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形战舰发展到什么程度?

雷达隐身技术最初应用于在高风险环境下运行的军用飞机,但早期雷达隐身技术使用的外形隐身手段并不完善。大多数采用隐身技术的作战飞机在飞行性能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如发动机进排气效率降低、飞机有效载荷值降低、重量增加、生产成本高等。虽然在海军舰艇隐身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些问题,但是,水面舰艇相对于作战飞机的巨大体积可以降低这一问题的影响,至少部分缓解了隐身设计对整体布局和作战效能的影响。

隐身技术的确可以使木质水面舰艇在攻防中获得更高的生存能力和更强的战斗力,但现代海军舰艇的发展并没有立即呈现出主战舰艇全隐身的趋势。这是因为现有的海军武器技术和战场信息网络建设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具备完全隐身能力的水面舰艇应该发射尽可能少的无线电信号,所以隐身舰艇要想发挥战斗力,必须得到外部信息获取系统的支持。如果所有的隐身舰艇都能在海战中通过数据链系统获取卫星、预警机、侦察机等战舰的信息,确实能起到极佳的作战效果。但在实际战争中,除非对立双方的军事技术差距太明显,否则完全依靠战场网络来满足战舰远洋作战的要求并不容易。将水面舰艇的信息获取渠道完全委托给战场网络是危险的。

所有的隐身战舰在结构和作战性能上都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过于依赖系统支持的隐身战舰使用范围也比较狭窄。因此,如何平衡隐身性能、战斗力和使用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是各国海军在发展隐身战舰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外国海军已经在大多数战斗舰艇上普及了隐身设计。虽然目前仍有部分主战舰艇采用全隐身技术,但随着美国“武器库”和DD-x的逐步完善,从小艇到承担主战任务的护卫艇,全隐身技术已经迅速普及。事实上,军事技术的发展往往会被威胁所拖累,因为在对手都在发展所有隐身舰艇的同时,如果自己不发展隐身舰艇,就会有落后和被威胁的危险。这就好比F-22在空中造成的威胁迫使其他国家发展第四代战机。威胁的出现必然会迫使他们陷入被动,即使他们不得不在资金和技术实力上付出巨大代价。

军事装备发展史上从来没有无懈可击的完美技术。虽然隐身技术在与探测技术的较量中略占优势,但军事技术矛与盾的循环不会就此结束。能够对抗便携技术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指日可待,必然会引发更新、更激烈的技术对抗和大规模的设备技术调整。

t type="text/javascript" src="../css/tongji.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