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做寡妇的47年是怎么度过的?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朝代。这期间,她两次定皇太子,三次听政,独断专行,把大清国的脉搏都攥在手心里。自她26岁发动“辛酉政变”,成为晚清实际最高统治者,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
在对历史上几位女性统治者的记载中,大多数都提到了她们的男宠。比如67岁称帝的武则天,有很多名人面孔,如武则天宠爱的薛怀义、沈南、张易之、张,都在官方历史文献中留下了痕迹;四十七岁就掌握了西汉政权的吕雉,也有一个叫申时器的男宠。但据相关史料记载,26岁守寡的慈禧太后,在长达47年的统治中,并未养大男宠,也未掩面。除了野史笔记中的许多轶事和未经证实的故事,年轻的慈禧太后并没有像武侯和吕后那样有自己的男宠。原因是什么?
第一,清朝后宫制度对慈禧太后的制约
清朝充分吸收了前朝的经验教训,对后宫的管理非常严格,有各种祖传的规矩、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皇帝嫔妃弄乱后宫的可能性。清朝一位宫女的谈话中列举了慈禧太后不能对男宠保密的具体原因。第一,清朝对宦官的控制措施非常成熟和严格,所以后宫不会出现野史笔记中所说的“假宦官”。第二,慈禧太后从早到晚必须有一大群太监和宫女陪着。这是清朝延续了200多年的祖制,也排除了她私下会见男宠的可能。第三,故宫前朝和后宫界限分明。即使慈禧太后是实际掌权者,也不能违反祖制,前朝的人也不能擅自越过,否则会受到掉脑袋的严惩。
正如宫女在《宫女谈》中所说:“我不懂唐和韩,宫里也不许我说那些话。但我敢说,我在宫里78年的时候,按照宫里的制度,根本不会有这种事。”即由于清朝成熟严格的后宫制度和控制措施,祖制对慈禧太后有着绝对的限制,这也使得她无法像吕后、武侯那样为所欲为、为所欲为。
慈禧传记
¥36.8
买
二、两位皇后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对慈禧的制约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年轻的咸丰皇帝驾崩,同治皇帝登基。25岁的慈安皇后被提升为“慈禧太后”,即东方太后,而同治生母慈禧则被提升为“圣母皇后”,也被称为西方皇后。但慈安作为始皇帝咸丰的妻子,威望、资历、影响力都比慈禧高。即使慈禧是同治生母,按照满清的规矩,慈安也是正统的慈禧太后,而慈禧是凭借儿子的身份,在母亲是侧妃之后才被封为慈禧太后的。据传咸丰帝曾下令祖上努尔哈赤不得接受叶的姓氏,保守秘密,以防慈禧母贵,扰乱朝廷。虽然不敢说真假,但说明慈安的地位和身份比慈禧高,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慈安皇后性格低调,平时很少插手朝政。但到了紧要关头,慈安依然会亮出自己清朝女主的真实身份,面对“敌人”的战争决策,她绝不手软。慈禧曾凭借自己的皇帝生母身份,偏袒宦官安德海,胡作非为,插手国事。慈安立即命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安德海就地处决,慈禧打掉牙吞进肚子,不敢再说什么。据《清宫遗事》中记载,慈安皇后“优于德,大刑赏措施实”,慈禧在她面前只能“怕失礼”。后来,光绪被选为继位皇帝,慈禧太后主动将抚养权和教权交给慈安皇后。涉及到政治上的重大问题,慈禧知道慈安皇后没有异议,仍然要先请示,都是因为慈安皇后的权力、地位、影响力在慈禧之上。
所以有这么一个真正的后宫主子制约慈禧。慈禧太后即使有把男宠据为己有的想法,也不敢做这样的事。
第三,时局动荡,政局不稳让慈禧没有精力去想。
咸丰十一年(1861),慈禧开始接手管理大清国的事务,她随后的执政时间可以说是很不安宁,局势动荡,清朝摇摇欲坠。列强的不断入侵,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次次割让土地的赔偿,以及田萍王国和捻军在自己土地上需要平定的内战,这些都在不断挑战和威胁着晚清政权。此时的清朝就像一个千疮百孔的房子,一直在下雨,周围的威胁一波接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