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有几个老婆?几个孩子?

朱德六个妻子不为人知的人生结局。

摘自《开国元勋的家庭生活:帅府家风》

朱德一生有六次频繁的婚姻,当然也有六个年轻貌美的妻子。但他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满脸沧桑硝烟。他一次又一次失去家庭,一次又一次重铸婚姻。他看了他一生的婚变故事,也许你更被嘘。

朱德结过六次婚。

原配妻子刘(刘从珍)

刘从珍,四川仪陇人,朱德大伯和堂弟的女儿。她出生于8月1884,朱德两岁。她的父母决定把她大伯的女儿刘许配给他,并于今年9月结婚。

次年春天,朱德在三位老师的帮助下,不顾亲生父亲朱士林的强烈反对,毅然外出求学。三年后,他离家去了昆明,再也没有回来。

刘婚后虽然一个人生活,但他工作努力,细心伺候老人,深得朱德父母的宠爱。麻布纺行立功,赚零花钱,从不写信向朱德要钱。20世纪30年代中期,朱家祖坟分三次。刘夫人,一位善良的女士,从此祈求朱德一生平安。

1958年2月,刘因孤独终老,享年74岁。他死后,朱德的子女也为他的第一位母亲举行了葬礼...

朱德的第二任妻子是云南姑娘小。

小方菊

1912年的秋天,云南军校26岁的教官朱德和昆明师范大学19级的学生小结婚了。

1916年初,朱德随元的1军回四川老家。不久,小方菊患了类似痢疾的热病,不幸去世。

朱德的第三任妻子是四川姑娘陈玉珍。

第二次婚姻给了朱幸福的小家庭,过着短暂的家庭生活。

1922年夏天,追求进步的朱德决定去上海寻找革命道路。临行前,朱德接到川东军阀杨森的电报,邀请朱德访问重庆。于是,朱德离开了陈玉珍的家乡南溪。这次告别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朱德的第四任妻子是何志华,四川姑娘。

何志华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失败婚姻。这场不幸的婚姻给朱德的心灵留下了巨大的创伤。所以朱德从来没有对外界提起过,他们的亲生女儿朱敏也不想提起。怕领导怕先生的历史学家很少涉及。

何志华曾经是四川开江女子中学的老师,性格开朗漂亮。他的哥哥是朱德的手和好朋友,也是他们相识的介绍人。

1922年9月,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朱德在好友孙炳文和女友何志华的陪同下赴德。在柏林,朱德很高兴见到周恩来。同年165438+10月,36岁的朱德在周恩来和张申夫的介绍下加盟中国。

不久,朱德和何志华又结婚了,去了哥廷根的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

1925年7月,朱德因从事革命活动,被驱逐出德国,前往苏联。在苏联,朱德进入东方大学学习军事。不久,何志华在莫斯科郊外的农场生下了女儿朱敏。朱德在四十岁时得到一个女儿,非常高兴。他给女儿起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四旬斋,以表达他在四旬斋有个儿子的喜悦。而何志华觉得有点土气,就给女儿起了一个带点洋气的名字——菲菲。

1926年5月,党决定朱德回国,到四川万县做军阀杨森的统战工作,考虑到国内环境恶劣,朱德只好让妻子何志华和女儿朱敏暂时住在苏联。

为了给母女俩的生活创造一定的便利,临行前几天,朱德想尽一切办法为她们准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回家的前一天晚上,朱德把襁褓中的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用他宽厚的大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她娇嫩的小脸,感到一种心酸和悲哀。

朱德回国后不久,因政见不同而分手,这段婚姻也就此结束。

朱德的第五任妻子是湖南姑娘吴。

吴·

越秀公园花林、

春天百花齐放。

只有兰花才刚刚好,

那时候,它很贵。

这是朱德1961年3月3日在广州越秀公园游玩时写的一首即兴诗。同时也是一部看事物,想人的作品。

朱德一生爱兰花,源于《朱德》中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朱德和吴相识的过程,很像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和相识的场景。

1928 2月15日,42岁的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1师攻占湖南耒阳古城。朱德进城时,突然看到一个年轻女子边跑边喊:“乡亲们,* * *领导的工农革命军1师打败了张的常备队,解放了耒阳城。为了庆祝战斗胜利,大家都要去城市广场参加军民大会!”

朱仔细看,只见这姑娘身材高挑,脚大,体格健壮,“头发垂在脑后,黝黑的皮肤上有些麻子”,充满了青春活力。这是一个和他妈妈很像的女孩。

负责宣传的女人是年轻的吴。吴曾就读于衡阳第三女子师,是当地著名学者。朱德和吴一见钟情。

不久的一天,朱德把吴叫到部队司令部长谈。朱德告诉吴他以前结过婚,然后他详细叙述了他的家庭和婚姻情况。

对此,吴坚定地说:我不在乎你的过去,只要你现在真心爱我。我真的爱你,永远不会变!

吴送给朱德的一双草鞋和一双布袜。

三天后,朱德和吴在工农革命军1师司令部举行了婚礼。

4月28日,朱德领导的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宁冈龙市成功会师。两军合并后,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在此期间,吴从未离开过朱德。除了协助他的工作,他还照顾好他的日常生活。

当时井冈山被敌人包围,交通闭塞,消息非常闭塞。了解山外的情况并不容易。为此,朱德给了妻子两项重要任务:一是调查井冈山军民的底细,收集红军的歌曲、短诗、歌谣、战役和战斗简报;二是在敌占区收集报纸,了解国际国内形势。

吴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她走遍了整个山区,一边调查一边收集宣传资料。为了给朱德提供情报,她派人伪装成普通人去敌占区弄些报纸。夜幕降临后,她坐在油灯下,整理简报或抄写文章,供朱德参考。

1929 65438+10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三次“进剿”,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军向井冈山外围转移。一天,朱德和一小队人马正在一座小庙里休息,突然被后面的敌军包围了。

形势非常危急。吴看着丈夫,坚定地说:“我和警卫班的同志掩护你突破!”

吴用尽全力把朱德推出庙门,说:“你快走吧,不然晚了会出事的!”

朱德突围后,吴不幸被捕,战死沙场。残忍的敌人用大刀砍下她的头,送到长沙悬挂示众。

得知吴壮烈牺牲的详情,朱德泪流满面。一株兰花被敌人毁了,成了朱德一生的痛。

朱德的第六任妻子是江西姑娘康克清。

康克清

康克清在一篇文章中说:

“在去井冈山的路上,有一天,我们的队伍在遂川附近停下来,听到同志们高兴地互相说:“朱司令员来了。“之前,我天真地以为‘朱茂’是一个人,后来才知道是两个人。他们很有传奇色彩,现在有机会亲眼见到他们,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敬佩。我挤进队列,朝别人指的方向看去。我看见一个中等身材、体格健壮、相貌诚实的老人向我们走来。走近,才看清楚,他穿着灰色制服,凉鞋,风尘仆仆,面带微笑,力中透着亲切。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普通,像农民一样普通。”

这个军人和农民一样,最终成为康克清的丈夫。他们一起走过了47年的婚姻,坚韧而执着。

康克清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没上过学。去井冈山的时候,康克清不识字。加入红军后,康克清开始从事宣传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康克清经常大胆地去朱德那里求教。在朱德的热情指导和影响下,康克清的文化水平提高很快。朝夕相处的革命斗争生活,让将军和士兵之间的爱情萌发了。

对于自己的选择,康克清曾坦言:“我的婚恋观是无产阶级的。只要革命坚定,品德高尚,对党贡献大,真正志趣相投,我就不会在乎年龄和权力。”

1929年底,红四方面军43岁的军长朱德在井冈山与17岁的女兵康克清结婚。

康克清曾在回忆自己的婚姻生活时说:

“1939年冬,朱先生五十三岁。我记得我给他的贺信里有一段话:“我陪了你十几年。“我认为你总是把国家和革命放在第一位。不顾自己的利益。你能容忍人们不能忍受的,你能开放人们不能做的。还有,你见书就读,百学不厌,永远向前,提醒同志,督促同志,关心同志……”这是我当时的理解,也是我现在的理解。几十年过去了,后来的生活实践加深了我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