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心理攻击?

6月17日上午,河南祁乡县大王村21岁的女共青团员孙桂梅在铁路桥上,将65岁的农民刘树林从火车前一米多的地方救了出来。故事出来后,本报记者采访了火车司机,请他谈谈当时目睹的一切。

火车司机激动地告诉记者:“火车和女孩、老人的距离差不多。她怎么能走到火车前面呢?”火车虽然滑行,但速度不慢;而且,前面狭窄的铁路桥几乎和火车头一样宽。怎样才能在桥上救人?.....孙桂梅仍然以最快的速度与火车展开了一场拯救生命的特殊赛跑,最终提前跑到了桥上。当她跑到老人(聋哑人)身边时,滑行的火车离她只有1.5米远。只见她伸出双手,用尽全身力气将老人推出铁路。然后她后退了几步。她还没站稳,机车推手就把她撞倒了,机车弹簧吊杆又把她推到了桥下..."

当司机向记者介绍孙桂梅舍己救人的壮举时,他问了一个问题,(就是“她怎么能走到火车前面?”“怎么在桥上救人?”)完全可以理解。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孙桂梅的动作是很难做到的。如何从心理学上解释这种现象?简单来说,就是说明人有心理上的“进攻力”,或者说“爆发力”。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在心理上奋斗奋进。比如,人在火灾、地震等关键时刻,或者像孙桂梅那样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拯救他人生命,都会表现出非凡的力量。也就是说,在激烈的紧急行动中,心理上的勇气也会得到“加强”,所以这种心理上的进攻力量也可以称为“压力”或“神经反应”。

实验证明,人在有激情的时候,大脑皮层会发出信号加强心脏跳动的能量,提高肌肉的供氧和营养,进而提高高度紧张的工作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人在遇到危险时,往往能做出奇迹般的动作。许多这样感人的事例见诸报端,如:一些年轻人在火车到来之前,奋力清除火车轨道上被雨水冲刷的数百斤树木,从而保护了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十几岁的女孩不顾一切地扑向抢走婴儿的老虎,击退老虎,拯救遇险的婴儿等等。这些都是心理“压力”的表现。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压力理论”。这个“压力”理论最早是由加拿大生理学家H·塞利耶(生于1907)提出的。塞利耶认为,当人的身体受到外界压力(压力)时,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反应,进行自卫。他认为这种反应是由垂体水稻副肾分泌的激素控制引起的。

Selier提出压力理论后,许多心理学家,尤其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应用并发展了这一理论来解释一些社会心理现象。他们认为在经济危机、社会动荡,甚至噪音的压力下,会出现心理困扰、挫折、焦虑等。,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这些压力反应往往是人际纠纷和冲突的原因。而且,如果这种强烈刺激(压力)的应激状态持续下去,必然会因过度储蓄而引发各种疾病。这些疾病的心理表现是“神经症”;身体上表现为“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典型表现有高血压、胃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风湿病等。

压力理论的理解和解释与西方一些生理心理学家的理解和解释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压力”这个词也因为理解不同而存在争议。比如,塞利耶认为,人在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后,会为了“自卫”而产生应激反应,这当然是好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像孙桂梅这样,虽然身体上没有受到任何压力或威胁,但为了“维护他人”,在心理上接受外界压力或威胁后,也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所以,“压力”不能简单理解为身体对神经刺激做出生理反应的一种力量;“压力”还包括一种对心理和社会压力作出心理反应的力量。

谈论“压力”,或者说“心理能量”,其实并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它是物质能量的一种形式。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神经生理活动和肌肉活动组成的,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人体内的能量是从糖、蛋白质、脂肪等食物的分解中获得的。如果形象一点,人体内的能量往往会被“炮制”成一个小小的“燃料库”——三磷酸腺苷(ATP),供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随时使用。一旦人体面临紧急需要,人脑这个最高指挥就会发出“紧急动员令”,于是全身立刻处于高度应急状态,可以说是一级战备。ATP将被转换成大量的能量来供应身体的迫切需要,从而使人类产生前所未有的非凡能量。

“压力”作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最早是西莉提出的,但在中国古代医书中记载,人们有压力,并用它来治疗精神疾病。

中国古代名医经常利用人在紧急情况下产生的“特殊”力量进行心理治疗。例如,据《浙江通志·医馆全录》记载,明代(1368 ~ 1644)名医余曾用此“治法”治愈过一些精神病患者。年轻女子打哈欠的时候,手是脱不开的。余谎称要治病,必须用艾条艾灸(肚脐下三寸),于是一边说着一边烧艾条,开始解开自己的裙带关系。女人一看到要她当众裸露身体就很焦虑紧张,于是拼命用手护住裙子,脱不下来的手就这样放了下来。明代的另一位名医许娣也曾利用女性对屈辱的极度恐惧,治愈了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女性患者。一个孕妇靠后去拿东西后,就再也弯不下腰了。于是许娣让家人穿上十件衣服,然后把她拖到人群中,当众解开她的裙子。她每解开一件衣服,就扔到那个女人面前。当她把裙子脱到中间一层的时候,这个女人非常紧张和害怕,所以她忍不住试图保护她的内裙,这样她就可以向前倾斜并弯下腰。

以上两篇医案当然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治疗特定人群特殊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并不是“灵丹妙药”。但能说明一点:每个人确实都有心理上的进攻力量。这是西莉在大约300年后提出的所谓“压力”。我们应该由此得到启发:每个人都应该在平日的各种困境中锻炼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能力;运动对自卑、懦弱、抑郁等一切心理“传染病菌”都有很强的“抗菌”能力。不要老是嘟囔“我做不到!””“我做不到!“从而失去自信。那么如何才能增强自己的心理攻势呢?主要有两种:

(1)我们要树立高尚的信仰。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荣誉。有了这个信念,你就会受到鼓舞,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实现最终目标。

1981年,中国年轻女科学家禹卫在西德获得博士学位。为什么她能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继日的努力学习和研究?她说得很明白:“外国人总是从一个中国人来衡量中国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妇女解放。我不能因为我的言行让人们对中国失望。”正是在“外国人从我看中国”和“下定决心为祖国争光”的坚定信念指引下,禹卫在电子领域开辟了科研新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荣誉。

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在与自己无关的紧急情况下释放压力?而其他人不能?比如大学生张华,可以无私的救一个老农;而一些国家干部在歹徒作案时却袖手旁观,望而却步?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不同,也就是信仰不同,人生观不同,所以才会有鲜明的对比。所以,压力不仅仅是一种天生的“本能”。

(2)平日要好好学习,好好练习。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攻击能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要付出超人的代价”,这是前中国女排主教练、现任国家体委副主任袁伟民喜欢对女排队员说的话。确实如此!精神上的必胜信念或者心理上强大的进攻力量,靠的是扎实的实力基础和平日的刻苦努力。

如果一个人平日里总认为自己有病,那他就是“弱者”,遇事不敢退缩;或者装作一个不幸的人,以此来博取别人的同情、安慰和理解。那么,当他(她)遇到重大打击、挫折或困难时,很可能会迅速从心理上解除武装,一败涂地,一事无成。所以,平日里不坚持从零开始苦练,在需要发挥心理进攻力的时候,你是上不去的!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九层台始于地基土”,这句话也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

dy>