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怎么学戏曲?

戏曲艺术是一门传统的艺术课程。如何让孩子认识、接受、喜欢这门艺术,是一个系统工程。笔者根据自己的辅导实践,谈谈方法。视听引导法首先,让孩子听一些曲调童趣、风格欢快轻松的经典咏叹调。比如越剧《林妹妹从天而降》,京剧《都有一颗鲜红的心》,黄梅戏《对花》等等。这些咏叹调给孩子的听觉带来新鲜感,使他们在习惯听“摇篮曲”的音乐环境中找到新的感知。其次,找一些有孩子参与或参与的视频资料,组织一次试听。这些视频图像让孩子们对唱戏唱腔产生了兴趣,同时也觉得唱戏会受到大家的称赞。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5至7岁的儿童会对行为社会认同产生强烈的渴望。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往往是被成年人的思想所牵引,受到社会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讲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广泛起源,如花木兰从军,樊梨花,沧海桑田等。这些戏剧很有故事性。讲这些戏曲故事,既满足了孩子们爱讲故事的心理需求,又让他们了解了我们民族戏曲文化多姿多彩的情况。在讲解这些故事时,要融入一些传统的戏曲套路动作,如“掩面而泣”、“举杯相饮”等,让孩子了解现代生活动作与传统戏曲表演的区别,这些区别使他们产生兴趣,让他们尝试去做,在趣味中与孩子形成模拟接触的辅导互动。要培养孩子对戏曲的兴趣,光有“声”和“形”的引导是不够的。古老而富有活力的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其艺术魅力在于以演员为主体的表演艺术基础上,融合了传统艺术、传统时空艺术、传统民乐和传统雕塑造型艺术。这些综合的艺术美都体现在各种戏曲表演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戏曲人物和故事中。一般除了跑龙套的角色,戏曲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唱腔,而戏曲角色的唱腔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节奏不一的锣鼓、曲牌等。表演的时候,人物也要出场。“出场”是我们中国戏曲特有的造型艺术,各种戏曲中的“走秀”和“指法”也应该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鉴于这些传统戏曲元素的综合启蒙,指导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让孩子练猫步,学指法,听唱腔,由浅入深,让他们熟悉锣鼓,出场,练棚架,再让他们学习一些程式化的表演技巧。如开门、关门、划船、轿子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了解和接触,按照生活逻辑和舞台逻辑组合几个节目,然后根据孩子自身条件确定专业。如;萧声、花旦、蔡丹、老聃等。,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唱段,抓住孩子好奇、好学的心理特点,抓住时机,让一些接受速度较快的孩子进行示范表演,起到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纠正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挖掘了孩子的艺术潜能,也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仅增加了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了解,也为他们打开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大门。需要强调的是,要学以致用,学演结合,让他们经常反复练习所学的曲目和段落,肯定和表扬他们的成绩和进步,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在实践中发现戏曲艺术的真善美。经过系统的训练,孩子有了展示自己的欲望。作为辅导员,也要创造一切条件,为孩子搭建表演实践平台。比如让孩子在自己的班级表演一段咏叹调或者一组人物。另外,一旦有合适的表演活动,尽量安排他们的节目参加,在表演实践中得到锻炼。

另外曲艺基础课很重要,要多找好老师系统学习!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