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供暖信息

专家认为,18度是人体最舒适的温度。南方的冬天变得越来越冷,越来越长,供暖问题成了非常迫切的现实需求。从市场需求来看,华南地区供暖需求仍呈上升趋势,潜力巨大。中国南方千家万户的分散式供暖方式是能源密集型的。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未来有必要引导适度的集中供热制冷。

面对快速发展的供热形势,许多南方城市已经开始逐步探索实施集中供热。上海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分布式供能。上海申能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新能源服务企业。该公司已启动分布式供能示范,通过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向一些医院和大型企业提供冷热电联产,并计划扩展到居民区。2006年,湖北省武汉市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将集中供热作为民生工程,旨在通过铺设完善的城市供热管网,解决居民集中供热问题。2012年,该项目已惠及20000多个家庭。湖北黄石、江西九江等其他中小城市也开始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

按照现行规定,我国供暖地区一般为年平均气温小于等于5℃且天气持续90天以上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我国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新浪。com)

据统计,自2013,65438年10月4日以来,关于南方是否应该采用集中供暖的讨论,在网络上引发了数千万网友的热议。通过调查发现,南方80%的网友认同南方供暖,但都担心南方供暖不行。就此话题,记者专程采访了黑龙江省人大代表、中汇地热董事长尹惠来。

尹惠来说:“温暖的房子是最大的民生。谁说南方供暖不行了?虽然在南方既有建筑上实施集中供暖极其困难,但新建建筑没有问题。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在南方新项目中大力推广建筑节能,达到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这样,无论是夏天的空调,还是冬天的供暖,都会大大降低电、煤、气的能耗。就像电和水一样,一户解决,一户解决。也可以实现加热。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大规模使用集中供热:前苏联和中国。我们不会总想着集中供暖,因为建筑能耗是南方制约供暖的最大问题。只要解决了建筑能耗问题,就可以用很多先进的技术产品来满足南方分散供暖和集中供暖的市场需求。比如在新材料、新技术、可测量、智能化的供暖产品上下功夫,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中国建筑特点,满足南北供暖市场需求。所以要综合考虑问题,不能执迷不悟。就南方供暖问题而言,要因地制宜。现在国内外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供暖产品和方案。它们可以实现分户、分室、集中供暖、集中控制、远程控制的功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随时调节自己的温度。这些新型智能供暖产品绝对可以打破南方居民冬季供暖的困局。让南方的老人、孩子和更多的家庭有一个更温暖、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环境。“2012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四川政协委员张晓梅在《北方集中公共供热向南方延伸》的提案中指出,传统的秦淮供热线已经过时,南方的寒冷天气远比北方困难。此外,南方地区自2008年以来频繁遭受“寒冬”,因此公共供暖应扩展到南方。”因为南方雨水太多,湿度大,有时候看起来气温只有0℃左右,实际上远比北方零下5℃的干冷温度,甚至零下10℃要冷。“张晓梅4岁时随父母生活在四川,非常熟悉南方的天气。”因为没有公共供暖设施,南方的冬天其实比北方更难熬。另外,南方寒冷潮湿,容易得关节炎和风湿病。近年来,中国南方出现了几次“寒冬”。自2012初霜以来,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数次,江浙大雪,湖南贵州冰冻,就连往年大多温暖如春的两广一带北方地区也冻得雪花飞舞。解放初期,国家制定秦岭淮河供热线,考虑到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合理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南方一些城市提出集中供暖的要求也是有道理的。“南方城市普遍使用空调和电暖器来度过寒冷的冬天,这不仅浪费资源,不利于节能减排,增加了人民的经济负担,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张晓梅说。

鉴于此,张晓梅建议,向南方地区提供集中供热,将惠民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由国家和省两级根据重点工程的金额投入建设资金,将城乡居民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安徽、江西、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及其毗邻地区人口45亿,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5。如果能下决心实行冬季集中供暖,不仅可以提高南方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还可以拉动内需,因为供暖服务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2013,1年初,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南方供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南方是否需要供暖,南方如何供暖,南方供暖有哪些难点,线上线下都在热议。

著名节目主持人莫菲呼吁南方集中供暖。

Morphy:今年冬天是南京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南方是否需要集中供暖的话题再次被摆上台面。据报道,有专家表示,南方不适合集中供暖,因为南方居民习惯了冬季湿冷的气候。如果突然进行集中供暖,可能会导致居民不适。拜托各位专家,能不能找个符合正常智力水平的理由?附:能公布一下这位专家的名字吗?

墨菲:两会即将召开。在这个28年来最冷的冬天,如果南方省份的代表委员们没有更好的提案,不妨再提供一次热身服务。此事虽大且复杂,但事关民生,应听民意;虽然可能说白了,但是要说白了,要争取!昨天《人民日报》的民意调查显示,大约80%的人赞成南方集中供暖。你呢?

经济学家李自凯:中国南方不适合传统的集中供热。

李自凯:南方冬天应该供暖吗?本来就是南方人冬天愿不愿意花钱取暖的问题。现在变成了政府是否应该花钱让南方人冬天取暖的问题。估计以后类似的有预设答案的问题会层出不穷,把税收越推越高。规律是:一涉及到公共政策领域,很多人的智力马上退化到善变的猴子级别。

李自凯:无法分户计量的集中供暖,在北方引发了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和人际矛盾。如果扩展到不那么冷的南方,只会制造更多的麻烦和纠纷。政府拒绝建造这样的公共设施是正确的。南方想取暖的家庭已经有了独门取暖器、电暖器等设施。

李自凯:北方集中供热与单位制相结合。某单位员工住几栋楼,这些楼的取暖费由单位承担。这种过时的福利制度在单位制解体后早已难以维持。但是为了维持供暖,不知道政府补贴有多少。但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不会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免费的暖气。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中国电采暖之父尹惠来开辟了华南地区采暖的新方向。

尹惠来:在2012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张晓梅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南方冬季实行集中供暖。但上述提议并未得到政策层面的认可,南方集中供暖的声音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综上所述,南方实施集中供暖的难度很大,而南方城市居民对冬季供暖有着迫切的需求。在2012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示,集中供热不能盲目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的威胁很大。

尹惠来:其实这里的“集中供暖”指的是北方那样的传统集中供暖模式,不适合搬到南方去用照片。大家都在讨论的南方是否需要供暖又是一个问题。而且,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早在2008年,我就已经提出了南方需要供暖的观点。但需要的是更环保、更合适的加热方式。2010中汇地热作为国内最大的电采暖企业,已经提供了最适合南方采暖的解决方案,并在江西、江苏、湖南、浙江等地的多个公共及民用建筑中成功实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才是真正适合南方的暖气。

网友:举手赞成,希望早日实现!

这一建议一经张晓梅的博客和微博发布,立即引来一片掌声。“好提议,支持!我是一个从北方来到南方定居的人。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难过多了。我真的希望这项建议能够尽快获得通过和实施。南方的冬天真的像一年,呆在室内就像冷水泼在身上,从皮肤到心脏!冬天去北方或者美国,免得冻死!我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公共供暖只惠及北方,但是不知道博主的这个提议能不能成为现实。我很期待!!!".....从留言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网友都投票支持该提案。在留言的网友中,他们来自武汉、苏州、杭州、成都、广州等南方城市。

民生慈善

政协委员、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曲: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实施供暖是必要的。据统计,从1961到2011,贵州共出现104次省级冰冻过程。北方集中供热室温标准为16℃-18℃,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低于16℃。出现雨雪天气时,长江流域气温普遍低于10℃,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下。

政协委员、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里外一样冷。睡觉起床都是考验,这是很多南方人的亲身经历。我在山东老家的时候,脚上从来没有冻伤。二十年前我到了上海,那一年我冻伤了。南方一旦气温骤降,医院门急诊量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南方供暖是好事。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振楼说:秦岭-淮河线是一条笼统的“供暖分界线”,“一线定南北”并不严谨,但如果供暖要向南扩展,下一条线该划在哪里?供热作为一项大规模、系统性的公共服务,涉及规划、建设、能源、金融、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南方地区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应“先定后动”,不可仓促上马。

重复劳动,利用率低,建成后能耗巨大。

一些专家反对南方的集中供暖。除了建设成本高,建成后利用率低,设备浪费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能耗。有专家算了一笔账。南方城市居民采用的取暖方式,如电暖器、空调等,每年每平方米耗电6至8度,相当于两至三公斤煤。而集中供暖每年每平方米要消耗15到20kg的煤。如果在南方推广集中供暖,会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

无锡市建筑研究院设备总工程师沈鹤荣说,“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利用率低,会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来说,习惯了冬天湿冷的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会导致居民的不适。”

是“集中整合”还是“统分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全国道德模范”温华志说,南方地区应科学规划,在适宜的地方实行集中供热,采用“集中供热,分户计量”,防止资源浪费。建议将湖南等省的集中供热项目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资金由国家和省两级按重点项目投入,城乡居民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曲委员:公共供暖不等于全市“一刀切”。部分地区可采用“单户”供暖模式,供暖时间根据气温变化而变化。例如,一些南方地区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暖和制冷。冬季热量从地下土壤传递到建筑物,夏季再将地下冷能传递到建筑物,每年形成冷热循环。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权:供暖很重要,也要注意保暖。要切实提高建筑的“暖质”。建造“保温建筑”和“保温住宅区”可能初期投资很大,但长期效益也很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推广,及时制定标准和规范。

如果城市解决了,农村呢?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水矿集团董事长魏:南方农村供暖条件不具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居住分散,管道等供暖设备建设成本高,难以实现大规模供暖;二是农村房屋保温效果不好。地质条件和建筑结构不利于保温。另外,潮湿的空气无孔不入,只能靠烧煤生火和空调取暖。最现实的办法是政府在用电和购煤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减轻农民取暖负担。同时,通过“直接货币补贴”,让群众改灶,防治地方性氟中毒。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盘县县长邓志红:南方广大农村主要靠燃煤取暖,效果不好,影响环境质量。从长远来看,随着城镇化率的上升,农民集中居住程度的提高,供暖条件的逐步改善,农村供暖是可以逐步实现的。特别是一些资源能源丰富、已规划建设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可以考虑向周边人口密集、居住相对集中的小城镇延伸。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来最低。

每到冬天,南方集中供暖的声音就起来了。地虽分南北,人无二异。为什么北方人有暖气,四季如春,政府还补贴?南方人要忍,还是自己想办法?另一方面,南方一定要走北方的老路吗?如果还提供集中供暖,能源能支撑吗?

本报推出系列调查,今天是第一个。

南方气温也很低。

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来最低。中央气象台预计,8日起,我国南方地区将再次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南方有多冷?本报记者奔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等南方10城市,携带温度计在室外、无暖气家庭、自热家庭、集中供热小区、大型商场、省(市)政府大楼等地测量温度。

大多数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每年最讨厌冬天:日照少,多湿多冷,从65438+2月到次年3月要忍受130天左右的冬天。

杭州市民在雨雪中度过数日,气温一再走低,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至6摄氏度。而且南方雨雪天典型的“湿冷”味道比北方同温度的天气难喝多了。

这种情况也是千里之外贵阳的真实写照。

贵阳的冬天,虽然气温和北方相比不是很低,0摄氏度以下的时间也不长,但是由于贵阳的气候湿度大,每到冬天,寒风凛冽。

元旦前后,贵州遭遇大范围强降温天气过程。走在贵阳街头,穿着羽绒服、耳罩、雪地靴的行人比比皆是。

记者在成都调查时也发现,仅从数字上看,成都的室内温度并不是特别低,但是成都的湿度很大,人会感觉特别冷。

重庆主城区天气阴沉,记者在主城区用酒精温度计测得的室外温度为5摄氏度,感觉有明显的雾化现象。

在长沙,1月以来室外温度不断下降,商场成了最热的地方。商场里的温度让人觉得仿佛又是一个季节。

没有暖气的煎熬

南京的气温是3摄氏度。在下关区新民路的一间低矮平房里,80多岁的孙穿着厚厚的棉袄坐在门口取暖。这个特别冷的冬天对老人来说特别难熬。

刚到武汉的方先生,在家不管是吃饭还是看电视都穿羽绒服,显得更加臃肿。

“你在外面穿多少衣服就得穿多少,有时候还得穿更多。”方先生跺着脚说,武汉的冷夹杂着湿气,刺骨刺骨,多穿点衣服都受不了。

在上海,很多居民陷入两难境地:开空调,每个月用电量至少四五百度。要知道,上海阶梯电价第一档的标准只有1560度,一个冬天全年额度就没了;不开空调,只能“低头缩脖子”,全副武装。

对于许多杭州市民来说,从寒冷的户外回到同样寒冷的家,他们不敢脱下羽绒服。即使开了空调和电暖器,时间长了也会有点热。经常是空调开了一晚上,室内温度不上升几度。越到晚上,手脚越冷。

在合肥,很多居民都说合肥的冬天很难熬,洗澡和起床都意味着严峻的挑战。

在南昌市民徐萍的家里,记者看到客厅有1的落地式空调,三个卧室各有一台挂式空调;另外还有电暖器和热水袋。家里每个人都要穿厚棉衣,这和在户外穿衣是一样的。家里客厅的空调平时不开,只有特别冷或者有客人来的时候才开。一般是坐在小电暖器旁边取暖。

居民呼吁集中供暖。

在杭州本地的网络论坛上,有不少渴望集中供暖的声音:“如果杭州用无污染的天然气供暖,而且价格合理,老百姓一定会双手双脚欢迎。”“取暖费不贵,但比电费便宜。而且每个房间都是暖气很暖,不像空调只有一比一。”

在合肥,集中供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很多从北方来合肥工作生活的人大呼南方冬天太冷,呼吁尽快室内集中供暖。

在贵阳,很多居民反映,冬天家里电费大幅上涨,大部分是用电器取暖造成的。居民希望提供集中供热设施,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用电,还可以解决冬季室内供暖的问题。

在南京,对于孙这样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没有空调,没有电暖器,所以御寒的方式比较原始:白天保暖,晚上用热水袋。无论是否采用集中供暖,政府还是要考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享受不到温暖的家庭。

南方城市也尝试了集中供暖,居民从中受益。

南昌满庭春小区是市区少有的集中供暖小区。记者刚到居民徐春梅的家门口,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在屋里坐了一会儿,他觉得全身都暖和了,不得不脱下厚厚的羽绒服。

小区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实现集中供暖,24小时为居民供暖。今年冬天以来,近两个月,按照每平方米5元的取暖费,徐春梅一家花了420.40元。

“现在屋里真暖和。冬天比以前舒服多了。没想到,我们也享受到了暖气!”徐春梅的妻子高兴地说。建议一:南方供暖问题要突破体制,按需提供。

对于供暖问题,首先应该在制度和政策上有所突破和改革,与时俱进地根据城市气温实际情况动态划定南北,而不是一成不变。这样就可以解决南北供暖特权的地域之争,把问题的研究还给科学。

南方确实极度湿冷,但这主要是外面的感觉,而室内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上,人体感觉比室外好很多。因为集中供暖只是提高了室内温度,并不能让整个城市都热起来,也就是说供暖并不能解决湿冷的问题。综合来看,供热权的普遍性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以科学发展和节约资源的理念来提供。比如在一些电力供应紧张,无法使用空调供暖的偏远农村地区可以进行集中供暖,而对于普通的城市建筑仍然以电采暖为主,而不是简单的全面规划。

建议2:集中供暖不现实,应考虑替代方法。

南方的冬天真的很冷,尤其是长江沿岸。这些年来,全球变暖后,水汽蒸发增加,但冬天变得更冷更潮湿,所以南方供暖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是供暖和大规模集中供暖是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大规模供暖是非常不经济的。像北方一些特别冷的地区,采暖期可能达到210天,有的地方可能达到180天,北京可能达到120天,山东等地可能达到90天左右,而南方有的地方可能达不到60天,有的地方甚至达到40多天。如果在这么短的采暖期内建设这么复杂的城市管网系统,全年运行时间很短,而且南方地下水位很高,管网损坏率很高,从经济角度来说肯定不适合。

而且南方更大的问题很可能不是集中供暖的问题,而是提高建筑的保温水平。南方大部分是单层玻璃,北方是双层玻璃。东北有些地方已经安装了三层玻璃,甚至里面的玻璃也被抽了真空,充了氮气。墙体内外保温,部分内外保温,所以整体保温系数很高。再加上北方持续供暖,实际每平方米的供暖量非常有限,而南方又非常潮湿,除湿会消耗很多能量。另外,房子窗户漏风,保温系数很低,所以能耗很高。因此,提高节能水平,因地制宜解决供暖问题可能更为重要。中国正在经历28年来最冷的冬天。中国南方多个省区持续低温天气,普遍缺乏供暖设施的居民叫苦不迭。南方的供暖问题受到关注。研究人员表示,学术界基本达成共识,南方不宜照搬北方“大而全”的集中供热模式,否则能源供应将面临巨大压力,成本高昂。争论的焦点是南方如何供暖。一些专家认为,应该采用分散式供暖,以鼓励使用新能源。一些专家认为,十年后,北方将学习南方模式。

国家发改委成立了南方冬季供暖研究小组。该负责人表示,南方冬季供暖仍处于路径设计阶段。据65438+10月初消息,2012165438+10月下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为-3.8摄氏度,为最近28年来最低。随着气温下降,南方供暖问题受到关注,更有甚者,因为有媒体报道“专家称南方人习惯湿冷,突然集中供暖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南方供暖问题骤然升温。

在2012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张晓梅提出的“将北方集中供热延伸到南方”的提案受到媒体关注。65438年10月8日,张晓梅说,近年来,南方省市冰封千里,长江流域人民饱受寒冬之苦。不仅在张晓梅,在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桂阳等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CPPCC)纷纷提出供暖线路南迁的议案和建议。武汉市人大代表池莉说:“随着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标准也要提高,不能停留在不冻死人的下限。”然而,多年来,南方冬季集中供暖一直处于呼吁阶段。65438+10月11,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已成立南方冬季供暖课题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学会低碳研究中心课题组负责人杨丽敏表示:“这个课题仍处于研究阶段,一些可行的路径正在探索中。”一条“线”分冷暖。

由政府补贴的冬季集中供暖是由一条“线”决定的,这条线沿用了60年,如今频频遭到质疑。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介绍,1908年,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从自然地理区划的角度,提出以秦岭-淮河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它是中国地理和气候的边界地带。秦岭可以阻隔冷热空气。南方属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5℃,低温持续时间短。这条线的初衷是为当地的建筑和农作物种植提供参考。据主管城市供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上世纪50年代,在“能源紧张”的背景下,周恩来提出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热区域。

这就是中国“南北供暖线”的源头。"用秦岭-淮河线作为加热边界是不够严格的."华东师范大学陈振楼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发,寒流南移,最典型的案例是2008年南方的冰灾。“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在需要供暖的时候供暖,这是毫无疑问的。”65438+10月11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蒋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