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莎士比亚的简历?
一生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沃维克的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他的父亲约翰·莎士比亚是一名杂货商,从事羊毛、皮革制造和谷物生意。65438年至0565年任镇民政局长,三年后当选镇长。莎士比亚年轻时在当地的文法学校学习。历史学家乔治·史蒂文森(George Stevenson)说,后人从这些文字材料中大致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人生轨迹:13岁时,家里陷入贫困,随后辍学经商。22岁去伦敦从事戏剧工作,后来成为演员和剧作家;1597回老家买房产,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虽然他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但他没有上大学。1582和18岁时,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都被列了出来,称赞他的喜剧和悲剧“无与伦比”,可以和古代一流的戏剧诗人相提并论。但他生前从未出版过自己的剧本。1596年,他以父亲的名义申请了“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并分三次购买了可观的不动产。1603年,詹姆斯一世继位,他的戏班改名为“祭王戏班”,他和戏班里的演员都被任命为朝廷的侍从。1612左右,他告别伦敦,回到家乡定居。1665438+于200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镇上的三一教堂。死前留下遗嘱。他的两幅肖像,据说是可靠的,是教堂里的半身像和德罗舒特的肖像,他的笔迹有六个签名和一份圣托马斯·莫尔的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J. Hamming)和h·坎德尔(H. Candel)用对开本印刷了他的剧本,共收集了36部剧本(其中20部是首次印刷),被称为“第一对开本”。从1772开始,一直有人在追问莎士比亚戏剧的作者,并试图证明作者是培根、c·马洛、莱特兰伯爵、牛津伯爵、德比伯爵等。,但没有证据。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他的妻子一直住在斯特拉特福德。他退役了,在接近命运的时候回到了家乡斯特拉特福德(约1612)。1616莎士比亚在他52岁生日前后去世,葬在三一教堂。死前留下遗嘱。他的两幅肖像,据说是可靠的,是教堂里的半身像和德罗舒特的肖像,他的笔迹有六个签名和一份圣托马斯·莫尔的三页手稿。1623年,演员j·海明(J. Hamming)和h·坎德尔(H. Candel)用对开本印刷了他的剧本,共收集了36部剧本(其中20部是首次印刷),被称为“第一对开本”。
作品
莎士比亚在20多年里写了三十七部戏剧(三十八部,如果加上和弗莱彻合写的两位贵族父母),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的剧作多取材于史籍、小说、民间传说和旧戏,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观。他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和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另一方面深入观察生活,了解社会,把握时代脉搏,使莎士比亚得以塑造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描绘出一幅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并以悲喜交融、诗情画意、矛盾变化中的统一、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总的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期(1590 ~ 1600)主要是写历史剧和喜剧,其中历史剧9部,喜剧10,悲剧2部。
九部历史剧,除了《约翰王》讲的是65438+3世纪初的英国历史,其他八部都是两部四部曲:亨利六世和查尔斯三世的前、中、后三部;查理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这些历史剧总结了英国历史上百余年的动荡,塑造了一系列正反两方面的君主国形象,反映了莎士比亚反对封建割据、支持中央集权、谴责暴君暴政、要求开明君主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人文主义政治道德理想。
10大部分喜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罗纳的两位绅士》,《爱情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都是以爱情,友情和第十二夜为主题的。赞美进步和美好的新风貌,同时也温和地揭露和嘲讽旧事物的腐朽和丑陋,比如禁欲主义的错误修正,清教徒的虚伪和高利贷者的贪婪。这一时期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基本基调是乐观明朗,充满了以人文主义理想解决社会矛盾的信心,以至于这一时期所写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充满了喜剧氛围。主人公虽然殉情而死,但爱情的理想战胜了死亡,得到了封建世仇的和解。然而,这一时期后期的成熟喜剧《威尼斯商人》却包含了忧郁和悲剧的因素。在崇尚善良、友谊和真挚爱情的同时,反映了基督教社会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和种族歧视,表明作者已经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
第二期(1601 ~ 1607)以悲剧为主,写了三部罗马剧、五部悲剧和三部“黑色喜剧”或“问题剧”。
罗马戏剧《尤利乌斯·凯撒》、《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和《科里·奥拉努》是根据普鲁塔克的希腊和罗马英雄传记改编的历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这四部悲剧,标志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着力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愚昧中觉醒,在现代的曙光下雄心勃勃地发展或完善自己,却无法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最终身处同样的环境和内心的敌对势力中。哈姆雷特为了给父亲报仇,发现“整个时代都出榫了”,决定承担起“整顿干坤”的责任。结果,他野心太大,无法重返天堂。奥赛罗忠厚淳朴,信人厌恶。他在汉奸的摆布下杀妻自尽,因追求完美而遭恶报。李尔王在权力带来的荣誉、骄傲和自信中丧失了本性和理智,幻想着通过把权力划分到不同的国家来证明自己不是国王,就可以像普通人一样伟大,于是遭受了痛苦的磨难。麦克白是一个有功勋的英雄,他的性格中有善和美。在皇位的诱惑和野心的驱使下,他沦落为一个“从血性到血性”的罪人,悔恨世人。这些人物的悲剧深刻揭示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开始出现的种种社会丑恶和资产阶级利己主义,表现了人文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具有高度的概括意义。
由于这一时期戏剧的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深度的增强,喜剧如《特洛伊罗斯》、《克雷西达》、《善终必有好》、《针锋相对》也展现了黑暗的一面,笼罩在奸诈和阴谋的邪恶阴影中,因此被称为“问题剧”或“黑色喜剧”。
第三期(1608 ~ 1613)的悲喜剧或传奇剧倾向于妥协和幻想。
他的主要作品是四部悲喜剧或传奇剧《提尔的里克里斯王子》、《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这些作品大多是关于分离,团聚,陷害,复仇的。虽然我们仍然坚持人文主义的理想,揭露黑暗的现实,但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魔法、幻想、巧合和偶然事件,并以宣扬宽恕、宽容、妥协和和解而告终。
莎士比亚还与弗莱彻合作撰写了历史剧《亨利八世》和传奇剧《两个高贵的亲戚》,后者近年来已被收入现存的莎士比亚戏剧集。
-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在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特福德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学习拉丁语、哲学和历史,接触古罗马剧作家的作品。后来因为家道中落,辍学谋生。莎士比亚年轻时,著名的剧团经常到乡下巡回演出,这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1585左右,他离开家乡,去了伦敦。他先是在剧院打杂,后来当了演员,再后来改编写剧本。莎士比亚不仅参与演出和编剧,还广泛接触社会,经常随剧团上法庭或下乡。这些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590至1600这一时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早期,也称历史剧和喜剧时期。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和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当时英国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定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他的作品充满乐观和明朗。在此期间,他写了9部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第一部和第二部)(1597-1598)、《亨利五世》(1599)。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就展现了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抗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了;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却犯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剧中,史实与艺术虚构高度统一。福斯塔夫是其中最生动的角色。他自私、懒惰、胆小,却机警、聪明、乐观,让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有富有诗意的《仲夏夜之梦》(1596)、《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习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和爱情的《无事生非》(1598)。这些戏剧的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充满了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三部悲剧。作品虽然有悲情的一面,但基本精神和喜剧是一样的。莎士比亚还写过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卢克莱修的耻辱》(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斯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现象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感到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创作从早期的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转向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个时期(1601—1607)也被称为悲剧时期。他写过《哈姆雷特》(1601)、《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雅典的泰门》(65438)。《奥赛罗》中,出身贵族家庭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私自与摩尔人奥赛罗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奥赛罗的嫉妒,还有以伊阿古为代表的强大邪恶势力。奥赛罗生前的清醒,蕴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展现了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固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的命运和性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是最有特色的。在《麦克白》中,一个英雄因为内心的野心和外在的教唆,成为了个人的野心家和暴君。它的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摧毁一个并不邪恶的人物。总的来说,这些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朽,骇人听闻的利己主义,金钱关系的罪恶,劳动人民的苦难;文体上减少了浪漫欢乐的气氛,增加了忧郁悲愤的情绪,形象更加丰满,语言更加精通。
1608之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此时的莎士比亚看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于是从写悲剧转向写传奇剧,从揭露和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莎士比亚的传奇戏剧时期。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幻想和超自然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品中洋溢着宽恕与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了美好的生活幻想和浓郁的浪漫情怀。《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成的遗嘱”。此外,他还写了《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三部传奇剧,以及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的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本质。在他看来,戏剧“似乎给了自然一面镜子:向美德展示自己的面孔,向荒谬展示自己的姿态,向时代和社会展示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是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要更“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传声筒”的弊端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作家像莎士比亚一样,善于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展现广阔的社会背景,为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作品情节要生动丰富,人物要个性鲜明,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刻画和浪漫主义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要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应该隐藏起来,在情节和人物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提图斯·安特洛尼克斯,朱利叶斯·凯撒,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科·利奥兰,特洛伊围城,雅典的泰门等。
喜剧:《结局好就一切都好》、《仲夏夜之梦》、《无事生非》、《针锋相对》、《暴风雨》、《驯悍记》、《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爱情的徒劳》、《维罗纳的两位绅士》、《提尔的珀利克斯王子》、《辛白林》、《冬天的故事》等。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国王、理查二世和理查三世。
十四行诗:《情人的抱怨》、《鲁克瑞斯的耻辱》、《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与斑鸠》等。
成就和影响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多取材于旧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又用自己的思想进行了改写,给旧主题赋予了新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戏剧、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三大传统,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创造性的创新。他的剧作不受三大法则的束缚,突破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真,探索人物的内在奥秘,从而塑造了许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生动的典型人物,描绘了一幅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以博大精深、诗意盎然、哲理隽永著称。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的英国舞台和观众写的通俗戏剧。因此,其悲喜交融、雅俗共赏、时空自由、努力调动观众想象力弥补舞台单纯等特点,在18世纪受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批判,在演出过程中被任意删除。直到19世纪初,在柯尔律治和哈兹里等批评家的论述下,莎士比亚戏剧的真正价值才开始为人所知。然而,莎士比亚当时的表演仍然经常被纳入五幕结构戏剧的模式中。19年底,w·波尔和h·格兰维尔-巴克强烈反对当时莎士比亚演出的壮观传统,主张在伊丽莎白时代的剧院里无布景演出,以恢复其固有的特色。
自17世纪初,莎士比亚的戏剧传入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北欧,后逐渐传播到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中国在本世纪初开始引进和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并以朱生豪的翻译为基础出版了11卷的《莎士比亚全集》。1902年,上海圣约翰学院的学生首次用英语表演了《威尼斯商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专业和业余演出团体65个,用英、汉、藏、蒙、粤五种语言,文明剧、现代戏、传统戏曲、广播剧、芭蕾舞剧、木偶剧等六种形式,演出了21部莎士比亚戏剧,包括了莎士比亚的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士比亚的戏剧已经成为中国中学、大学,尤其是戏剧学院的教材。莎士比亚戏剧的重要作用为中国演员的培养和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莎士比亚给世界留下了37部戏剧,包括一些他和别人合写的普通戏剧。此外,他还写了154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
就莎士比亚的天才、成就和声誉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书中名列前茅似乎有点奇怪。我把莎士比亚排得这么低,不是因为我不欣赏他的艺术成就,而是因为我觉得文艺人物一般对人类历史影响不大。
宗教领袖、科学家、政治家、探险家、哲学家或发明家的活动经常影响人类斗争的许多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科学的进步对经济和政治事务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影响了宗教信仰、哲学观点和艺术的发展。
一个著名的画家可能对后来画家的作品影响很大,但对音乐和文学的影响可能很小,对探索和其他人类奋斗的领域实际上没有影响。类似的说法也适用于诗人、剧作家和音乐作曲家。一般来说,文学人物只对文学艺术有影响,但实际上他们只对自己所从事的那个特殊领域有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没有一个文学、音乐或艺术人物被列入前30名,只有少数人物被收入本书。
那么为什么这本书里会有文学人物呢?这是因为欣赏文艺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总是很大)。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会花一部分时间听音乐,一部分时间看书,一部分时间画画,等等。即使我们听歌的时间对我们的其他活动没有影响(这绝对是夸张的说法),但这部分时间仍然代表了我们生活中的无聊时光。
一个艺术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能比我们花在听、读或看他的作品上的时间还要多。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很可能对其他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影响,他们的作品是我们所体验和欣赏的。
在某些情况下,文艺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确定的哲学内容,会影响我们对其他问题的看法。当然,文学作品比音乐或美术作品更多时候是这样。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一场),莎士比亚让王子说:“不要对凶手心慈手软,否则你会助长谋杀。”这里提出的观点(无论人们接受与否)都有鲜明的哲学内容,可能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而不是欣赏《蒙娜丽莎》之类的其他影响。
莎士比亚在所有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这似乎是无可争议的。相对而言,今天很少有人谈论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但如果要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肯定会有大量观众。莎士比亚创造文字的天才无与伦比,他的文字经常被引用——甚至是那些从未看过或读过他的戏剧的人。况且他的名气也不是昙花一现。近400年来,他的作品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很多欢乐。由于莎士比亚的作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有理由推测它们将在未来许多世纪受到广泛欢迎。
在评价莎士比亚的影响力时,要考虑到如果没有他,他的作品就根本不存在(当然,类似的说法适用于每一个文艺人物,但在评价普通艺术家的影响力时,这个因素并不是特别重要)。
虽然莎士比亚是用英语写作的,但他确实是一个世界闻名的人物。虽然英语不完全是世界语言,但它比其他任何语言都更接近世界语言。此外,莎士比亚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学作品,许多国家阅读了他的作品,上演了他的戏剧。
当然,一些通俗作家的作品会被文学评论家鄙视,但莎士比亚不同,文学学者对他的作品不遗余力地赞美。一代又一代的剧作家研究过他的作品,试图获得他的文学气质。正是由于莎士比亚对其他作家的巨大影响和他不断受到大众的欣赏,他在本书中赢得了相当高的排名。
在莎士比亚戏剧集的某个版本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通过具有强大艺术力量的形象,通过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人物的复杂关系,通过他们的行动和矛盾来揭示他的人物。该剧所散发出的强烈的人文思想和杰出大胆的艺术技巧,早已超出了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范畴。
它对文坛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难怪他的朋友、著名戏剧家本·琼生说:“他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整个世纪。”
我不得不提到的最后一件事是-
莎士比亚与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4月23日对世界文学来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威廉·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此外,4月23日也是其他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伦、莱克斯尼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吉亚?瓦莱约。
自然,65438-0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了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致敬。鼓励大家尤其是青少年发现读书的乐趣,再次向为推动人类社会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
1995 165438+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
著作权即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著作权的取得方式有两种: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时自动享有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