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谈书的例子。

罗素的悖论

有一天,萨维尔村的理发师挂了一个牌子:“村里所有不剪自己头发的男人都是我剪的,我只剪自己的头发。”于是有人问他:“谁给你理发?”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因为如果他自己剪头发,那么他就属于那种自己剪头发的人。但是,牌子上写着他不剪这种人的头发,所以不能自己剪。如果另一个人剪了头发,他就是不剪自己头发的那个人,招牌上写的很清楚,他会剪所有不剪自己头发的男人,所以他应该剪自己的头发。可见,无论推论是什么,理发师说的总是矛盾的。

这是一个著名的悖论,叫做“罗素悖论”。这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的,他用通俗的方式表达了一个著名的关于集合论的悖论。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多数分支,成为他们的基础。到19年底,几乎所有的数学都是基于集合论的。这时集合论中出现了一些相互矛盾的结果,尤其是罗素在1902中提出的《理发师的故事》中反映的悖论,极其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这样一来,数学的基础被动地发生了动摇,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大量的新成果,带来了数学概念的一场革命。

诺伊曼

诺依曼(1903~1957)是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诺依曼出生在一个犹太银行家的家庭,是一个罕见的神童。8岁掌握微积分,12岁读函数论。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13年夏天,银行家马克斯先生发表了一个启示,他愿意为11岁的大儿子诺依曼聘请一名家庭教师,工资是普通教师的10倍。虽然这个诱人的启示让许多人感到心碎,但没有人敢教这样一个众所周知的神童...他在21岁获得物理学-数学博士学位后,开始了多学科的研究,先是数学、力学、物理学,然后是经济学、气象学,然后是原子弹工程,最后,他投身于电子计算机的研究。所有这些使他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学通才。他的主要成就是数学研究。他对高等数学的许多分支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杰出的工作是开辟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博弈论。1944年出版了他的优秀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做出了重要贡献。战后,他利用自己的数学能力指导大型电子计算机的制造,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高斯

高斯(C.F. Gauss,1777 . 4 . 30-1855 . 2 . 23)是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出生于德国兹威克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的父亲格哈德·迪·德里希当过护堤工、泥瓦匠和园丁。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他一起生活了65,438+00多年,因病去世,没有给他留下孩子。迪德里克后来娶了罗洁雅,第二年他们的孩子高斯出生,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亲对高斯要求极其严格,甚至有点过分,经常喜欢根据自己的经历为年轻的高斯规划人生。高斯尊重父亲,继承了父亲诚实谨慎的性格。德·德里克死于1806年,当时高斯已经做出了许多划时代的成就。

在成长的过程中,年轻的高斯主要关注他的母亲和叔叔。高斯的祖父是一名石匠,30岁时死于肺结核,留下两个孩子:高斯的母亲罗洁雅和他的叔叔弗利尔德。弗利尔·里奇聪明、热情、聪明、能干,在纺织品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发现姐姐的儿子聪明伶俐,于是把一部分精力花在这个小天才身上,用活泼的方式开发高斯的智力。几年后,已经成年并取得巨大成功的高斯回忆起叔叔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这对他的成功至关重要。他想起自己多产的思想,悲伤地说“因为叔叔的去世,我们失去了一个天才”。正是因为弗利尔·里奇对人才有眼光,经常劝说妹夫让孩子发展成为学者,高斯才没有成为园丁或泥瓦匠。

在数学史上,很少有人像高斯那样幸运,有一个大力支持他成功的母亲。罗洁雅34岁才结婚,生下高斯时35岁。他有很强的个性、智慧和幽默感。高斯从出生开始,就对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非常好奇,他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允许的范围。丈夫为此训斥孩子时,总是支持高斯,坚决反对固执的丈夫想让儿子和他一样无知。

罗杰亚衷心希望儿子能做一番大事业,也珍惜高斯的才华。但是,他不敢把儿子投入到当时无法养家糊口的数学研究中。19岁的时候,虽然高斯在数学上已经有了很多很大的成就,但她还是问她的朋友W·波尔约(非欧几何创始人之一j·波尔约的父亲):高斯会有前途吗?w·波尔约说她的儿子将成为“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七岁时,高斯第一次去上学。前两年没什么特别的事。1787岁,高斯10。他进入了第一次创办的学数学班。孩子们以前从未听说过像算术这样的课程。数学老师是Buttner,在高斯的成长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个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故事说,高斯在10的时候,通过把1到100的所有整数相加,算出了布特纳给学生出的算术题。布特纳一描述完这个问题,高斯就得出正确答案。然而,这很可能是一个不真实的传说。根据对高斯有过研究的著名数学史家E·T·贝尔的研究,布特纳给孩子们出了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1297+81495+81693+…+100899。

当然,这也是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容差为198,项数为100)。布特纳一写完,高斯就完成了计算,把写有答案的小写字板交了上去。E. T .贝尔(E. T. Bell)写道,晚年的高斯经常喜欢和人谈论这件事,说当时只有他的答案是正确的,其他孩子都是错的。高斯没有明确说他是如何这么快解决问题的。数学史家倾向于认为高斯当时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对于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来说,独立发现这种数学方法是不寻常的。贝尔根据高斯晚年自己的说法描述的史实应该更可信。而且这更能体现高斯从小就注重掌握更本质的数学方法的特点。

高斯的计算能力,主要是他独特的数学方法和非凡的创造力,使布特纳对他刮目相看。他特地从汉堡给高斯买了最好的算术书,说:“你已经超过我了,我没什么可教你的。”然后高斯和巴特尔的助手巴特尔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直到巴特尔去世。他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高斯开始了真正的数学研究。

1788年,11岁的高斯进入一所文科学校。在他的新学校,他所有的课都很优秀,尤其是古典文学和数学。在巴特尔等人的推荐下,兹维克公爵召见了14岁的高斯。这个单纯、聪明但贫穷的孩子赢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做高斯的资助人,让他继续学业。

布伦兹威克公爵在高斯的成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实际上反映了现代欧洲科学发展的一种模式,说明在科研社会化之前,私人资助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高斯正处于私人资助科研和科研社会化的转型期。

1792年,高斯进入布伦兹威克的卡罗琳学院继续深造。1795年,公爵为他支付了各种费用,把他送到了哥廷根著名的德意志家族,使高斯勤奋学习,按照自己的理想开始了创造性的研究。1799年,高斯完成博士论文,回到家乡布伦-兹威克。就在他因为担心自己的前途和生计而病倒的时候——虽然博士论文顺利通过,被授予博士学位,获得讲师职位,但却没能吸引到学生,只好回到家乡——公爵伸出了援手。公爵出钱印刷高斯的长篇博士论文,给他一套公寓,为他印刷《算术研究》,使这本书得以在1801出版。还承担了高斯的全部生活费。这一切让高斯非常感动。在博士论文和算术研究中,他写下了真挚的奉献词:“致大公”“您的恩情使我免除了一切烦恼,使我能够从事这一独特的研究”。

1806年,公爵在抵抗拿破仑指挥的法军时不幸阵亡,给高斯以沉重打击。他伤心欲绝,长期以来对法国人怀有深深的敌意。大公的死给高斯带来了经济上的困难,德国被法军奴役的不幸,第一任妻子的去世,这些都让高斯有些心灰意冷,但他是一个坚强的人,从不向别人透露自己的困境,也不让朋友安慰自己的不幸。直到19世纪,人们在整理他未发表的数学手稿时,才知道他当时的心态。在一次对椭圆函数的讨论中,突然插入了一个微妙的铅笔字:“对我来说,与其这样活着,不如去死。”

慷慨善良的恩人去世了,高斯不得不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养家糊口。由于高斯在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他的名声从1802开始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彼得堡科学院不断暗示,自从1783年欧拉去世后,欧拉在彼得堡科学院的地位就一直在等待高斯这样的天才。公爵在世时,极力劝阻高斯去俄国。他甚至愿意增加工资,为他建立一个天文台。现在,高斯面临着人生新的选择。

为了不失去德国最伟大的天才,德国著名学者B.A .冯·洪堡特(B.A.Von Humboldt)联合其他学者和政治家,为高斯赢得了哥廷根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以及哥廷根天文台台长的特权职位。1807年,高斯去科廷根上任,他的家人也搬到了这里。此后,除了在柏林参加一个科学会议,他一直住在哥廷根。洪堡等人的努力不仅使高斯一家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高斯本人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还为哥廷根数学学校的建立和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数学中心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标志着科研社会化的良好开端。

高斯的学术地位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他有“数学王子”、“数学家之王”的美誉,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三位(或四位)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或欧拉)。人们还称赞高斯是“人类的骄傲”。天才,早熟,高产,持久的创造力,...,几乎所有人类智能领域的赞美之词对高斯来说都不过分。

高斯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所有领域,开辟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从最抽象的代数数论到内蕴几何,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从研究风格、方法乃至具体成果来看,他都是18-19世纪之交的中坚人物。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想象成一系列高山,那么最后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高峰就是高斯;如果把19世纪的数学家想象成河流,那么他们的源头就是高斯。

虽然数学研究和科学工作在18年末并没有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高斯还是生逢其时,因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政府在他接近30岁的时候开始重视科学研究。随着拿破仑对法国科学家和科学研究的重视,俄国沙皇和欧洲许多君主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科学家和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科学的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当时最伟大的科学家,高斯获得了很多荣誉,很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都把高斯当做自己的老师。

1802年,高斯被俄罗斯彼得堡科学院选为通信院士和喀山大学教授。1877年,丹麦政府任命他为科学顾问,今年,德国汉诺威政府也聘请他为政府科学顾问。

高斯的一生是典型的学者的一生。他一直保持着一个农民的节俭,让人很难想象他是一个伟大的教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他结过两次婚,几个孩子让他很烦。但是,这些对他的科学创造影响不大。在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德国数学开始称霸世界之后,一代天骄完成了人生的旅程。

笛卡儿

解析几何的生成

16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学、力学、航海等方面对几何学提出了新的需求。比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行星沿着一个椭圆绕太阳运行,太阳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投掷物体测试抛物线运动。这些发现都涉及圆锥曲线。为了研究这些复杂的曲线,原有的一套方法显然已经不适用,这就导致了解析几何的出现。

1637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出版了《方法论》一书。这本书后面有三个附录,一个叫折射光学,一个叫气象学,一个叫几何学。当时这个“几何”其实指的是数学,就像中国古代的“算术”和“数学”意思一样。

笛卡尔的几何分为三卷。第一册讨论尺子画法;第二卷是曲线的性质;第三册是立体和“超立体”的画法,其实是代数题,讨论方程根的性质。后世的数学家和数学史家都把笛卡尔的几何作为解析几何的起点。

从笛卡尔的《几何》中可以看出,笛卡尔的中心思想是建立一种“普适”的数学,统一算术、代数和几何。他设想将任何数学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就是将任何代数问题简化为求解一个方程。

为了实现上述假设,笛卡尔从天文地理的经纬度系统中指出了平面上的点与实数对(x,y)的对应关系。x和y的不同值可以确定平面上许多不同的点,所以可以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这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具体来说,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有两个要点:一是在平面上建立坐标系,一个点的坐标对应一组有序实数对;其次,在平面上建立坐标系后,平面上的一条曲线可以用一个二元的代数方程来表示。由此可见,坐标法的运用不仅可以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还可以将变量、函数、数、形等重要概念紧密联系起来。

解析几何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笛卡尔写几何之前,很多学者都是用两条相交的直线作为坐标系来研究的。有人在研究天文地理的同时,提出一个位置可以用两个“坐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这些都对解析几何的创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与笛卡尔同时代的法国业余数学家费马也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之一,应该分享这门学科创立的荣誉。

费马是一位从事数学研究的业余学者,在数论、解析几何、概率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谦虚安静,无意出版他的“书”。但是从他的通信中我们知道,早在笛卡尔发表《几何》之前,他就已经写了一篇关于解析几何的小文章,他已经有了解析几何的思想。直到1679,费马死后,他的思想和著作才在《给朋友的信》中发表。

笛卡儿的《几何》作为一部解析几何的著作,是不完整的,但重要的是推陈出新,为开辟数学的新园地作出贡献。

解析几何的基本内容

在解析几何中,首先建立坐标系。如上图,平面上有一定方向和度量单位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称为直角坐标系oxy。使用坐标系,可以在平面上的点和一对实数(x,y)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关系。除了直角坐标系,还有斜坐标系,极坐标,空间直角坐标系等等。空间坐标系中也有球坐标和柱坐标。

坐标系建立了几何对象与数字、几何关系与函数之间的密切关系,使空间形态的研究可以简化为相对成熟且易于控制的数量关系的研究。用这种方法学习几何,通常被称为解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不仅对解析几何很重要,而且对研究几何的各个分支也很重要。

解析几何的建立引入了一系列新的数学概念,尤其是变量引入数学,使数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是变量数学时期。解析几何促进了数学的发展。恩格斯曾这样评价:“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量。随着书籍的变化,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量,辩证法就进入了数学;有了变量,微分和积分将立即变得必要,..."

解析几何的应用

解析几何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和空间解析几何。

平面解析几何中,除了研究直线的性质外,主要研究圆锥曲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性质。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除了平面和直线的性质外,主要研究圆柱、圆锥和旋转曲面。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一些性质在生产或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影放映机的聚光灯灯泡反射面是椭圆形的,灯丝在一个焦点,电影门在另一个焦点;探照灯、聚光灯、太阳灶、雷达天线、卫星天线、射电望远镜,都是利用抛物线的原理制成的。

一般来说,解析几何利用坐标法可以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满足给定条件点的轨迹,通过坐标系建立其方程;另一种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方程所表达的曲线性质。

利用坐标法解题的步骤是:首先在平面上建立坐标系,将已知点轨迹的几何条件“翻译”成代数方程组;然后用代数工具研究方程;最后用几何语言描述代数方程的性质,得到原几何问题的答案。

坐标法的思想促使人们使用各种代数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以前被视为几何中的难题,一旦使用代数方法,就变得平淡无奇了。坐标法也为现代数学的机械化证明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刘辉

(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代表作《九章算术笔记》和《岛上算术》是中国最珍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有246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联立方程、计算四个分数、计算正负数、计算几何图形的体积和面积等许多方面,在世界上都属于先进之列。但由于解的原始,刘徽做了补充证明。这些证明显示了他在许多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他就是世界。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在几何学中提出了“割线法”,即利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求圆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线技术科学地得出了圆周率= 3.14的结果。刘徽在割线术中提出“切细了,损失不大,再切就没法切了。”

在《岛屿计算》一书中,刘徽精心挑选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问题富有创造性、复杂性和代表性,引起了当时西方的注意。

刘徽思维敏捷,方法灵活,既主张推理,又主张直觉。他是中国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论证数学命题的第一人。

刘辉的一生,是为数学努力的一生。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一个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莱布尼兹

莱布尼茨是17和18世纪之交德国最重要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科学天才。他博览群书,涉猎百科全书,为丰富人类科学知识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传记

莱布尼茨出生于德国东部莱比锡的一个书香世家。他广泛接触古希腊罗马文化,阅读了许多著名学者的著作,从而获得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明确的学术目标。15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也广泛阅读培根、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著作,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听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这门课,莱布尼茨对数学产生了兴趣。17岁时,在耶拿大学短期学习数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20岁时,他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组合艺术的数学论文。这是一篇关于数理逻辑的文章,其基本思想是将理论的真值论证归结为一个计算的结果。这篇论文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却闪耀着创新的智慧和数学的才华。

莱布尼茨在奥尔特多夫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加入外交界。在巴黎访问期间,莱布尼茨深受帕斯卡事迹的启发,决心学习高等数学,并研究了笛卡尔、费马、帕斯卡等人的著作。他的兴趣明显转向了数学和自然科学,开始研究无穷小算法,独立建立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算法,与牛顿共同建立了微积分。1700年当选巴黎科学院院士,为柏林科学院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并担任首任院长。

原始微积分

17世纪下半叶,欧洲科技发展迅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各方面的迫切需要,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和历史的积累,以函数和极限概念为基础的微积分理论应运而生。微积分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希腊的阿基米德等人提出的计算面积和体积的方法。牛顿在1665年创立了微积分,莱布尼茨也在1673-1676年发表了他关于微积分的著作。以前微分和积分是分别作为两种数学运算和两种数学问题来研究的。卡瓦列里、巴罗、沃利斯等人获得了求面积(积分)和切线斜率(导数)的一系列重要结果,但这些结果是孤立的、不连贯的。

只有莱布尼茨和牛顿真正沟通了积分和微分,清楚地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直接联系:微分和积分是两个互逆运算。而这正是微积分建立的关键。只有建立了这个基本关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微积分。从各种函数的微分、求积公式中总结出通用的算法程序,使微积分方法具有普适性,发展成为一种符号化的微积分运算规则。

但是,关于微积分创立的先后顺序,数学界一直有激烈的争论。其实牛顿对微积分的研究早于莱布尼茨,只是莱布尼茨的成果发表早于牛顿。莱布尼茨于1684+00年6月发表在《教师杂志》上的论文《求极大极小的一种奇妙的计算类型》,被认为是数学史上最早发表的微积分文献。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二版中也写道:“十年前,我和最杰出的几何学家g。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为了写月球历险记,认真阅读了500多种书籍和资料。他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有25000个读书笔记。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随考察船贝格尔号环游世界。他游历海外,研究生物遗迹,记录了50万字的珍贵资料,最终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进化论。

△俄罗斯伟大作家契诃夫非常注意积累生活素材,随时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一些事情记在笔记本上,被称为“生活手册”。有一次,契诃夫听朋友讲了一个笑话,他泪流满面。他笑着拿出自己的《生活手册》,恳求道:“请再说一遍,让我记下来。”

△在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无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柜子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的小纸片。仔细一看,原来纸片上写着精彩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有用的信息。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不同地方。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睡觉、穿衣、刮脸、踱步,都能看到并记住。他出门的时候口袋里也带着很多纸片。他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爱情生活》、《铁鞋》、《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1)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这些不计其数的实验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经常甚至

出于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后来,他不断挤出时间,所以他永远不会筋疲力尽。

实验时间。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2)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自律,从事无产阶级文艺三十年,靠的就是时间。

如同人生,笔耕不辍。

(3)巴尔扎克每天努力工作16或17个小时,尽管他的手臂因疲劳而疼痛。

痛苦,热泪盈眶,一刻都不舍得浪费。

(4)爱迪生为了科学发明抓住每一个“今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

为了吃饭,睡觉,运动,我几乎没有闲过。每天延长工作时间相当于延长寿命。因此,

当地人民庆祝79岁生日时,自称135岁。爱迪生活到85岁,才在美国专利局发表。

有1328项发明专利记录,平均15天就有一项发明。

(5)国画大师齐白石,每天坚持作画,除身体不适外从不停歇。85岁

在,有一天,在连续画了四幅画之后,他又专门为昨天画了一幅,并题词:“昨天风雨交加,我心情不好。”

不安分,从来不画,现在补上,不要一天不教。"

(6)、“不教一日闲”,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会去做。请看鲁迅的《最后一年》(1936

年),1-10月(65438+10月26日去世),卧床8个月,写散文等文章。

第54章,翻译了《死魂灵》第二部的三章并做了两个笔记,回复了270多封信,给出了很多资料。

2000年,作者在生病的时候看了手稿,记了日记。去世前三天,他为一本翻译小说写了序言。他去世前六年

鲁迅一直住在上海虹口公园附近,从他的住处到公园只有几分钟的步行路程,但是

从没在公园玩过。这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的鲁迅。

名人案例-宽容

在春秋时期,楚庄王赢得了冠军。

一天晚上,我和我心爱的公主举行了烛光晚会,并为大臣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酒喝了一半,突然一阵大风吹灭了蜡烛。一个武将想在黑暗中调戏艾公主,艾公主把他头盔上的红缨扯了下来。艾公主建议楚王马上点灯,看是哪个家伙把头盔上的红缨弄丢了,狠狠地惩罚他。朋友的老婆不应该被欺负,更不应该是领导的老婆。没想到,庄王宽宏大量,命令所有将领在点灯前,先摘下头盔上的红缨。不久,楚王御驾亲征,与敌交战,陷入重围。他的士兵会四处逃窜,楚王的生命危在旦夕。突然,一场绝望的战斗出现了,以保护deus ex,楚王,并取回一条生命。楚王兴奋地说:“其他人都在逃命,只有艾青愿意舍命救车夫。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将军应该回答:“那天烛光晚会上调戏你老婆的人是我!”"

(传说,因为我分不清出处!)爱迪生发明了第一个灯泡。他让他的一个弟子拿去化验,结果他把它弄坏了!弟子惭愧。但是爱迪生在做第二个灯泡的时候,不顾别人的反对,还是把它交给弟子实验。爱迪生说:“最大的宽容就是再给他一次机会!”"

报道当天,林肯来到报道办公室参加考试。来到举报处,他发现监狱里的人就是他得罪的人,他带着沉重的负担考完了。当他问及冒犯他的事时,那人说:“是吗?我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