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雄笔下的人物生活
他的研究很有帮助。次年秋,父亲在浙江八中(现衢州中学)当英语老师,王富雄陪他在该校读书。每学期总成绩都在班里前三名。
1929年夏天,王富雄考上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后改名为杭州高级中学)。入学后,他报了一个文科班。在校期间,我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在中英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进行新的诗歌和小说创作的初步尝试。但此时,他被两件事深深打动:一是陈震教授主编的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读起来特别引人入胜;第二,当时教生物的老师都很活泼有趣。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考虑,他终于把探索生命的奥秘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
1932,王富雄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9月毕业1936。他考取了著名植物生态学家李继东教授的研究生,从事于湿地松个体生态学的研究。1937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清华被迫南迁。随学校南下,于1939在云南昆明清华大学研究院复学。在李继东的推荐下,他在张景岳教授的指导下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了伊维油杉生活史的研究,并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
1941研究生毕业后,王福雄受聘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植物生理系唐培松教授,研究大麦多倍体细胞学。抗战时期,生活贫困,设备简陋,但他并没有放弃对植物学的潜心研究。当时我与罗世威合作研究了云南松和云南落羽杉的动态胚培养,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完成了大量的植物花粉萌发和培养实验,初步建立了百脉根花粉萌发实验体系。这些工作为他的终身事业——孢粉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3年5月,刚满30岁的王富雄赴美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美国著名植物胚胎学家布赫霍尔茨教授。起初,他随导师参加了伊利诺伊大学的植物形态学实验课程,随后,他致力于博士论文“玉米杂交与自体胚胎发育”的研究。1946年6月,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王富雄当选为美国适马生物学家荣誉学会、美国西格玛Xi科学家荣誉学会和美国植物学会的成员。
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他毅然决定回国,导师的多次挽留和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1946年9月,王富雄回国后受聘于上海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副研究员,从事植物形态学研究。1948年初,应台湾省立大学植物系主任李慧林教授邀请,随尹红章教授赴台湾省立大学植物系担任客座教授。后来由于动乱,他于当年6月回到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刚刚成立,王富雄被调到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秘书。1951年5月,他家从上海迁到北京,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53更名为植物研究所)任研究员。他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植物形态学实验室,并将现代孢粉学研究作为实验室的首要科研任务。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适应学科的发展,王富雄带领学生开辟了实验胚胎学的新领域。“文革”十年浩劫,身心俱毁,但仍未能动摇他献身科学事业的毅力和决心。“文革”一结束,他立即以饱满的热情和无私的精神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正如他自己所说:“科学研究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长期努力,不断前进,参与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一方面,他指导学生致力于研究中国特有的裸子植物的胚胎发育;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引领“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这一新课题。该项目被列为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理论课题。几年来,通过该所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合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其中裸子植物胚胎学与解剖学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王富雄赴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访问。65438-0986应邀参加第三届国际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学术研讨会,作了“中国杉属特有裸子植物研究”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极大兴趣。1987年,在14国际植物学大会上,王富雄担任名誉副主席,获得大会颁发的荣誉奖章。
1980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也是生物系的常委。1983 ~ 1988担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1988当选理事长。他还是《植物学报》、《中国植物学报(英文版)》和《植物学术语词典》的主编。他积极倡导植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并担任第一届植物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半个世纪以来,王富雄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翻译10种。
简历
1913 10 6月16出生于浙江省兰溪县西乡。
1932 ~ 1936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
1941,清华大学硕士。
1943 ~ 1946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系学习工作,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 ~ 1948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65438-0948,台湾省立大学植物学系客座教授。
1950-1951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秘书。
1951 ~ 199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3月10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