的内容,而是一种不同的关于生与死的信仰:一切血肉如花,草会枯萎,花也会凋谢;但是有信仰的人,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们会从上帝那里得到安慰。如果把这里的“上帝”一词换成“信仰”一词,会有更广泛的含义。

虽然勃拉姆斯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他仍然被认为是继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一交响曲被世人称为第十交响曲。所谓“第十号”,是指这首歌是贝多芬“不朽的九交响曲”之后的第十部著名交响曲。音乐中充满了挣扎、烦恼、沮丧、沮丧、欢乐等世俗欲望的交织,这是对历经沧桑的人最大的精神慰藉,也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精神宝藏。有意思的是,勃拉姆斯在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故意引用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的曲调,无愧于他第十交响曲的美誉。创作这首歌(1855-1876)用了21年,完成时勃拉姆斯43岁。这部交响曲的写作时间很长,不是因为作曲家忙于其他作曲工作,而是因为他非常谨慎。勃拉姆斯非常严谨,尤其是在交响乐创作上。他决心如果要写的话,一定要写出能与“不朽的九交响曲”并驾齐驱的作品,不辱没前人的风格。因此,在写出这部可以与贝多芬交响曲相媲美的宏伟杰作之前,他毫不犹豫地用了半辈子的时间进行深思熟虑。

这首歌完成于1885,同年10月由勃拉姆斯本人首演。作者从1884年夏天开始写这部交响曲,历时一年才完成,可见勃拉姆斯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这部交响曲与作者的其他三部交响曲在性格上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具有前三部交响曲所没有的悲凉色彩,即后人所说的“古典悲剧”。事实上,在此之前,勃拉姆斯经常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悲伤情绪,但像这首歌一样,将悲伤作为音乐的基调还是第一次。它的第二个特点是整首歌都是用“古”的方式写的。当然,古雅是勃拉姆斯所有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这些特点,这部交响曲还没有被普遍理解。但这首歌的深刻意义终于被观众逐渐接受。勃拉姆斯去世前经常演奏这首歌,它经常赢得满堂喝彩。

勃拉姆斯所有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音乐不仅到处演奏,还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器乐。勃拉姆斯从1852开始创作这一系列音乐。当时他对维也纳的吉普赛音乐很感兴趣,于是写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1869年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其实大部分都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进行编辑整理。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是265,438+0首钢琴小曲的合集,四手联弹。虽然每首曲子的旋律和风格各不相同,但都融合了匈牙利民族音乐和吉普赛民族音乐的特点:节奏自由,旋律修饰方式多样,速度变化剧烈,具有一定的即兴性;形式上虽无统一规定,但以三部式为最多。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都可以归为世界名曲,尤其是前十名最受世人青睐。

这首经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本是1868写的一首流行歌曲。相传作者将这首亲切真挚的摇篮曲送给法伯夫人,祝贺她生下第二个儿子。费伯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手。勃拉姆斯1859年在汉堡的时候,她曾经听过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勃拉姆斯当时被她优美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后来她用圆舞曲的旋律换了切分音作为这首摇篮曲的伴奏,仿佛母亲在轻拍婴儿入睡。原曲歌词是“安心睡吧,睡在这里,小床上开满玫瑰,香风吹进梦里,蚊蝇无声,婴儿甜甜睡。愿你舒舒服服地睡一觉,直到太阳升起。”宁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后人把这首歌改编成轻音乐,像民歌一样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美国音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独特的美国风格,取得了与西方国家音乐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美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各个民族或种族的音乐,也有欧洲音乐家从欧洲各国带来的专业音乐。经过长时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他们促进了美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16-18世纪的印度唱法主要用于劳动、婚丧嫁娶、备战等场合,配以鼓等打击乐器,音调简单,具有独特性。16世纪以后,随着各国移民的到来,也带来了自己的音乐文化。经过激烈的竞争,英国人终于在北美大陆取得了优势。所以英国音乐对美国音乐的影响最大,为美国音乐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石。1619年,第1批非洲黑奴被贩卖到北美。非洲黑人热爱音乐,习惯边工作边唱歌。黑人音乐动人的曲调和独特的切分音节奏对美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640年,马萨诸塞州出版了《海湾诗集》,这是北美出版的第1本书。18世纪初,为了提高歌唱水平,许多牧师著书指导歌唱。同时,随着移民的增加和一些大城市的逐渐繁荣,世俗音乐开始活跃起来。小提琴、吉他、哈珀·赛科德等欧洲乐器开始流行,出现了专业的音乐家。1731年,1演唱会在波士顿举行。通常的音乐会节目包括爱国歌曲、歌剧咏叹调、传统民歌等。,有时还有一些有标题或无标题的器乐作品。在此基础上,第一个美国出生的!批量作曲家。与欧洲音乐相比,当时美国作曲家的作品被认为是不成熟的。

19-20世纪初19,许多欧洲音乐家来到美国,他们带来了远比美国先进的音乐水平和技巧。1848年欧洲革命后,大批德国音乐家移居美国。他们明显改变了习惯了赞美诗的美国人的音乐品味,也给美国年轻作曲家的创作带来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音乐教育发展迅速。

南北战争后,美国的音乐生活更加活跃,一些重要的音乐团体相继成立,如大都会歌剧院(1881)、波士顿交响乐团(1881)。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的作曲家。他们把美国音乐提高到了欧洲的水平,但作品缺乏原创性,有明显的模仿倾向。其中成就最高的是e·麦克道尔(E. mcdowell),他被认为是美国第1位获得国际声誉的作曲家。

虽然几乎所有的美国作曲家都遵循欧洲风格,但歌曲作者S.C .福斯特却用非裔美国人的音乐进行创作。他的很多歌曲都是为当时流行的“黑人剧团”(白人伪装成黑人,其成员被称为吟游诗人)创作的。然而,真正的非裔美国人的音乐并没有得到重视,他们只是在黑人中传播和发展。当时流行的黑人音乐主要类型有灵魂曲、蓝调和劳动曲。

19年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摆脱德国音乐控制的新趋势。捷克作曲家a·德·沃扎克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892-1895受邀担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他建议美国作曲家将美国印第安和黑人音乐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一些作曲家转向法国音乐,他们的作品与印象主义密切相关。另一位作曲家C.E. Ives正在独自探索美国化的音乐语言。他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他被认为是美国老一辈最著名的作曲家。

20世纪20年代,公众舆论鼓励美国作曲家创作具有美国风格和特点的作品。一批作曲家在各党派的支持下,为美国民族主义音乐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为美国音乐赢得了与欧洲国家不相上下的地位。在巴黎师从法国作曲家布朗热(N. boulanger)的科普兰(A. Copland)、哈里斯(R. Harris)、普雷斯顿(W. Preston)、汤姆森(V. Thomson)和塞申斯(r . Sessions)(1896-),都在一定程度上将美国音乐语言与西方一流的作曲技巧结合起来。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如舒曼,巴伯和贝塔斯曼,继承了他们的道路。这些年轻的作曲家大多是在中国受训的。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美国音乐不仅仅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音乐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剧变,出现了一个新的现代音乐流派。即使是上述作曲家,在他们的一些作品中,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实验的性质。最重要的实验主义者是E. Varese,1915定居美国的法国作曲家。与此同时,美国流行音乐空前发展。尤其是由黑人音乐蓝调和拉格泰姆演变而来的爵士音乐风靡全国。具有独立美国风格的音乐剧(又称百老汇音乐剧)是在欧洲轻歌剧和喜歌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流行音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著名的音乐作曲家有r .罗杰斯(1902-1979)、g .格什温、贝塔斯曼等。

纳粹政权的出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许多著名的欧洲作曲家带到了美国,如p .欣德米特、b .巴托克、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和d .米月。他们给美国音乐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新影响。美国已经成为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中心。美国音乐创作的民族性不再被重视,许多美国作曲家的作品与欧洲音乐在风格上的差异几乎消失了。

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音乐变得更加多样化。虽然有些作曲家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音乐语言进行创作,但是吸引新一代作曲家的是层出不穷的新音乐流派,以J凯奇为代表。在流行音乐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品种。从布鲁斯和其他音乐发展而来的摇滚乐在全国都很流行,爵士音乐退居二线。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有e .普雷斯利(1935—1977),民谣的著名歌手有b .迪伦(1941-)。70年代以后,摇滚乐的热潮逐渐消退,各种流行音乐相互影响,风格趋于综合。最著名的流行歌手是m·杰克逊(1958-)。

在音乐表演方面,美国往往因为拥有世界级的指挥家、独奏者和歌剧演唱家而达到很高的水平。美国交响乐团占世界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波士顿、芝加哥、克利夫兰、纽约和费城的交响乐团都享有国际声誉。

克劳德·德彪西(65438+8月22日0862-1965438+2008年3月25日,也是克劳德·德彪西翻译的)

法国作曲家。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他11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884年凭借合唱《浪子回头》获得“罗马奖”,赴意大利留学两年。艺术上反对旧传统,并受东方音乐和唯美主义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对现代欧美音乐影响深远的印象派。而它的本质更接近象征主义。德彪西在私生活上也相当标新立异,甚至被圈内朋友嫌弃。

1873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十几年来一直是优秀学生,合唱《浪子回头》获罗马奖。后来他和以马拉美为首的诗人画家小团体走得很近,以他们的诗为歌词创作了很多声学音乐。他还根据马拉梅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的午后》,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珀利阿斯和梅利桑德》。他摆脱了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独特的表达方式。钢琴创作贯穿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塔斯克》和《贝加莫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布局》、《欢乐岛》、《两集意象》和《二十四首前奏曲》是印象派的代表作。管弦乐《夜曲》、《海》、《贝利亚》中有许多生动的篇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了一些同情受难人民的作品,他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得了癌症,在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在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德彪西的“梦幻世界”德彪西,现代音乐的奠基人,开发了一个从未有音乐家发现的奇异声音世界。他出生于1862。他的前任中没有音乐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店主,太穷了,无法让他的儿子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以他计划让他的孩子成为一名水手。但是一位曾经是肖邦学生的好心女士对这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很感兴趣,于是免费给他上课。德彪西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他努力学习。十一岁时,德彪西被巴黎音乐学院录取。在音乐学院期间,德彪西成为一位富有的俄罗斯女士三重奏中的钢琴家,并有机会走遍欧洲——佛罗伦萨、维也纳和威尼斯,最后在那位女士的俄罗斯庄园住了一段时间。在那里,德彪西遇到了一些俄罗斯作曲家,他们试图从民间音乐中为自己的祖国创造一种民族音乐。德彪西对这些俄罗斯音乐家使用的奇怪音阶非常感兴趣,这些音阶与其他国家作曲家使用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有很大不同。这些音阶以狂热的东方人的民间音乐为基础。一年后,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并像许多其他法国音乐家一样,赢得了罗马奖,完成了他的音乐学院课程。但是他写的音乐和其他音乐人完全不一样。他不经常使用传统古典音乐中使用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有时,他会回到早期教堂音乐奇怪的旧模式,他经常使用全音阶。我们的大小音阶由七个音,五个全音,两个半音组成,大小音阶的区别在于那些半音放在哪里。在大调音阶中,半音总是在第三和第四音,第七和第八音(3-4;7-1).在小调音阶中,一个半音总是在第二个和第三个音之间,但也有几个不同的小调音阶,其中第二个半音在不同的地方。德彪西最喜欢的音阶有六个全音,完全没有半音(比如C、D、E、F升、G升、A升),所以他的旋律听起来和以往任何音乐都不一样,和弦就更奇怪了。德彪西用他偏爱的全音阶构建了他独特的“梦幻世界”。

二、泛音德彪西在传统音乐上做了很多大胆的创新。也许是因为从来没有音乐家有如此敏锐的耳朵:德彪西实际上比一般人听到了更多的弦外之音。就像一种颜色往往是由一些其他颜色组成的(紫色=蓝色+红色,橙色=红色+黄色等。),一个音往往是由很多音组成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空气中的各种振动引起的,而我们从希腊的单弦钢琴可以看出,一个声音是高是低,取决于振动的快慢。但一个声音中除了第一次或主振动,还有一些次生和共振,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引起的不是波浪,而是不断扩大的涟漪。第一个也是最强的泛音是基音之上的第五个音,德彪西不用助听器也能听到。如果我们有一架调音很好的钢琴,无声地按下一个键,然后大声地敲击它上面或下面的第五个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它是另一个音的泛音,产生一种德彪西曾经用耳朵听到的效果。二次泛音是原音(音高)之上的第十个音,三次泛音更高,但很弱。以下泛音等等。不同乐器音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泛音的不同。小提琴之类的乐器,音质平滑圆润,泛音较低;像小号这样的乐器,其泛音越高,音质就越好。德彪西用这些在空气中听不到的声音构建了他奇特的、非尘世的音乐。为了让所有人都听到,他大胆地发出人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因为德彪西灵敏的耳朵,他还在管弦乐队中利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产生柔和闪烁的音效。一开始大家被他的音乐搞糊涂了,不知道怎么理解,但是一旦习惯了,就会很喜欢。德彪西创作的这种音乐,就是被后人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

■主要工程

按流派时间:

管弦乐:春天(1886);《牧神午后前奏曲》(1894);夜曲(1899);大海(1905);圣塞巴斯蒂安殉难(1911);图片(1912)

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93);大提琴奏鸣曲(1915);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1915);小提琴音乐(1916-1917)。

钢琴曲:贝加莫组曲(1905);钢琴音乐(1901);印刷品(1903);图像(1905和1907);儿童花园(1908);前奏(第一册:1910,第二册:1913);练习曲(1915);白色和黑色,用于两台钢琴(1915)。

合唱:浪子回头(1884);错过精选(1888);

歌剧:珀利阿斯和梅利莎(1902)。

歌曲:50多首歌曲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