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为什么这么红?
“孔乙己”,一个世纪前的人物,如今却成了热搜的关键词。一方面说明鲁迅先生的笔力岌岌可危,穿透了百年的历史厚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
每一个热门话题的背后,都有很多的同理心和共鸣。
搜索“孔乙己”一词的百度指数,发现很多搜索这个词的网友集中在20-39岁这个年龄段,话题的讨论者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很多人处于上学、求职或工作的状态。
不可否认,对于大多数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来说,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现实与期望不符”的窘境。尤其是千禧一代,在疫情期间度过了大学三年,毕业后遭遇“最难就业季”,他们的青春更加迷茫。
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会找到匹配的工作,拥抱幸福的生活;在就业市场上,想找到一个心仪的职位其实并不容易,“海投”的简历也没什么反应。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可能和预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
所以网友们把“孔乙己”的形象和自己的生活境遇联系起来,给人一种戏谑自嘲的感觉。
回首十年寒窗,漫山遍野都是书,在大学里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谁不想在踏出校门后能够“一日看尽长安花”,谁不奢望在年轻时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可以说,现实造成的焦虑自然可以理解,但如果抛开学历,其实是对读书无用论的巧妙反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