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周恩来回到延安,看到一个破旧的洞穴,他说,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把这个标志挂上去。
被迫离开瑞金,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漫长的革命斗争历史时期。延安,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成为中国新的革命圣地,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许多印象。在这里,他们领导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引言。
一、为了国际外交事务,周恩来决定返回延安。
1973年,越南总理范文同访华,但越南代表不是无缘无故来的,而是带着要求来的。这个要求是中国可以给越南更大的援助计划,开口就是高达81亿元的要求。这对于当时同样困难的中国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经双方协商,本次对越援助计划金额暂定为25亿元人民币。因为差距太大,越南代表心里可能有很大的落差,于是双方反复谈判。在此期间,周恩来总理身患重病,但他仍然带病陪同谈判,并通过努力最终说服了越南代表。
援助协议签署后,按照正常惯例,外国代表在北京进行商务会谈后,将被安排到中国各地参观。对越南代表来说,没有例外。然而,周恩来总理在安排访问地点时,经过深思熟虑,为越南代表选择了一个地方,那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
那么为什么要安排越南代表访问延安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公事,一个是私事。
为公众做生意是因为越南代表来中国寻求帮助时,周恩来不高兴,所以他们想让越南代表看到中国西部特别是延安贫困的真实面貌。在国际外交中,这些表述都有其潜台词,那就是中国对越南的国际主义援助——谈判的金额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越南人民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他想用事实让越南代表明白中国援助的诚意和不易。
为了个人利益,新中国成立前离开延安后,我再也没有回过延安。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都要做。作为宰相,他事务繁忙,甚至紧张到睡不着觉,自然没有时间故地重游。然而,到了1973年,周恩来总理因为过度劳累,健康状况非常严重——1973年3月,周恩来因为红细胞增多症刚刚做了一次手术,但仅仅过了两个月,当年5月周恩来从广州回来的时候,因为过度劳累,他的尿中又出现了红细胞。6月份见越南外宾前,他在卫生间刮胡子,靠着墙睡着了。他的工作疲劳和身体健康越来越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周恩来总理似乎在一月间一下子变老了!
由于疲劳和疾病,周恩来在与越南外宾谈判时已筋疲力尽。无奈之下,他让服务人员给他热毛巾擦额头和眼窝,每10分钟就得换一次毛巾。
据记载,当时为周恩来总理换毛巾的两个女孩,因为不停地拧火洗过的毛巾,手掌上都起了水泡。谈判花了很长时间,从夜里两点到日出。
谈判结束,离开会议室前,周恩来总理走到两位拧毛巾的服务人员面前,伸出手与他们握手。这就是周总理的伟大之处。他从来没有忽视和忘记,每个人,即使是卑微的小人物,也可以同样给予非常真诚的关心和真诚的感谢。但当总理伸手和他们握手表示“辛苦”时,两位服务人员没有伸手,他们拒绝了——因为他们怕周总理握手时发现他们受伤的手,让周总理担心,为他们的手道歉,因为在当晚的谈判中,他们知道总理更辛苦——总理受人民爱戴,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总理用的是自己的宽广。当周恩来总理再次回到他的家乡延安时,这种情况将会更加明显。
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代表来到延安,但当时周恩来总理用一个词来表达他的延安之行,那就是“回”。他说他已经回到了延安。对于中国人来说,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那就是“回家”!总理周恩来把延安作为他的家,所以他用了“回”这个词。
另外,周恩来总理当年回到延安,其实对延安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周恩来总理是建国后唯一回到延安的高级官员。
周恩来回到延安,非常激动,他对警卫局的同志们说:
"...延安,二十多年没回去了。这次回来我想看更多..."
周恩来总理非常高兴在离开很长时间后回到他的“故乡”。尽管当时他病得很重,但他仍然坚持去看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他主要去了两个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宝塔山。
刚到延安,在延安安排的住处吃了午饭。(这时,越南代表被安排到其他地方参观。)周恩来总理连午休的时间都没有,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宝塔山,由相关同志陪同——可能是时间太久了,对“故乡”的向往特别强烈。他几乎迫不及待地来到古塔前,仔细观察,走来走去,观看,最后来到一片。周围的人也觉得很好奇。他们不知道总理在看什么,就凑过来看。原来,周恩来总理正在读那块木牌,上面刻着1949中共中央给延安政府的电报全文。
看完电报后,周恩来总理抬头说:
“13年党中央在延安..."
周恩来总理也在宝塔山会见了很多人。人们争相与首相握手交谈。临行前,周恩来总理亲切地与大家交流聊天。
第二个地方是枣园。
周恩来总理回到延安的第二个地方是延安枣园。
枣园对周恩来总理有着特殊的感情。就像总理刚才说的,13年党中央在延安,主力* * *住在枣园上面的一排窑洞里——他们住在这里,开会,处理政务、军事、外事等重要工作,领导中国* * *走向胜利!
因此,周恩来总理带着特殊的心情来到枣园。如果延安是故乡,那么这一排房子就是“故乡的家”。因此,当周恩来总理看一排洞穴时,他不是看一眼,而是一个一个地看。这样仔细看,就像走在回忆的路上。特别是对于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来说,重游故地带来的回忆更是弥足珍贵。
或者说,其实周恩来总理自己也很清楚,他的病很严重,很多事情只能做一次、看一次,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再做一次。所以,他在每一个山洞里走的时候,都仔细看,记忆深刻。
从毛泽东住过的山洞到他住过的山洞,他一路走着,仿佛走在回忆的路上。但突然,在一个山洞前,他充满回忆的快乐表情突然僵住了。
第二:周恩来20年后回到延安,看到一个废弃的庭院和破旧的洞穴,他说: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把牌子挂起来。
周恩来总理的表情僵住了,因为当他看着前面的洞穴时,每个洞穴都保存完好,洞穴前的院子非常干净整洁。而且,当时是谁住在洞里,洞前挂着写着名字的“老师傅”牌子。但是在这个洞穴前,周恩来总理没有看到那些牌子、名字和参观的人。他只看到一个荒芜的院子,杂草丛生,破败无人维护,仿佛被人遗忘,眼里满是说不出的苍凉和无尽的凄凉。
解说员来的时候,并没有解释院子。
周恩来总理表情沉重,停顿了一会儿,解开了衬衫领子。看到这个山洞的门窗上布满了蜘蛛网,他想说话,但喉结滚动,把话咽了下去。
过了很久,他才和大家继续往前走,但他的脸上再也没有笑过,或者说即使笑过,那笑容下也明显藏着某种压抑的情绪。前方不远处,解说员指着一所房子说:“这是周恩来部长住过的房子。”
但拥有超强记忆力的周恩来总理马上纠正道:“这是陈伯达住过的房间。”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
“活过的人就是活过的人,要尊重客观历史。”
事实上,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这是周恩来总理刚才在空无一人的山洞前想说的话,但他当时没有说,但当他听到解说员的错误时,他忍不住抓住机会说了出来。
这件事是周恩来总理回到延安后遇到的唯一不愉快的事。
下午,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周恩来总理专门给纪念馆负责人打了电话,严肃地说了一件事。他说:
“只有、朱先生、任、陈云和我的照片陈列在你们的纪念馆里。这只是中央* * *的一部分,当时还有很多* * *比如刘少奇、邓小平,还有很多老师没有他们。纪念馆是历史的记录,应该符合客观历史。今天早上,我看到枣园的刘少奇洞穴里没有任何标志。为什么不挂个牌子?现在你连历史都忘不了!”
当时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周恩来总理的话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惊讶。他们想这么说,但周恩来总理已经从他们脸上的表情看出了他们的内心,接着严肃地说:
“人们应该尊重历史。”
——这是一句打地板的话,必将回荡在历史的时空里。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工作人员挂上了刘少奇洞的牌子!
这件事,虽然只是一件要上市的小事,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却是一件大事。当时,周恩来总理的疾病正在折磨他的健康,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坚持正义之心,尽最大努力解决问题,保护更多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和所说的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暗暗佩服他,这也让大家对周恩来总理的爱更浓了。
事实上,周恩来总理在关心国家大事的同时从未忘记老百姓。比如他这次回延安,他一直记在心里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延安人民吃得饱不饱,穿得暖不暖,住得安心不安心。当时他病得很重,但他还是带病参加了会议。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情况,他无法做太多的工作。他只能对延安的领导发号施令,要他们努力抓生产,努力带领延安人民改变贫穷的生活状况。
当晚会议结束后,凌晨一点钟,所有人都离开了周恩来总理的房间。但是那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大家离开后没有休息,而是一直工作。直到凌晨3点,他才放下手中的工作,关了灯,去休息了。
6月6日,周恩来总理离开了延安。
这一次,他回到延安的时间很短,却给延安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温暖。
当周恩来总理离开时,为他送行的延安人民热泪盈眶,挥舞着双手,高呼“我希望总理回到延安”!这句话让周总理的眼泪掉了下来——因为总理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情,他知道自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后来证明,周恩来总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出门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才会被困在医院的病房和病床上。(关于周恩来总理晚年生病的详细情况,见文章《在周恩来的最后两年,他做了13次大小手术,体重只有61斤,死前想见三个人》)。
就这样,周恩来总理时隔20年重返延安,当他再次离开时,那是一场永别!
(文/讲历史的女人,绿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