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哪些名人在国外利益众多,选择回国争光报效!比如:邓稼先...钱学森...还有谁?
美国为什么这么看重钱学森?因为他是美国航空科学顶级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也是美国最早的火箭研究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组的五名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华。一个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这是冯·卡门提出、钱学森做的公式,至今仍广泛应用于航空技术研究。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这位时刻思念祖国的科学家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钱学森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也被称为“美国第一火箭专家”,有钱,有地位,有名声。但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美国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我的祖国。我应该尽快回到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我的全部力量!他还告诉中国学生:“祖国已经解放,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应该迅速地把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回国的决定在美国引起了恐慌。他们相信,如果把钱学森的专长带回来,中国的科技会高速前进。一位美国海军官员曾对一位负责出境的美国官员说:“我宁愿枪毙钱学森,也不愿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抵得上五个师。
钱学森回国的计划受到严重阻挠。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允许他离开美国。原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通过水路运回祖国。但美国海关坚持认为他要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含有重要机密,并污蔑钱学森是“间谍”。其实这些书和笔记本,有的是开卷的教材,有的是钱学森自己的学术研究记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看守所,受尽折磨。每天晚上警卫每隔10分钟进房间开灯,让他根本睡不着。钱学森的遭遇引起了加州理工学院坚持正义的同事和学生的同情。在他们和其他正直人士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勤局被迫释放了他。但是对钱学森的迫害并没有停止。他们限制他的行动,监视和检查他的信件、电话等等。尽管受到种种限制,钱学森并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严正要求:坚决离开美国,滚回中国!
在努力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注祖国的建设。他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与中国科学家和留学生讨论有关祖国建设的问题。为了快速回国,他租了房子,签了短期合同。家里准备了三个灯箱,准备每天随时飞回国内。
五年过去了。钱学森回国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亲自了解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中国代表在会谈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
1955年8月,外交斗争终于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允许钱学森回国。
抵京后的第二天上午,钱学森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来到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冲破重重阻碍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进了军事学的研究。他潜心钻研所学,密切关注国外科学动态,不断推出新的科研成果,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多少人梦想在美国生活,被聘为终身教授。但是为了祖国的繁荣,钱学森放弃了这一切。在经济大潮如洪水猛兽冲击社会的今天,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向仁人志士展示了爱国主义的震撼力量。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出生,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蒙古人。湖北黄冈。1919和1927分别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我在日本和英国学习过。早年入团,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 10 6月19,他在国外漂泊的时候,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回国后,他长期担任政府地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地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世界科学家协会副主席。
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开拓者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蜻蜓目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高超的研究。提出中国东部存在第四纪冰川。本文从力学角度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关系,建立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新概念。他一生主张从力学角度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和组合,认为各种构造特征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和地质力学学派。大庆和胜利油田的发现证实了新华夏系三次沉降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它通过将活动构造研究与原地应力观测相结合,创造了一种预测地震的方法。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跨学科的倡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著有《地球表面图像变化的主要原因》、《中国北训课题》、《中国地质学》、《冰河时期的庐山》、《地质力学导论》和《天文、地质、古生物文集》等。1971 4月29日,李四光因病去世,享年82岁。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去村小读“四书”“五经”,学写诗。他勤奋好学,热爱工作。因为经常听父亲讲甲午战争中的中日海战,中国的惨败,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丧权辱国的故事,他从小就充满了爱国热情。他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不辜负对中国的期望,学会造船,打败帝国主义侵略。1902,两湖新开学校。李四光离开家,去了省城武昌,考上了西路高等小学。因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所以学了不到两年,没毕业就被湖北省派出留日深造。7月,1904,我到达东京,去弘文学院学习日语。
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亲自率领同盟会加入中华同盟会,成为首批会员中最年轻的一员。孙中山见他年纪小,便鼓励他“学他之长,使他为国家之用”。从此,李四光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报效中国的决心。1907年7月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大学海洋机关系学习造船机械。初步实现了为祖国学习造船的愿望。1910年7月毕业回国,任武昌湖北中等技术学校教师、厂长。次年秋冬之交,我参加了清廷举办的第六届留学回国人员宫廷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工科状元”的称号。同年6月65438+10月10,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清政府。武昌建立鄂军都督府,李四光先任都督府财政参赞,后被选为湖北省工部部长。1912年6月,变更为行业部主任。不久,袁世凯窃权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心情郁闷的李四光愤然辞去了工业司司长的职务。我还没老到不能算年龄,还是好好学习10年,准备实力吧。1965438+2003年7月,他接到临时纪念局通知,公派费用赴英国留学,进入伯明翰大学。考虑到为祖国造船离不开钢,如果要炼钢,必须先冶炼。所以学了一年采矿,觉得采矿离不开地质。然后我决定转到理科地质系,开始专攻地质学。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
在英国留学期间,李四光在导师W.S博尔顿教授的指导下,博览群书,实地考察,不仅加深了自己的学术造诣,而且书面语言也迅速提高。英语、日语、德语、法语均可。他视野开阔,信息敏捷,基础知识深厚。1965438+2008年6月通过伯明翰大学毕业论文《中国地质学》的答辩,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拒绝了国外高薪的工作。1919考察欧洲地质后,接受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1920年5月,他回到北京,成为北京大学地质学教授。在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同时,积极参与北大一些重要的校务活动。许多重要科研工作取得了创造性成果。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快成为当时北京大学著名的教授之一。1927年冬,应蔡元培之邀,南下上海,参与筹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1928 1、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立,李四光任所长,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前,他还是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教授。
1934-1936根据中英互派教授协议,应邀赴英讲学,在伦敦、剑桥、牛津、都柏林、伯明翰等八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完成讲稿后,《中国地质学》在伦敦正式出版。除了英文版,这本书还有俄文翻译和中文摘要。学术界给予高度评价。英国的约瑟夫·尼伯汉姆博士称作者为“最杰出的地质学家之一”。1936回国途中访问美国,在学生朱森的协助下,对美国地质进行了一次从东到西的实地考察。回国后住在庐山做第四纪冰川研究。七七事变第二年,全国燃起抗日篝火。李四光带领中科院地质所的同事,向内移动。
1938-1944年夏,以桂林凉峰为基地,依托广西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开展广西地质调查,编制广西地质图。多次长途跋涉,考察南岭东部地质,考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贵州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间,成立了桂林科学实验馆作为馆长,为战时研制必要的研究和实验设备仪器。1944 165438+10月,日军入侵,中研院地质研究所再次迁至重庆。由于旅途劳累,李四光在沙坪坝病倒了。幸好就医及时,痊愈后身体明显衰弱。1945年4、5月间,应重庆大学和中央大学联合邀请,为两校地质系师生作了“地质力学基础与方法”的学术报告。这是他20多年地质力学研究的第一次总结。8月1945,15日,日军宣布投降,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然而,内战的阴霾很快出现,李四光对此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1946年秋,他离开重庆,直奔上海养病,没有去南京。这时,他觉得自己的祖国虽大,却似乎很难找到安身之处。直到1948年2月,在伦敦参加18国际地质学会时,徐树斌夫人再次乘船前往英国,被挪威奥斯陆大学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949 10 1李四光在英吉利海峡的海岸上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非常激动。立即准备启程回国,为了摆脱国民党驻英使馆的阻挠,他先以假名只身前往,经巴黎前往巴塞尔,在意大利等待妻子登船,在海上漂泊数月,于1950年4月6日被叶剑英派来接应,终于回到祖国。5月6日,我抵京,及时会见了、董、等中央领导,并进行了长谈。
李四光回到新中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中国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9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成立,李四光任主席。195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李四光任部长,直到1970年地质部改为计委地质局,他才离职。1958年9月,中国科协成立,李四光当选主席。同年65438+2月,加入中国。1969年4月,出席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1970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核心组第一副组长、国务院科教组组长。1971于4月29日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一生经历了祖国几次大的社会变革。从一个单纯的爱国者,参加民主革命,走上“科学救国”之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他一生为繁荣中国近代科学,提高地质科学水平,发展地质工作做出了辉煌的业绩。他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科学著作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他的创造精神、方法和奉献精神,这些都是祖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宝藏,后人应该继续发扬光大。
李四光为纪念早年的一位好学生而写的这首诗,也是他一生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的武陵路上,你从我身边游过。
峰峦又隐,环抱响水头。
风云骤变,一片金黄。
山在何处,石迹永恒。
附李四光简历
1889 10 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
1904—1907留学日本,进入东京弘文学院综合部。
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7—1910 7月进入大阪高等工业大学海洋机关系学习造船机械。毕业后担任湖北省中等技术学校教师。
1911年10月—1912月先后任湖北军政府财政处参事、湖北军政府工业处处长、湖北团支部书记。
1913 10 6月-1918 6月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学地质学。自然科学硕士毕业。
1920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28 1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31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34—1936 4月在英国讲学,获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7 165438+10月带领中科院地质研究所迁至广西桂林。
1948年8月,赴英国参加在伦敦举行的18国际地质大会。
1950五月回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者协会理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业学会联合会主席。
1951 4月当选世界科学家协会执委会副主席。
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
地质力学实验室成立于1956年2月,并担任实验室主任。1958,实验室改为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1958 6月被苏联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8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65438年2月加入中国* * *。
1969年4月当选为中国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0年8月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1971于4月29日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